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内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现针对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肺段切除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纳入64例.其中采取常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有32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肺内支气管血管三维重建下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有32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1)在手术时间上,以观察组时间更短,在术中出血量上,以观察组更少,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优势肺段切除例数水平相当(P>0.05);(3)在术后胸液引流量上,以观察组更少(P<0.05),在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以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在并发生发生率上,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肺内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治疗早期肺癌中获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后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对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110例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术组(62例)与肺叶切除术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2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的改变值ΔFEV 1%pred、ΔFVC% pred、ΔMVV% pred,2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 2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肺段切除术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肺段切除术组VAS评分降低得更多,2组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ΔFEV 1%pred、ΔFVC%pred、ΔMVV%pred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8.89±2.52)%比(18.53±2.62)%、(8.21±2.15)%比(15.53±2.10)%、(9.37±2.71)%比(16.98±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56、17.89、15.27,均 P<0.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3/62)比12.50%(6/48), χ2=2.11, 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均安全有效。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肺功能损伤等方面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微创组)102例,常规开胸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胸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guarantee, PCV-VG)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以上,PPC中高风险的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分为两组(每组73例):PCV-VG组(P组)与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组(V组)。P组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5 s,V组不设吸气暂停时间。收集术后1~3 d PPC发生情况、术后简易咳嗽程度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记录:单肺通气前即刻(T 1)、单肺通气30 min (T 2)、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 3)、单肺通气结束15 min (T 4)时的MAP; T 1~T 4时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 peak),计算肺动态顺应性(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T 1、T 2时的PaO 2。记录术中补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第1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手术至出院时间。 结果:与V组比较:P组术后1、2 d轻度PPC发生率,简易咳嗽程度评分,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T 1~T 4时P peak,术后第1天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T 2、T 3时MAP及T 1~T 4时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升高( P<0.05);术中补液量及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减少( P<0.05);手术至出院时间缩短( P< 0.05)。两组患者T 1、T 2时PaO 2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肺段、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PCV-VG可改善术后早期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早期轻度PPC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在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阻断肺动脉完成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临床资料,左肺动脉被肿瘤或淋巴结累及,采用鲁米尔阻断左肺动脉干近端,哈巴狗钳阻断左肺动脉中间干,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行支气管成形术,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1例同期行左下肺S6a亚段切除。所有患者行肺动脉成形,18例直接连续缝合,2例肺动脉缺损过大,小切口辅助下行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例小切口辅助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手术历时(213.3±40.5)min,肺动脉阻断(16.5±4.6)min。术中出血(152.9±99.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5.3±2.8)天,术后住院(9.1±3.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技术控制肺动脉可靠,占有空间小,有助于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CT测量气管支气管参数成功应用于一例5岁小儿单肺通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5岁,身高105 cm,体重14 kg.因“咳嗽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查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胸部CT提示左上肺、左下肺背段多发肺囊性病变.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Ⅰ型)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拟在胸腔镜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前根据患儿胸部CT测得其气管支气管参数(图l,图2),环状软骨横断位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cricoid ring diameter, AP-CRD)为8.8mm,横径(transverse cricoid ring diameter, Tr-CRD)为10.8rmm;右主支气管长度(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RBL)为8.6 mm,右主支气管直径(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RBD)为11 mm;左主支气管长度(lef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LBL)为39.2 mm,左主支气管直径(lef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LBD)为3.2 mm.术前肺隔离方案:根据AP-CRD大小拟选择气管导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6.0mm气管导管,采用腔内法,在3.8 mm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牵引下置人5F Arndt封堵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时间安排对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早期肺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的7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时间段(下午4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工作日或者周末)与术后近期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730例早期NSCLC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出现并发症162例(22.2%),其中有53例(7.3%)是主要并发症。将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变量进行 PSM后,工作日或者周末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对23.9%, P=0.267),下午4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对27.9%, P=0.337)。术前合并冠心病、手术切除部位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约22.2%,手术时间段的选择不影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直接侵犯邻近肋骨误诊为远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癌直接侵犯邻近肋骨的分期、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周围型肺鳞状细胞癌直接侵犯临近肋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3岁,因左侧胸背痛3个月在外院行胸部CT及PET-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邻近胸膜处恶变(肺鳞状细胞癌可能)直接侵犯邻近第7肋骨;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纵隔及右侧肺门炎性淋巴结可能。行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癌根治术、胸壁病损切除术及胸壁修补术,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侵及肋骨,支气管残端及各组淋巴结未见癌组织,病理学分期为pT 3N 0M 0(Ⅱ B期)。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截至2023年5月,患者无瘤生存已2年。 结论:肺癌直接侵犯邻近的肋骨并非远处转移。如果可以完全切除,即使侵及肋骨患者也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Ovid Medline、Scopus数据库及Google Scholar上搜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检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期NSCLC的对比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共计2 090例患者,其中肺段切除术组696例,肺叶切除组1 3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临床Ⅰ期NSCLC,VATS肺段切除与VATS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RR=0.78,95% CI:0.59~1.02, P=0.07)、术后复发率( RR=0.78,95% CI:0.52~1.17, P=0.23)、术后住院时间( MD=-0.27,95% CI:-0.58~-0.05, P=0.10)和5年生存率( RR=0.94,95% CI:0.87~1.03, P=0.17)、无瘤生存时间( RR=0.95,95% CI:0.92~1.09, P=0.34)、手术操作时间( MD=-0.43,95% CI:-10.10~9.25, P=0.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ATS肺段切除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MD=-23.81,95% CI:-42.00~-5.63, P=0.01)、缩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 MD=-0.31,95% CI:-0.51~-0.12, P=0.002),但在淋巴结的清扫方面肺段切除术少于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目( MD=-4.89,95% CI:-7.57~-2.20, P=0.0004),1年术后/术前FVC%百分比( MD=7.50,95% CI:5.81~9.18, P<0.00001)及1年术后/术前FEV1%百分比( MD=8.26,95% CI:6.43~10.09, 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Ⅰ期NSCLC的治疗过程中,两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复发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疗效相似,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肺段少于肺叶切除术,但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效果更好且肺段切除术更加有利于对肺功能的保护,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县级医院胸外科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136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涿州市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胸部疾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逐步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部分(楔形)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探讨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成功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136例,其中肺结节及肺部肿块手术91例。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中转开胸4例,其中2例需要输血。术后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轻度感染3例、心律失常3例、轻症肺栓塞1例,均经对症处理顺利康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可行性,经过严格训练的医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