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姜胶囊或姜粉对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姜胶囊或姜粉对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口服姜胶囊或姜粉对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辅以其他检索方式,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9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3项研究,共1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姜胶囊或姜粉能降低急性呕吐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 RR)值为0.76,95%可信区间( CI)0.59~0.98, P<0.05]和呕吐的严重程度[平均差( MD)值为-0.79,95% CI-1.36~-0.23, P<0.01],包括急性呕吐的严重程度( MD值为-1.39,95% CI-2.72~-0.06, P<0.05)和延迟性呕吐的严重程度( MD值为-0.46,95% CI-0.82~-0.10, P<0.05),但在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服姜胶囊或姜粉是一种辅助治疗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方法,今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验证其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工具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风险评估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风险指数(DCINV-RI)、化疗相关恶心呕吐风险预测工具(CINV-RP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DCINV)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2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CIVN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80)和DCIVN组( n=132)。应用DCINV-RI和CINV-RPT对患者进行DCINV风险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比较两种工具的预测价值。 结果:2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62.26%(132/212)的患者发生2级及以上DCINV。使用两种工具进行DCINV风险评估时,DCINV组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DCINV-RI评分的 AUC为0.852,当总分为20.500分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为0.838、0.765、0.603( P<0.01),此时DCINV-RI的预测价值最大;CINV-RPT评分的 AUC为0.924,当总分为12.500分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为0.863、0.841、0.703( P<0.01),此时CINV-RPT预测价值最大;CINV-RPT评分的 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DCINV-RI评分。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DCINV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DCINV-RI和CINV-RPT均能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DCINV发生风险,但CINV-RPT的预测价值高于DCINV-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2种模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延迟性恶心呕吐相关因素,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5.34%(107/23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是否焦虑、是否有睡眠障碍、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栓塞剂类型、术后24 h疼痛情况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均 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年龄、是否有睡眠障碍、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栓塞剂类型、术后24 h疼痛情况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均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2种模型联合诊断分类正确率分别为72.9%、71.2%、72.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1、0.806,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可联合应用2种模型,为医护人员的评估和干预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半夏汤类方防治延迟性化疗性呕吐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小半夏汤类方对顺铂诱导的大鼠延迟性化疗性呕吐的药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昂丹司琼组、小半夏汤组、生姜半夏汤组和半夏干姜散组,每组10只。昂丹司琼组灌胃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2.6 mg/(kg·d),小半夏汤组灌胃小半夏汤水煎液22 g/(kg·d),生姜半夏汤组灌胃生姜半夏汤水煎液31.5 ml/(kg·d),半夏干姜散组灌胃半夏干姜散水煎液0.63 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2次,连续给药3 d。首次给药后1 h,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顺铂建立化疗性呕吐模型。每24 h称量大鼠高岭土摄入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回肠和延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色胺吲哚乙酸(pentahydroxytryptamine indoleacetic acid, 5-HIAA)、色氨酸羟化酶(trptophan hydroxylase, TPH)、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s A, MAO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半夏汤组、生姜半夏汤组、半夏干姜散组大鼠回肠和延髓5-HT[回肠(308.04±29.90)ng/L、(355.97±19.16)ng/L、(389.97±24.86)ng/L比(498.95±13.92)ng/L,延髓(375.32±19.33)ng/L、(395.18±16.12)ng/L、(406.68±12.09)ng/L比(478.52±13.88)ng/L]水平均降低( P<0.05),小半夏汤组回肠TPH[(35.14±2.68)ng/L比(47.31±0.83)ng/L]水平降低( P<0.05),生姜半夏汤组、半夏干姜散组延髓TPH[(33.68±2.79)ng/L、(38.19±1.74)ng/L比(43.68±1.53)ng/L]水平降低( P<0.05),小半夏汤组、生姜半夏汤组、半夏干姜散组大鼠回肠和延髓MAOA、5-HIAA水平均降低( P<0.05)。 结论:小半夏汤类方可有效防治大鼠延迟性化疗性呕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PH水平、抑制5-HT合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非药物管理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和8篇指南。依据JBI循证护理保健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证据应用前后的审查,障碍因素、可利用资源及策略分析和证据应用的效果评价。2020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及2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审查。2020年6—8月选取我院4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26名临床护士(与之前相同)进行再审查。结果:完善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管理流程、护理常规、护理路径及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及随访表,制作了基于循证的宣教视频。证据应用后护士各审查指标依从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妇科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循证知识问卷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该循证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了相关流程、常规、路径等的完善,丰富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非药物止吐宣教形式和内容,规范了护士行为,提高了护士循证实践的依从性,降低了患者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联方案预防含顺铂方案多日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四联方案预防含顺铂方案多日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以含顺铂药物进行化疗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含有顺铂的化疗方案时给予三联方案(福沙匹坦双葡甲胺+盐酸昂丹司琼+地塞米松),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含奥氮平的四联方案.