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损伤的异种组织修复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骨创伤及其并发症,如骨感染、骨不愈合、骨坏死及骨缺损等,常需应用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组织或材料来移植、修复。骨组织移植是仅次于输血的第2常见组织移植类型,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完成200多万次骨移植手术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源化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治疗恒河猴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 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 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6GE-pRBC)与恒河猴的血液凝集情况.通过IgG、IgM结合实验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实验验证异种输血安全性,从恒河猴体内抽取 25%血容量血液后输注等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6GE-pR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监测在其体内的存活状态,并定期采集受体血液样本验证异种输血的有效性,观察 6GE-pRBC输注治疗失血性休克恒河猴的可能性.结果 6GE-pRBC与恒河猴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其基因表型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恒河猴血清与 6GE-pRBC的IgG、IgM结合实验结果显示IgG(3.35%)、IgM(4.13%)表达量较低;6GE-pRBC的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CDC)显著低于野生猪红细胞(P<0.000 1).输血后 60 h 6GE-pRBC在恒河猴体内仍存活;血细胞比容失血后为 28.6%,60 h升高至 35%;血红蛋白含量失血后为 92 g/L,60 h升高至116 g/L并维持于失血前正常水平.结论 6-GE-pRBC输注给恒河猴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纠正恒河猴休克症状,且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有望替代人红细胞治疗人类急性失血性休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 和 TKO/hCD55/hCD46/hTBM 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 ABO-不相容(ABO-Ⅰ)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Ⅰ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 组和 TKO/hCD55/hCD46/hTBM 组;ABO-Ⅰ 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 TKO/hCD55 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Ⅰ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Ⅰ组(均为P<0.05).结论 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六基因修饰巴马小型猪活体供肾切取研究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总结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及其实践价值.方法 采用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切取六基因修饰猪左侧肾脏.首先阻断输尿管,游离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后,切取过程中依次完成输尿管、肾静脉、肾动脉的显露、游离.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上阻断钳,离断肾动脉、静脉后立即用 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保存在冰生理盐水中准备移植.同时完成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缺口的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供、受体存活情况.结果 成功切取基因修饰猪左肾,取肾术中出血 5 mL,热缺血时间 45 s,冷缺血时间 2.5 h.供、受体均未输血,植入受体内的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切取左肾后供体健康存活 8个月余.结论 基因修饰猪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安全可靠,游离肾脏过程中同时处理分支血管,减少了修肾过程,缩短了冷缺血时间,活体供肾切取有助于后续供体存活并进行其他科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严重烧伤并发急性高血氨性昏迷的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关于烧伤并发高血氨性昏迷的文献鲜见报道,在笔者单位特重度烧伤治疗过程中,发现2例并发急性高血氨性昏迷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8岁,因“煤气火焰烧伤全身多处8h”入院.体质量20 kg,既往无基础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温(T):36.5℃,心率(P):146次/分,呼吸(R):28次/分,因患儿四肢均有创面无法测量血压(BP).神志尚清楚,精神差,烧伤创面见于头面颈部、躯干、四肢与臀部等处,入院时头面部肿胀明显,口鼻周严重烧伤,四肢湿冷.诊断:特重度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 66%(深Ⅱ°5%、Ⅲ°61%);吸入性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入院后急诊行气管切开、抗休克、创面清创换药、抗炎等治疗;休克期度过平稳,分别于入院后第4、6、12、16、18天行烧伤创面削/切痂术联合异种皮移植术,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抗炎、创面换药、镇静、输血制品、营养支持与对症等综合治疗,部分创面肉芽形成并分次于第25、39、46、53天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约40%烧伤创面表皮覆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作用于种属差异性表位的细菌α-半乳糖苷酶(EmGalase)的鉴定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金菌进行糖苷酶功能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存在一个G H27家族α-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该基因并表达蛋白后,利用人工合成的pNP底物研究其酶学性质,发现该酶具有α连接的半乳糖(α-galactose,α-Gal)底物特异性,酶反应pH为3.0~8.0,反应温度为4~45℃.用不同寡糖底物进一步确定,该酶能够酶切直链末端α-1,3、1,4、1,6Gal.在猪红细胞上进行的酶切实验显示,该酶能够高效清除存在于猪红细胞表面的末端Galα1-3Gal表位.末端α-半乳糖基化修饰在免疫与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作用于种属差异性表位的细菌α-半乳糖苷酶的发现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工具,为缓解异种输血中的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一种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组织器官移植对临床输血的挑战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临床输血和输血相关免疫对移植物成活至关重要.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肝移植、肾移植、小肠移植、肺移植、子宫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种器官移植也在积极探索,研究者也逐步对移植相关输血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阐述了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液免疫学、围术期移植输血管理和异种器官移植未来的关注方向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临床输血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