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装置的临床前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的转流,根据应用的转流装置不同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 n=5)使用自制静脉转流装置,B组( n=3)使用进口静脉转流装置。比较两组动物在血管阻断前、血管阻断时、VVB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和血管开放后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液相容性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及内环境指标在各时点的变化情况。两组间非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两组间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两种装置在转流期间,静脉引流均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巴马小型猪的肠管颜色红润、蠕动正常,尿量正常。两组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损伤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内环境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其中A组和B组转流结束肝血管开放后30 min各项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为(71.0±7.7)mmHg(1 mmHg=0.133 kPa)和(74.0±8.7)mmHg,中心静脉压为(7.0±1.4)cmH 2O(1 cmH 2O=0.098 kPa)和(7.7±0.6)cmH 2O,心率为(131±10)次/min和(132±8)次/min;红细胞计数为(6.43±0.89)×10 12/L和(6.32±0.58)×10 12/L,血红蛋白为(108.4±5.9)g/L和(110.0±3.5)g/L,游离血红蛋白为(78.28±3.96)mg/L和(78.08±4.54)mg/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为(2.27±0.49)μg/L和(2.40±0.78)μg/L;肌酐为(68.30±9.77)μmol/L和(79.90±26.91)μmol/L,尿素氮为(3.94±1.39)mmol/L和(3.45±0.65)mmol/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为(4.02±0.53)μg/L 和(3.86±0.23)μg/L;pH值为7.27±0.04和7.23±0.03,乳酸为(6.18±2.62)mmol/L和(4.30±0.50)mmol/L,Na +为(136.3±3.0)mmol/L和(137.6±1.6)mmol/L,K +为(3.89±0.42)mmol/L和(3.98±0.17)mmol/L,Ca 2+为(1.40±0.03)mmol/L和(1.40±0.04)mmol/L;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自制便携式静脉转流装置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巴马小型猪的VVB,且可达到与进口装置相似的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合人表皮干细胞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合人表皮干细胞(ESC)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观察猪ADM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猪ADM中细胞残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ADM表面结构,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猪ADM二级结构,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分析猪ADM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分析猪ADM电位。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猪ADM在培养基中放置30 min、1 d、5 d的形态(样本数为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猪ADM分为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常温静置相应时间,称量法计算吸水量(样本数为3);将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相应终质量浓度的ADM浸提液的50.0 g/L ADM浸提液组、37.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6.5 g/L ADM浸提液组,分别于培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样本数为5);将1只6周龄雄性SD大鼠红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超纯水组及添加相应终质量浓度猪ADM浸提液的5 mg/mL ADM浸提液组、10 mg/mL ADM浸提液组、15 mg/mL ADM浸提液组,于反应3 h,采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代表猪ADM血液相容性(样本数为3)。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中分离培养E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混合培养法构建复合ESC的猪ADM(以下简称ESC/ADM)颗粒,培养3 d后采用HE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SC/ADM复合效果。将36只7~8周龄雄性无胸腺裸鼠分成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每组9只,并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伤后即刻,创面均一次性采用相应试剂处理。分别于伤后1、7、11、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3);伤后7 d,行HE染色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并测量未上皮化长度(此处及以下样本数均为4);伤后11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沉积和真皮化情况并计算创面切面真皮面积,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计算创面表达ESC特异性标志物CD49f的细胞数,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创面移植ESC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 t检验。 结果:猪ADM为白色微粒状,内部无细胞存在,由网状结构组成,结构排列无序,表面粗糙;猪ADM分别在1 659、1 549、1 239 cm -1波数处出现吸收峰;猪ADM在溶液中主要粒径分布在500~700 nm;猪ADM表面带负电荷。放置30 min、1 d、5 d,猪ADM均形态相对稳定;放置30~120 min猪ADM吸水量保持相对高水平。6.5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小鼠胚胎Fb在培养24 h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反应3 h,超纯水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15 mg/mL ADM浸提液组( t值分别为8.14、7.96, P<0.01)。第4代细胞常规培养3 d形态呈鹅卵石样且低表达CD71和高表达CD49f的被鉴定为ESC。猪ADM颗粒上有ESC附着、生长。伤后1 d,单纯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大小基本一致。伤后7、11、15 d,各组裸鼠创面收缩,其中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收缩明显。