-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常骨髓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一种起源于B系或者T系淋巴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骨髓微环境是一个包含成骨细胞、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脂肪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复杂系统。这些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改变,而形成的异常骨髓微环境,为ALL细胞提供适宜生长、增殖的空间。为了探究异常骨髓微环境对ALL发生、发展的影响,笔者拟就ALL患者异常骨髓微环境,及其相关细胞与ALL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骼干细胞鉴定与谱系分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骼系统中存在多种干细胞微环境,维持不同类型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其中包括了间充质来源的骨骼干细胞(skeletal stem cell,SSC)。它们在体内外均能自我更新和克隆形成,可多向分化形成软骨、骨、脂肪和骨髓基质。近年,随着谱系追踪和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的SSC被成功鉴定。相比于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异质性,SSC异质性更低、表面标志物可靠且生物学特性明确。因而,阐明SSC的特性,可为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回顾SSC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SSC的特性、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功能异同。此外,还将讨论单细胞测序技术在SSC研究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缺氧骨髓微环境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目前,AML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而残留白血病干细胞(LSC)所致的化疗耐药和复发仍是其治疗难题。近年,缺氧骨髓微环境(BMM)被证明可促进LSC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并产生耐药性。因此,针对缺氧BMM的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AML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缺氧BMM与AML关系的概述、缺氧BMM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抑制缺氧BMM治疗AML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探索AML的新靶向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小板输注对 60Co照射所致小鼠骨髓造血龛损伤修复和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对 60Co照射所致小鼠骨髓造血龛损伤修复和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①以8~10周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接受 60Co全身照射后分为单独照射组和照射输注组(经尾静脉输注1×10 8个表达GFP荧光蛋白的血小板)。②建立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分为单纯移植组(BMT组)和移植+血小板输注组(BMT+PLT组)。BMT组仅通过尾静脉输注5×10 6个骨髓细胞,BMT+PLT组在输注骨髓细胞的同时输注1×10 8个血小板。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比例、骨髓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病理观察造血龛的损伤与修复。 结果:①在照射后第3、7、14和21天,照射输注组骨髓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 P值均<0.05),第21天输注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第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 P值均<0.05)。在观察周期内照射输注组骨髓细胞增殖率较高,而凋亡率较低;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照射输注组造血龛的连续性更好;③在移植后,BMT+PLT组嵌合率始终高于BMT组;④BMT+PLT组在移植后第7、28天的骨髓细胞计数和骨髓细胞增殖率均高于BMT组,第14天骨髓细胞凋亡率低于BMT组( P值均<0.05),骨髓细胞中HSC、HPC占比在第14天以后均高于BMT组( P值均<0.05);⑤骨髓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MT+PLT组血管内皮连续性更好。 结论:输注血小板可减轻 60Co照射所致小鼠骨髓造血龛的损伤,有利于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川陈皮素在体内外模型中对肠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在体内外模型中常用有效剂量川陈皮素(nobiletin,NOB)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的3D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NOB,观察克隆死亡和存活.构建小鼠小肠类器官模型,在类器官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B,观察类器官的出芽和生长,利用MTT染色后的类器官成像进行面积和吸光值计算.在50、100 μmol/L浓度NOB干预体系中不同时间撤掉NOB,观察类器官生长.在50 μmol/L浓度NOB处理类器官的体系中分别加入R-spondin1、CHIR99021加强Wnt通路激活信号,观察类器官的生长.对C57/B6J小鼠灌胃不同浓度NOB,连续给药4 d,观察肠道隐窝和绒毛长度比,观察隐窝细胞凋亡,以及隐窝底部干细胞龛中Olfm4/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 NOB即可显著促进肿瘤细胞MC38成球后死亡,显著降低克隆形成率(P<0.001).与对照组相比,NOB从50 μmol/L起可以显著抑制肠类器官的出芽,50~200 μmol/L NOB可以显著抑制类器官的生长(P<0.001),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NOB撤药后在50 μmol/L时肠类器官生长容易恢复,在100 μmol/L时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增强Wnt通路的激活可以部分挽救NOB对肠类器官的抑制作用.在体给予高于常用浓度的NOB不能诱导肠隐窝细胞凋亡,不影响肠干细胞的数目和增殖,不影响隐窝和绒毛比.结论 NOB具有抑制正常肠干细胞的能力,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相关通路如Wnt发挥作用,但其在在体不能发挥抑制干细胞增殖的效应;这提示NOB在常规浓度应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醒对NOB在在体肿瘤模型中发挥的抑制作用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骨髓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调控造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骨髓巨噬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造血调控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关系密切.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巨噬细胞是造血干细胞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调控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和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微环境受损,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调控巨噬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能够促进造血的恢复及造血功能重建.体外巨噬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同培养后,明显增加了造血干细胞数量及克隆形成的能力,证明巨噬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对造血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对造血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Ps)是一种能从胚胎及成年真皮中提取的神经嵴来源的新的前体细胞,因其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无伦理限制等优点,在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SKPs的来源、定位、增殖与分化等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SKPs来源于胚胎神经嵴,但不同部位的SKPs来源亦略有不同.SKPs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中,DP是SKPs的一个富集龛,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周即是SKPs的另一富集龛,但关于SKPs体内富集龛位置的确定,仍需进一步的探索.SKPs可行自体移植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机体多种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cadherin表达下调对THP-1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是经典的钙黏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肌肉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在内的多种正常组织中.它不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形成和神经嵴发育的重要分子,而且在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中参与调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病理过程,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呈正相关[1-4].就造血系统而言,N-cadherin作为骨龛的主要细胞成分,参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及维持造血干细胞龛位大小[5],并且N-cadherin还表达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6-8].更为重要的是,N-cadherin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中,介导CML细胞和基质细胞的黏附,导致耐药形成[8].但N-cadherin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我们用RNA干扰的方法下调THP-1细胞N-cadherin的表达,观察N-cadherin对THP-1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在信号转导通路水平探索其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努力开创角膜缘干细胞临床研究新局面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角膜缘干细胞(LSCs)移植是治疗化学眼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导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主要方法,也是全身干细胞移植领域临床转化最为成功的移植方法.近年来,LSCs移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多种挑战.将来应在获取稳定种子细胞来源、寻找新的载体材料、提高干细胞扩增效率、改善基质微环境、抑制免疫排斥等方向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LSCs的临床疗效,开创LSCs移植的新局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微环境及对药物治疗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酪氨酸激酶等化疗药物的使用,使其临床缓解率提高,但其耐药性高达15%并逐年上升.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BM)中残留的白血病干细胞(LSCs)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LSCs会分泌某些特定的细胞因子,起着重塑BM及建立保护性"壁龛"的作用,其中微环境中细胞因子CCL3可招募Nestin+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建保护性"壁龛"庇护LSCs;紧接着转化生长因子-β1使MSCs Nestin+转化为α-SMA+MSCs,成为成熟的"壁龛"保护LSCs.从而耐受化疗药物的杀伤,导致疾病复发.另一方面,骨髓微环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使LSCs的信号传导途径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及跨膜运输蛋白的活性增加,导致LSCs逃逸免疫系统的"监察".本文就BM与LSCs介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