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临床上采用外科手术干预较多,但是患者在治疗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外泌体概念的引入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向.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能够携带细胞内物质,在细胞间发挥信息传递功能,更重要的是外泌体能自由穿过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4种病理生理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程序性死亡、保护血脑屏障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总结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呼吸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NCPAP与HHHFNC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分为NCPAP组(n=51)与HHHFNC组(n=51).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失败率(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T、PT、APTT、D-D)、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LAC)及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结果 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及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2、1.141、1.099;x2=0.102、0.102,均P>0.05);两组严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漏及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000、0.000、0.136、0.000、0.088,均P>0.05);HHHFNC组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两组治疗后的TT、PT、APTT、D-D、PaCO2、PaO2、SaO2、LAC、SOD、GSH-PX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928、0.780、0.733、1.119、1.345、1.254、0.408、0.544、1.643、1.046,均P>0.05).结论 NCPAP与HHHFNC治疗NRDS的疗效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但HHHFNC的安全性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重症新认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对重症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将重症理解为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为致命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桥梁是广泛的机体失调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要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两者形影不离,相互关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宿主/机体失调反应”和“重症单元”两个新概念,并强调制定血流动力学干预措施的新要求,从而突出了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对于重症的关键作用,亦丰富了重症体系化认知的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otch信号和线粒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1]。脓毒症及其引发的后续器官功能障碍是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难点 [2]。脓毒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肌损伤导致的心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0%~50%,它的出现提示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都较差,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3]。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尚无靶向治疗措施,主要是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4,5],患者病死率逐年递增。脓毒症心肌损伤有着极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几乎涵盖心肌细胞病理生理学所有方面,包括促炎/抗炎反应失调、氧化应激损伤、能量缺失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Notch信号通路是一个高度保守且广泛应用于细胞之间通讯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7],现有研究证实Notch信号可调控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线粒体作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已得到学界公认。研究发现,Notch信号与线粒体会产生交互作用,参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展过程。本文就Notch信号和线粒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交互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以及新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制造业工人和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常模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制适用于我国制造业工人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COSS)得分常模。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制造业高度聚集区域7个省会市20家制造业企业和全国东、中、西部地区4个省会市19家医院分别抽取制造业工人(10 316名)和医务人员(5 031名)作为常模样本。通过问卷收集职业紧张相关信息,并建立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象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T分值常模,同时采用正态分布法,以COSS总分的xˉ +0.5 s、xˉ +s、xˉ +1.5 s作为职业紧张程度划分标准。 结果:制造业工人、医务人员COSS总分分别为(45.48±8.16)、(45.71±8.46)分, P50对应的总分均为46,T分常模范围分别为(15~92)、(16~91)分。当制造业工人COSS总分<50、50~53、54~57、>57分时,医务人员COSS总分<50、50~54、55~58、>58分时,分别判定为无职业紧张和轻度、中度、重度职业紧张水平。 结论:本常模符合我国国情及心理学测量要求,操作简便、易行,为制造业工人和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促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对膀胱癌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对膀胱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时、术前及术后采用分级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出现情况。通过PSP-CAN评价患者社会功能,通过简明健康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的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膀胱癌围术期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照护,明显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增强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13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行腹腔镜手术者设为腹腔镜组,93例开腹手术者并根据倾向性评分最临配比法选取其中45例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并发症病例、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8±53.61) min、(208.53±39.74) mL、2例、3例、(3.62±0.51) d、(4.73±0.85) d、(10.59±1.37) d,开腹组分别为(185.37±46.92) min、(267.49±35.83) mL、8例、10例、(4.56±0.73) d、(5.29±0.94) d、(13.87±1.68) 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8.39±30.76) ng/mL、(66.78±7.31) ng/mL、(28.39±3.45) μg/mL、(66.51±7.14) U/L、(73.39±7.85) U/L、(20.67±2.74) μmol/L、(37.52±6.48) g/L,开腹组分别为(316.92±37.51) ng/mL、(75.63±8.39) ng/mL、(38.47±4.56) μg/mL、(82.39±9.06) U/L、(94.05±9.74) U/L、(22.93±3.18) μmol/L、(34.65±5.87) 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HBsAg阳性、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5年预后的危险因素( HR=6.627、7.518、5.143、4.881;95% CI:1.516~9.738、2.382~12.495、3.078~6.249、1.925~7.723; P<0.05)。 结论:在选择性肝细胞癌病例中采用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一致,但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及并发症,利于及早拔除引流管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因而近期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结肠息肉内镜治疗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应激状态〔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IES-R评分和HADS中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 P<0.05),且观察组IES-R评分和HADS中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GC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 P<0.05),且观察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舒适和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后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对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110例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术组(62例)与肺叶切除术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2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的改变值ΔFEV 1%pred、ΔFVC% pred、ΔMVV% pred,2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 2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肺段切除术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肺段切除术组VAS评分降低得更多,2组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ΔFEV 1%pred、ΔFVC%pred、ΔMVV%pred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8.89±2.52)%比(18.53±2.62)%、(8.21±2.15)%比(15.53±2.10)%、(9.37±2.71)%比(16.98±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56、17.89、15.27,均 P<0.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3/62)比12.50%(6/48), χ2=2.11, 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均安全有效。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肺功能损伤等方面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ECM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APACHEII评分,ECMO治疗后72 h的RDW、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ECMO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建立死亡预警模型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以评估RDW及死亡预警评分对ECMO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ECMO患者71例,死亡组38例、存活组33例,死亡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评分、ECMO上机72 h RDW、72 h APTT均高于存活组,住院时间低于存活组( P<0.05) ;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 Ⅱ评分( OR=1.117, P=0.047)、ECMO上机72 h RDW( OR=1.102, P=0.029)、72 h APTT( OR=1.049, P=0.029)为ECMO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ECMO上机72 h RDW、72 h APTT,APACHE Ⅱ评分预测ECMO患者死亡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691、0.632 ( P<0.05),联合三者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0.526,特异性0.909;通过预测模型建立ECMO患者死亡预警评分,小于2分为死亡低风险,大于2分为死亡高风险,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灵敏度0.607,特异性0.923。 结论:ECMO上机后72 h RDW对ECMO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ECMO上机后72 h RDW、72 h APTT、入院24 h APACHE Ⅱ评分建立ECMO患者死亡预警模型评分,对预测ECMO患者死亡的价值优于单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