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卧床患者靠枕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卧床患者多采用后背垫物体、抬高床头位置等方法来获取半卧位姿势.但现有方法存在执行力不足、角度估计错误、意识不强、遗忘、舒适度下降、易引起压疮和吸入性肺炎等缺点.为了解决现有卧床患者进食体位摆放方法的不足之处,桐乡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特设计了一种卧床患者靠枕,用于卧床患者进食时或其他要求半卧位时使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22859891.4).使用时将该装置靠枕放在平坦的床上,靠枕背面紧靠床头用于支撑,防止滑动.患者放于靠置槽内,头部置于第 1 靠置槽内,肩背部置于第 2 靠置槽内,腰腹部置于第 3 靠置槽内,双手放置在靠枕两侧的扶手位置.卧床患者靠枕使用方法简单易学、方便、经济实用、省时省力,而且方便监督检查,能减少误吸、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减轻患方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综述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H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有关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经过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总结报告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俯卧位通气在应用过程中的干预要素包括介入时机、床头抬高角度、频率及持续时间、患儿体位摆放;9篇文献均报告了积极的研究结局;3篇文献报告了相关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应用的介入时机、床头抬高角度、频率及持续时间、患儿体位摆放尚未统一,未来还需开展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探讨干预要素,为临床规范有效应用俯卧位通气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床头抬高量表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床头抬高量表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采用目测法抬高床头角度的神经外科ICU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采用床头抬高量表抬高床头角度的神经外科ICU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床头抬高依从性、准确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床头抬高量表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患者中可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床头角度对腹部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30°和45°角度在腹部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至拔管时间和舒适度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S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的腹部术后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1例与B组33例,研究过程中A组1例,B组3例撤机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终止治疗。最终选取A组30例,B组30例患者。A组治疗期间抬高床头角度为30°,B组治疗期间抬高床头角度为45°。2组在撤机期间均使用床头角度卡测量床头高度。比较2组患者撤机期间舒适度(改良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撤机至拔管时间、误吸率、插管时间、压疮率、拔管后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指标。结果:患者撤机至拔管时间、撤机期间氧合指数、撤机期间舒适度评分A组分别为117.50(45.25,189.00) min、348.20 ± 59.72 mmHg(1 mmHg=0.133 kPa)、1.00(1.00,2.00)分,B组分别为30.00(13.50,42.75) min、314.60 ± 67.13 mmHg(1 mmHg=0.133 kPa)、3.00(2.00,3.0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411、-4.806, t值为2.048, P<0.05或0.01)。 结论:腹部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期间床头抬高30°能够缩短患者撤机至拔管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患者撤机期间舒适度,可作为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撤机辅助干预措施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位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健康女性15名,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测受试者在平卧位,床尾斜坡位抬高15°、30°、45°,床尾四边形体位抬高15°、30°、45°,床头抬高30°、45°、60°,4类(10种)不同的体位下股总静脉血流速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体位下不同角度时股总静脉血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斜坡位45°>斜坡位30°>斜坡位15°=四边形体位30°>四边形体位15°=四边形体位45°>平卧位>床头30°>床头45°=床头60°。 结论:在本研究所设定的体位中,斜坡位床尾抬高45°能最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四边形体位床尾抬高时不利于下肢远端静脉血液的回流,床头抬高会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高压患者不同体位监测腹腔压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监测腹腔压力对腹腔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 ICU的100例腹腔高压重症患者,通过间接测量膀胱压的方法监测其腹腔压力,测量患者病情平稳时30°卧位、45°卧位和平卧位时的腹腔压力,记录不同体位下患者腹内压的单次测量数据,体位更换后休息15 min进行另一种体位测量。结果:100例重症腹腔高压患者在平卧位、30°卧位和45°卧位所测量的腹腔压力分别为(19.18±3.95)、(23.40±3.87)、(28.17±3.60)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平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均低于30°卧位和45°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卧位vs. 30°卧位, P<0.01;平卧位vs. 45°卧位, P<0.01);30°卧位和45°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高出平卧位1~2个等级,且不论腹腔高压的重症患者腹腔压力处于何种等级,随着床头抬高角度的增加,腹腔压数值越来越高。 