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Ⅳ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肢体及浅表躯干软组织肉瘤放疗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局限肢体软组织肉瘤(STS)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获得阴性切缘的原发肿瘤广泛切除,治疗的目标是维持生存、避免复发及转移、最大限度保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对于大部分的成人肢体STS,放疗联合保肢手术可获得与截肢手术相当的局部控制率,并且局部控制率高于任何单一治疗手段,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模式.本指南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牵头,多位专家共同制定,详细阐述了成人肢体STS的诊疗概况及调强放疗的具体实施.诊疗概况包括流行病学、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放疗实施包括准备、治疗决策、放疗适应证、定位、靶区勾画、处方和危及器官限量及计划设计,并从术前放疗、术后放疗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涵盖了诊疗全过程,提供了全方位的放疗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造影在胆道外科的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胆道外科(包括肝移植中胆管吻合)领域中,超声造影在术前疾病诊断、术中定位及术后评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综述超声造影在胆道外科中的最新应用和技术进展,以期为胆道外科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拟探讨99Tc 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效能及其相关因素,以及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入组标准: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临床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②在本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③在术前2周内行99Tcm-MIBI SPECT/CT甲状旁腺显像.由2位核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阅片,观察MIBI平面及断层图像,分析记录病变特点及同机CT显示的骨质改变.结果 符合筛选条件并最终入组的患者共100例,共切除165个病灶,包括甲旁亢病灶112枚.MIBI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旁亢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07%、87.03%、53.10%、91.36%和55.29%和85.71%、87.03%、72.74%、93.20%和74.60%.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患者的血清PTH(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ALP(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MIBI断层融合显像显示出96个真阳性病灶中,其中76个病灶在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17个病灶伴囊性改变,3个病灶伴钙化.另外,MIBI断层融合显像发现了8枚异位甲状旁腺腺瘤.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的甲旁亢病灶的长径、PPD(垂直直径的乘积)均大于显像阴性组;MIBI平面显像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出现颅骨皮质变薄及颅骨增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与颅骨CT值、颅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厚及有无骨质吸收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MIBI显像对甲旁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提高了传统平面显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对甲旁亢病灶提供准确定位.同机CT显示的骨骼特点为甲旁亢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99Tc m-DTPA 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CSFL)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FL疑似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4.2±15.1)岁]。患者术前均行 99Tc m-DTPA SPECT/CT脑脊液显像、副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副鼻窦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χ2检验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CSFL的定性、定位诊断效能。 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确诊21例为CSFL并明确漏口24个,2例患者术中未见明显CSFL及漏口。 99Tc m-DTPA SPECT/CT、MRI、HRCT诊断CSFL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1/21)和95.7%(22/23)、85.7%(18/21)和82.6%(19/23)、76.2%(16/21)和69.6%(16/23);定位漏口的准确性分别为79.2%(19/24)、50.0%(12/24)和45.8%(11/24)。3种影像学检查对CSFL的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0.451~3.453,均 P>0.05);但 99Tc m-DTPA SPECT/CT的定位准确性优于MRI及HRCT( χ2值:4.463,5.689,均 P<0.05)。 结论:99Tc m-DTPA SPECT/CT显像对CSFL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在定位诊断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指导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RN辅助诊断并且手术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40.6±11.0)岁(范围18~54岁);3周以内的新鲜骨折2例,陈旧性骨盆骨折7例。骨盆骨折AO分型:C1.3型6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8例,Ⅲ型1例;术前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M-RC)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M1级2例,M2级3例,M3级2例,M4级2例。术前通过MRN技术,准确定位腰骶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采用神经探查松解术或内固定物置入联合神经探查松解术进行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7.8±63.8)min(范围150~360 min);术中出血(388.9±293.4)ml(范围200~1 1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19.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7±2.2)个月(范围10~1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根据BMRC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M5级6例,M4级2例,M3级1例。1例患者出院后2个月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MRN技术可辅助术者术前充分了解骨折对腰骶丛压迫、牵拉损伤情况,对神经损伤进行精确定性及诊断,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化、微创化,是对传统腰骶丛损伤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儿童医院诊治的310例有临床发作性癫痫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入组患儿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监测,手术患儿术前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比较REEG、VEEG监测痫样放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癫痫病灶定位情况,并对手术患儿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0例患儿中247例确诊为癫痫,63例为可疑癫痫;VEEG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REEG[87.4%(216/247)比45.7%(1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3042, P<0.05)。247例癫痫患儿在进行VEEG监测过程中,有81例(32.8%)出现临床症状,其中65例为癫痫发作,16例为非癫痫性发作。VEEG对癫痫检出率高于临床发作检出率[87.5%(216/247)比32.8%(8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6148, P<0.05)。247例癫痫确诊患儿中,144例为癫痫综合征,颞叶癫痫占54.17%(78/144),额叶癫痫占34.2%(50/144)。