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年限柠条固沙林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土壤微生物是连接地上植被和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枢纽,然而对于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0年),以10、30、50和70年的柠条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与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结合,探究不同恢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态恢复效应指数显著增加.0、10、30、50 和 70 年的总 PLFA 含量分别为 47.75、55.89、63.53、67.23 和 82.29 nmol·g-1.随着生态恢复指数增加,细菌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均显著增加;革兰氏阴性菌群落含量和真菌与细菌比均显著下降.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能解释土壤微生物群落72.4%的变异,其中土壤因子的贡献高于植被因子.毛乌素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全氮和土壤有机碳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随着毛乌素沙地柠条固沙林恢复年限的增加,主要由土壤因子驱动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碳氮有效性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代谢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以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青冈、格氏栲、马尾松、闽楠、香樟林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0~1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对葡萄糖添加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葡萄糖添加使土壤微生物呼吸提高了 82.4%~349.5%,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对照中,土壤微生物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及真菌/细菌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在没有活性碳供应时,微生物代谢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控,且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有关.在葡萄糖添加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呼吸与土壤总氮、溶解性有机氮和矿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当活性碳供应充足时,微生物代谢主要受土壤氮含量及其有效性制约.微生物呼吸的代谢响应,即葡萄糖添加处理与对照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比值,主要受土壤碳氮比的影响,呈现出微生物代谢响应随土壤碳氮比的下降而升高.此外,土壤pH也是影响微生物代谢响应的重要因素.土壤碳、氮含量及有效性对微生物呼吸的影响依赖于微生物是否受碳限制,土壤碳含量调控了碳限制时的微生物呼吸,而土壤氮含量及有效性调控了碳限制解除后的微生物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中国十九冶集团职工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胆道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根据结石的情况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菌种分析仪分离鉴定胆汁中的菌株.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受试者的抗生素使用史,胆汁菌株培养的阳性率、分布情况,胆汁中细菌的耐药情况等.结果 结石初发组55例,复发组50例.与复发组相比,初发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更高(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6%(46/55)和94.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3,P=0.001).复发组革兰阴性菌为84.0%(36/50),大肠埃希菌为30.0%(15/50)高于初发组的63.6%(13/55)和23.6%(1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原菌分布初发组和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发组相比,病原菌耐药率在复发组中明显增高,耐药性明显增强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 初发和复发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相似,但复发组的病原菌耐药性高于初发组,临床医生用药应根据患者结石复发情况、耐药实验慎重选择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较严重、预后较差的并发症。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的PDAP,多在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阴性的腹膜炎病例中发生,其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主要被认为是腹膜对异物的过敏反应,但也可以在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的腹膜炎发作后发生。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的临床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报道相对较少。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总结报道,并对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进行详细的文献综述,以期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眼-鼻区系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微生物在眼部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眼部微生物鉴定主要集中于涂片、细菌培养等检查手段,但受到培养条件等各种因素限制导致阳性率低.随着人类宏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实施,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通量高、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信息量丰富、成本低的特点可将微生物群落定义到属、种水平,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眼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推动眼科实现精准化医疗进程.由于眼部与鼻部在解剖结构上相通,本文旨在探讨眼部和鼻部微生物菌群策略的研究进展及眼-鼻区系微生物可能的传播途径,为眼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和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252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64例和足月儿组18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首发临床表现均以发热最常见,但早产儿组嗜睡、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 P<0.05)。首次血液/脑脊液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感染均以败血症为主,并发症主要为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早产儿脑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60.9%(39/64),明显高于足月儿的44.7%(84/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产儿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多见,足月儿组以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多见。两组患儿阳性菌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产儿组抗生素疗程明显长于足月儿组( 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愈/好转率约为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容易漏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但早期、合理规范治疗后其临床治愈/好转率并不差于足月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优化雌激素受体α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条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性ERα-LBD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洞残留细菌对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降低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后感染并发症,探讨皮肤表面消毒后耳洞是否有细菌残留。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整形外科采样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25名女性志愿者年龄21~38岁。对耳洞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对耳洞深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并送检试验组标本50份、未消毒对照组20份、空白对照组10份。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试验组外耳术区即使经过常规碘伏消毒后耳洞内仍藏匿有细菌,送检标本培养后其中43份检出细菌(86.0%),未消毒对照组20份全部检出细菌(100%),两组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0),空白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粘贴无菌胶带可较好地封闭耳洞,减少细菌污染伤口的机会,从而预防感染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36)及对照组( 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不良反应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传染源预防、传播途径切断、用药管理、健康责任、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定期复诊及疾病管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能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细菌转阴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