结论:腹腔高压重症患者不同体位监测腹腔压力存在差异,平卧位监测腹腔压力数据不能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患者实际体位监测腹腔压力更能反映患者真实情况,可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相对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出血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头位抬高角度对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床头抬高角度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的影响,为患者体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将患者床头抬高0°、5°、10°、15°、20°、25°、30°7个体位,每种体位保持5 min,记录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脑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床头抬高0°、5°、10°、15°、20°、25°、30°时患者颅内压为(12.39 ± 3.32)、(10.64 ± 3.19)、(9.84 ± 2.58)、(9.09 ± 1.76)、(8.33 ± 2.51)、(7.13 ± 1.81)、(6.81 ± 1.67)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为(106.06 ± 10.17)、(104.45 ± 10.77)、(105.87 ± 6.73)、(106.82 ± 10.36)、(105.78 ± 10.27)、(106.77 ± 6.15)、(100.30 ± 10.92)mmHg,脑灌注压为(93.67 ± 10.36)、(93.82 ± 10.81)、(96.03 ± 7.26)、(97.73 ± 10.63)、(97.45 ± 10.38)、(99.65 ± 6.62)、(93.49 ± 10.99)mmHg,脑氧饱和度为0.659 ± 0.067、0.669 ± 0.052、0.671 ± 0.080、0.693 ± 0.133、0.693 ± 0.085、0.689 ± 0.098、0.661 ± 0.068。颅内压随床头角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且各角度时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5.380, P<0.01)。平均动脉压在30°时呈显著降低趋势,30°时与0°、5°、10°、15°、20°、25°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31~2.997, P<0.05)。脑灌注压和脑氧饱和度先呈上升趋势,在30°时显著降低;15°、20°、25°时脑灌注压、脑氧饱和度明显高于0°和30°时( t值为2.554~3.331和2.378~3.091, P<0.05),但15°与20°、25°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角度时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仰卧位床头抬高15°~25°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最佳体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胃持续肠内营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翻身时床头抬高最佳角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胃持续肠内营养重症脑卒中患者翻身时床头抬高的最佳角度,为临床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及重复测量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0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行持续肠内营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超声下观察研究对象翻身时床头角度在30°、20°、10°、0°时5 min内贲门反流次数、反流时间,统计患者观察期间反流发生率、误吸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48例。其中男81例,女67例,年龄38~80(65.79 ± 10.96)岁。患者经胃持续肠内营养患者翻身时床头抬高角度10°贲门反流发生率[18.24%(27/148)]、误吸发生率[4.05%(6/148)]与抬高20°的贲门反流发生率[12.16%(18/148)]、误吸发生率[1.35%(2/1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床头抬高10°和20°分别与床头抬高0°的贲门反流发生率[37.16%(55/148)]、误吸发生率[10.81%(16/1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91~24.89,均 P<0.05)。 结论:持续肠内营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翻身时床头抬高10°时既可以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误吸,又符合翻身时节力原则,是持续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患者推荐的翻身角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便携式床头抬高角度测量尺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设计一把用于测量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尺,更好地达到体位护理中对于床头抬高角度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方法:依据数学中的三角形余弦定律,通过计算在普通的刻度尺的基础上标出对应的角度。结果:该测量尺能满足床头抬高角度0°~85°的准确测量要求。结论:便携式床头抬高角度测量尺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同时也能对患者实现更精准体位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外科ICU患者误吸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其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及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998例神经外科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ICU期间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n=297)和非误吸组(n=70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误吸史、意识障碍、床头抬高角度、胃残留量、胃肠减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抑酸剂、肌松剂、镇静镇痛药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胃残留量、机械通气、肌松剂、镇静镇痛药及NIHSS评分均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95%CI:0.967~0.9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58%、90.24%.结论:意识障碍、胃残留量、机械通气、肌松剂、镇静镇痛药及NIHSS评分均是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误吸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以上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