50例手术患儿术前VEEG定位癫痫病灶准确率高于PET-CT检查和REEG监测[80.0%(40/50)比56.0%(28/50)、54.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3014、5.6031, P<0.05)。对50例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后随访,50.0%(25/50)患儿未出现癫痫发作,38.0%(19/50)患儿术后发作时间、发作周期、临床表现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12.0%(6/50)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论: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为临床诊断癫痫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在术前定位癫痫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异体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力下降,配镜矫正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入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02,左眼0.06;右眼眼压测量不出,左眼为11 mmHg(l mmHg=0.133 kPa);小瞳验光为右眼影动不清,左眼-6.25 DS/-3.50 DC×135=0.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基质浅层瘢痕,左眼角膜透明,双眼角膜Munson征(+),Vogt条纹(-),Fleischer环(-)。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检查示:右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1)为55.26 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2)为64.80 D,平均K值为59.65 D,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为369 μm;左眼角膜K1为45.21 D,K2为46.20 D,平均K值为45.70 D,TCT为466 μm。拟行左眼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手术治疗,择期行右眼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患者于2019年9月行左眼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左眼UCVA由0.02提高至0.12,小瞳验光显示为-4.50 DS/-3.50 DC×140=0.8,并验配RGPCL矫正。复查右眼角膜地形图示:K1为58.25 D,K2为64.71 D,平均K值为61.31 D,TCT为352 μm。因患者不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方案,经充分术前沟通后,拟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2020年1月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CXL。患者平躺位,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设备(德国Zeiss公司)进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设计制作角膜基质囊袋,设计参数为:激光切割能量均为28,透镜帽直径7.5 mm,厚度105 μm,边切口宽度200°,边切位置270°(角膜正下方),边切宽度13.09 mm(见图1A)。分离角膜基质后,采用核黄素VibeX Xtra(美国Avedro公司)同时浸泡角膜层间以及待植入的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10 min。供体基质透镜来自同日行SMILE的近视患者,透镜厚度为116 μm,直径6.5 mm。将基质透镜植入患者角膜层间,铺平角膜基质透镜以及角膜帽(见图1B)。采用KXL角膜交联仪(美国Avedro公司),调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外线照射4 min,波长为370 nm,照射强度45 mW/cm 2,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 s亮,1 s暗),总能量为5.4 J/cm 2。术毕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冲洗层间,复位角膜帽,盖上角膜绷带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无异物,基质透镜平复无移位(见图1C)。术后4 d复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角膜帽复位良好,绷带镜在位,角膜基质及透镜轻度水肿。摘除角膜绷带镜,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7.57 D,K2 63.34 D,平均K值65.39 D,TCT 461 μm,角膜最薄厚度较术前增加,厚度差异性较术前减小(见图2)。之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4次,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患者无法遵医嘱随访,本中心进行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右眼UCVA0.02,小瞳验光-19.00 DS=0.8,并配戴RGPCL矫正视力,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前高分辨前节OCT可见患者角膜不规则变薄,术后1年复查前节OCT可见角膜基质透镜透明、定位居中(见图3);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2.44 D,K2 64.04 D,平均K值63.23 D,TCT为460 μm(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用于直肠肿瘤定性和分期诊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用于直肠肿瘤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分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并实施直肠肿瘤病灶切除术,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肿瘤定位、定性和恶性肿瘤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0%,对直肠肿瘤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8%、97.8%和96.7%,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947,定性诊断直肠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Ⅰ~Ⅲ期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94.1%~97.8%,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Ⅰ~Ⅲ期直肠癌分期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23、0.912和0.927,对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955和0.970。结论: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肿瘤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作为直肠肿瘤术前病情评估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管造影叠加重建技术在头皮动静脉瘘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叠加重建技术在头皮动脉瘘手术计划中的应用价值和重建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在XperCT Cereb. Fast HD模式下采集数据(不注射造影剂),然后在三维旋转血管成像(3DRA)模式下注射造影剂并采集数据,采用叠加重建技术清晰显示瘘口周围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制定手术计划。实施手术对病灶进行切除或断流。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局部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局部头皮症状复发和头皮坏死。切除的病灶送检常规病理检查,行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共纳入头皮动静脉瘘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0~60岁,平均34.2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局部头皮搏动性肿物,1例局部头皮菲薄。5例患者共有5个头皮动静脉瘘,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颞浅动脉供血为主4例,耳后动脉供血为主1例。1例由1条动脉供血,3例由2条动脉供血,1例由3条动脉供血。3例为同侧动脉供血,2例为双侧动脉供血。单一瘘口1例,多发瘘口4例。1条静脉引流2例,2条静脉引流2例,3条静脉引流1例。5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2例完整切除病灶,2例行彻底断流术,1例连同病灶与头皮切除后,采集自体大腿皮肤同期植皮。手术后病理显示均为扩张、充血的血管腔,符合动静脉瘘表现。手术后均愈合良好,随访13~87个月,均无局部头皮症状复发和头皮坏死,其中2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提示头皮动静脉瘘无复发。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准确、有效地诊断头皮动静脉瘘,叠加重建技术可准确定位瘘口及其周边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