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拟探讨99Tc 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以及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入组标准: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临床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②在本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③在术前2周内行99Tcm-MIBI SPECT/CT甲状旁腺显像.由2位核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阅片,观察MIBI平面及断层图像,分析记录病变特点及同机CT显示的骨质改变.结果 符合筛选条件并最终入组的患者共100例,共切除165个病灶,包括甲旁亢病灶112枚.MIBI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旁亢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07%、87.03%、53.10%、91.36%和55.29%和85.71%、87.03%、72.74%、93.20%和74.60%.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的血清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ALP(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MIBI断层融合显像显示出96个真阳性病灶中,其中76个病灶在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17个病灶伴囊性改变,3个病灶伴钙化.另外,MIBI断层融合显像发现了8枚异位甲状旁腺腺瘤.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的甲旁亢病灶的长径、PPD(垂直直径的乘积)均大于显像阴性组;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出现颅骨皮质变薄及颅骨增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与颅骨CT值、颅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厚及有无骨质吸收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MIBI显像对甲旁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提高了传统平面显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对甲旁亢病灶提供准确定位.同机CT显示的骨骼特点为甲旁亢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 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 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提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伴功能亢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胰腺、内分泌相关激素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和既往病史,排除三发性甲旁亢可能,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PHPT。予补液、利尿、降钙素促进尿钙排泄、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治疗后血钙降至正常,进一步行胸腔镜下纵隔内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各项指标正常,未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对于PHPT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从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需要关注是否有异位腺瘤和多内分泌腺瘤存在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旁腺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四维CT(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单独或联合其他定位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的效能,为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7例术前完善甲状旁腺4D-CT、甲状旁腺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甲状旁腺显像(MIBI)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原发性甲旁亢患者(共包含13例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变),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前血钙水平、肿瘤直径以及是否为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变分为不同亚组。分别在总体及各亚组中分析4D-CT与其他检查手段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不同方案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 结果:在57例患者中,4D-CT与 99Tc m-MIBI诊断效能均高于超声,单独应用时AUC分别为0.943、0.927、0.847(超声与4D-CT、 99Tc m-MIBI比较, P=0.01、0.04),任何两种方案联合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其中一种方案单独应用,但三者联合与两两联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根据血钙及肿瘤直径进行亚组分析时,4D-CT诊断效能与 99Tc m-MI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针对异位象限分析时,4D-CT明显优于 99Tc m-MIBI及超声,单独应用时AUC分别为:0.989、0.846、0.808(4D-CT与MIBI、超声比较, P=0.035、0.011),且任何两种或3种方案联合的诊断效能与4D-CT单独应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4D-CT在原发性甲旁亢术前定位方面的诊断效能与 99Tc m-MIBI相当,并且在识别异常位置甲旁亢方面更具优势。可将4D-CT作为原发性甲旁亢重要的术前定位补充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mTc-MIBI SPECT/CT与超声检查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使用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Tc-MIBI)放射性核素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检查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的甲状旁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5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行甲状旁腺全切术或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 99mTc-MIBI SPECT/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检查、SPECT/CT检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甲状旁腺结节术前定位的意义。 结果:使用彩超和SPECT/CT检查对甲状旁腺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70.9%、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773, P=0.428);二者联合应用对甲状旁腺结节的敏感性为91.3%,优于单独彩超检查(χ 2=5.161, P=0.023;)和SPECT/CT检查(χ 2=3.735, P=0.041)。对于异位甲状旁腺结节,SPECT/CT检查的效能明显优于彩超检查。 结论:对于需要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SHPT患者,术前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和SPECT/CT可提高对甲状旁腺结节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44岁女性患者,因间断腰背痛8年入院,院外多次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血液检查证实有高钙、低磷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影像学检查证实前上纵隔瘤性占位。术前限钙摄入和补液利尿后,在全麻下行胸腔镜经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钙、磷水平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侧小切口行甲状旁腺切除术临床观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颈侧小切口施行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21年4月至11月行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9.32±13.79)岁,范围为28~86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彩超引导纳米碳注射定位肿大甲状旁腺。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颈侧小切口入路甲状旁腺切除术3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9例(包括双颈侧小切口切除2例,单侧甲状腺包块切除+肿大甲状旁腺切除术2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1例,单纯局部麻醉下切除1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双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12例(包括双侧甲状腺包块切除+双侧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2例,局麻+颈丛神经阻滞下切除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1例)。其中原发性甲旁亢和继发性甲旁亢的平均手术时间(54.74±27.71、74.14±31.7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11±5.05、14.43±10.94)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7±24.64、26.36±32.87)ml、平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11.59±16.46、26.65±56.38)pg/ml、平均住院时间(10.00±5.09、10.96±4.5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0%)。结论: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探查或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既可避免对甲状腺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也可同时完成甲状腺探查术和甲状旁腺探查术。可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充分评估后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光学定位与活性判断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可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低钙血症,目前已成为困扰甲状腺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之一。原发性或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切除病变旁腺,而术中快速寻找或辨认旁腺有时较困难,特别是存在异位或额外旁腺时。目前对甲状旁腺的寻找辨认和保护主要依靠外科医师的经验,传统术中快速冰冻、纳米炭负显影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试纸等辅助辨认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直观准确的进行术中甲状旁腺实时定位显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和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对术中甲状旁腺活性判断也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这些光学技术的应用原理、初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治中的焦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由甲状旁腺病理性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所致的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多数PHPT为散发性,少数的遗传性PHPT常常被临床忽略。随着体检的普及,无症状PHPT的发现率显著提高,但其治疗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此外,对于异位PHPT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本文就PHPT诊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为临床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lotho蛋白与儿童慢性肾脏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在肾病患儿中很常见。随着病程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异位钙化、心血管疾病及生长发育迟缓、肾脏纤维化等类似衰老的表现。 Klotho基因与人类衰老密切相关。Klotho蛋白高表达于肾脏,是CKD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并具有抗衰老、抗血管钙化、调节生长发育、抗纤维化等多种功能。CKD患儿早期,血和尿Klotho蛋白水平均下降。补充外源性Klotho蛋白或激活内源性Klotho蛋白的产生可减轻CKD的肾脏纤维化、改善矿物质和骨代谢、减轻血管钙化并延缓CKD的进展。现从 Klotho基因和蛋白的基本特性、Klotho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管钙化、CKD矿物质骨病和CKD患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核素及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核素及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术前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170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核素、CT三种检查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术前定位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的超声、核素及CT定位总灵敏度分别为82.13%、80.43%、75.74%。正常位置腺瘤的定位灵敏度:超声(86.67%)高于核素(81.82%, P<0.05)、CT(80.59%, P<0.05),超声加CT并联(94.70%, P<0.05)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定位特异度:核素(97.78%)高于超声(91.62%)、CT(93.39%),超声加核素串联(99.00%, P<0.001)、超声加CT串联(96.94%, P<0.001)均高于单独使用超声(91.62%)。对异位腺瘤、甲状旁腺增生:核素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超声、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是PHPT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超声联合核素或CT检查能显著提高对甲状旁腺病灶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