观察2组恶心及呕吐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呕吐生活功能量表(FILE)]及焦虑抑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变化.结果 开始化疗后1~9 d,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延迟期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开始化疗后9 d,试验组FILE的恶心、呕吐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开始化疗后1、9 d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止吐方案可提高对含顺铂多日化疗方案致CINV的控制率,尤其是针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控制,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沙培林雾化吸入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沙培林雾化吸入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根据雾化吸入给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沙培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同步放化疗标准治疗,沙培林组在同步放化疗标准治疗基础上进行沙培林雾化,阳性对照组在同步放化疗标准治疗基础上进行地塞米松雾化,两组雾化治疗均从同步放化疗第1天始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随访4年,计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及中位无病生存期(DFS).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并评估RIOM的严重程度,将Ⅰ、Ⅱ度RIOM判定为轻度RIOM,Ⅲ、Ⅳ度RIOM判定为重度RIOM,计算重度RIOM发生率;记录不同等级RIOM的发生时间.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及第6周分别记录患者卡式(KPS)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雾化后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发热、真菌感染.结果 沙培林组总有效率、中位OS、中位DFS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均<0.05).沙培林组重度RIOM发生率低于阳性对照组,Ⅰ、Ⅱ、Ⅲ、Ⅳ度RIOM发生时间晚于阳性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培林组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KPS评分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沙培林雾化吸入应用于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减少重症RIOM发生率、延迟RIOM发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替代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比较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RA)联合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MEC-CINV)的效果.方法 采用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拟接受中度致吐风险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NK-1 RA组患者采用NK-1 RA(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托烷司琼二联止吐方案,地塞米松组采用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主要评价指标为总观察期(0~120 h)、延迟期(24~120 h)、急性期(24 h内)的呕吐完全缓解(CR)率,次要评价指标为各期恶心完全控制(CC)率及恶心呕吐总缓解(TR)率,安全性指标为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便秘、呃逆、失眠等症状指标,以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实验室指标异常).采用差异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和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性界值为15%,检验水准为0.025)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最终共有101例患者全程参与本研究,其中NK-1 RA组51例,地塞米松组50例.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总观察期呕吐CR率分别为58.8%(30/51)和56.0%(28/50),非劣效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非劣效=0.035,率差(RD)=2.80%,95%CI-16.5%~22.1%];急性期呕吐CR率分别为80.4%(41/51)和78.0%(3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非劣效=0.016,RD=2.40%,95%CI-13.4%~18.2%);延迟期呕吐CR率分别为62.7%(32/51)和58.0%(2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非劣效=0.021,RD=4.70%,95%CI-14.4%~23.8%).NK-1 RA组各期恶心CC率略高于地塞米松组,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非劣效<0.025).两组间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MEC-CINV患者中,NK-1 RA联合托烷司琼的二联止吐方案对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非劣效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胃三针"针刺联合中药膏摩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观察"胃三针"针刺联合中药膏摩(平胃散加减)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接受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西医组化疗前予以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予以"胃三针"针刺联合中药膏摩(平胃散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7 d.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时间发生情况及缓解率、中医症状评分、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3(5-HT3)受体和P物质(SP)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7.5%,35/40)高于西医组(77.5%,31/40),且联合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KPS评分及血清5-HT3受体和SP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西医组,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5-HT3受体、SP下降水平及KPS评分上升水平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三针"针刺联合中药膏摩(平胃散)防治CINV疗效好,能有效减少血清因子的释放,减少使用含铂类方案化疗患者急性期及延迟期CINV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制订居家照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22年8月—10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化疗的肿瘤患儿及其照护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巴克斯特干呕脸量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呕吐严重程度评估标准调查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使用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78例肿瘤化疗患儿,其中229例(60.6%)发生延迟性恶心,144例(38.1%)发生延迟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主要发生在化疗后1~2 d(5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表面积、化疗结束后有无负性情绪、有无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否处于吸烟环境是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的影响因素(P<0.05);体表面积、有无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否合并呼吸或消化系统疾病、化疗药物致吐风险、是否处于吸烟环境、肿瘤类型是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呕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化疗结束后1~2 d.体表面积大、化疗结束后有负性情绪、有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肿瘤化疗患儿发生延迟性恶心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大、有延迟性恶心呕吐史、合并呼吸或消化系统疾病、化疗药物致吐风险高、罹患实体肿瘤是肿瘤化疗患儿发生延迟性呕吐的危险因素.建议护理人员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开展居家照护指导,以降低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