伤后7 d,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83、4.72, P<0.05或 P<0.01);伤后11 d,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4.86, P<0.01);伤后15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2.90、3.23, P<0.05)。伤后7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未上皮化长度分别为(816±85)、(635±66)、(163±32)μm,明显短于单纯PBS组的(1 199±43)μm( t值分别为5.69、10.19、27.54, P<0.01)。伤后11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切面真皮面积明显大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4、5.29、15.90, P<0.01);单纯ADM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的胶原生成比单纯PBS组明显,单纯ESC组和单纯PBS组相近。伤后11 d,单纯ESC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中CD49f表达阳性数量分别为(135±7)、(185±15)个,GAPDH的mRNA表达阳性;单纯PBS组、单纯ADM组裸鼠创面均无CD49f、GAPDH的mRNA表达。 结论:ESC/ADM颗粒能够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提高了ESC移植后的存活率和ADM促进了真皮结构重排、血管新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高压"定容"动物模型与"定压"动物模型的对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的"定容"动物模型与气体灌注法制备的"定压"动物模型,筛选更符合临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变规律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择10只健康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模型"(定容模型组)和采用人工气腹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压模型"(定压模型组),两组腹腔压力均为25 mmHg(1 mmHg=0.133 kPa),制模后观察4 h,每小时测压1次,测压结果取均值,绘制腹腔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制模后4 h处死动物取心脏和肺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实验猪均成功制模。定容模型组术后0、1、2、3、4 h腹腔压力值逐渐升高(mmHg:分别为25.0±0、27.1±0.2、29.4±0.1、30.9±0.2、33.1±0.1),腹腔压力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函数方程: Y1=25.102 0+1.996 0 X1, R2=0.996 2, P=0.000 1)。定压模型组术后所有时间点腹腔压力值均维持在25 mmHg,腹腔压力与时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函数方程: Y2=25)。HE染色显示,定容模型组心肌纤维伴玻璃样变性,横纹明显减少,部分心肌纤维萎缩,可见细胞核聚集;肺组织可见出血,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渗出。定压模型组心肌纤维部分萎缩,部分肥大,局灶可见玻璃样变性,局灶横纹消失,心肌间动脉扩张充血;肺泡上皮部分区域轻度增生,可见心衰细胞,支气管动脉可见扩张充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及均匀一致的淡染物质。 结论: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动物模型,在制模后腹腔压力随疾病的发展持续动态升高,符合临床ACS病变规律,比"定压"动物模型更适合科研时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组P[15]型牛轮状病毒VP8*蛋白多糖结合特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A组P[15]型轮状病毒VP8*蛋白的多糖结合特异性。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A组P[15]型牛轮状病毒毒株的VP8*蛋白,通过寡糖结合实验、生物膜层干涉实验及血凝等方法研究其与不同糖的结合。结果:A组P[15]型牛轮状病毒VP8*蛋白结合Neu5Ac和Neu5Gc唾液酸,与α2, 3和α2, 6方式连接的唾液酸糖也有较好的结合。此外,P[15] VP8*蛋白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结论:唾液酸可能是A组P[15]型轮状病毒的糖受体。与猴P[3]、猪P[7]轮状病毒相似,牛P[15]VP8*蛋白与唾液酸结合,并且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糖结合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百草枯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猪血管外肺水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百草枯(PQ)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猪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PQ诱导家猪ARDS模型,造模成功后所有家猪均接受机械通气并按照吸入潮气量(V T)分为小V T组(6 ml/kg)、中V T组(10 ml/kg)和大V T组(15 ml/kg),每组各5只,设置呼气末正压(PEEP)为10 cmH 2O。分别于造模前(基础值)、造模成功时(t 0)及机械通气后2 h(t 2)、4 h(t 4)和6 h(t 6)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测量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别在造模前、t 0和t 6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造模成功后,各组t 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水平高于基础值,而pH值、氧分压(PaO 2)及OI水平低于基础值( P<0.05);接受机械通气后,各组t 2、t 4、t 6时HR和MAP水平低于t 0时,t 4、t 6时PaCO 2水平高于t 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各组PaO 2和OI水平在通气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大V T组t 2、t 4、t 6时MAP、PaO 2、PaCO 2及OI水平低于同期小V T组( P<0.05)。各组家猪t 0时ELWI和PVPI均高于基础值( P<0.05);小V T组ELWI在t 6时低于同组t 0时以及中、大V T组t 6时( P<0.05)。HE染色发现,造模成功后家猪肺泡组织充血水肿、毛细血管肿胀,红细胞渗出,肺泡间隔增宽,t 6时各组肺组织可见肺泡融合、肺泡间隔进一步增宽,部分可见肺泡间隔断裂,小V T组损伤程度最轻。 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PQ中毒家猪血管外肺水,减轻ARDS,改善氧合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源化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治疗恒河猴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 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 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6GE-pRBC)与恒河猴的血液凝集情况.通过IgG、IgM结合实验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实验验证异种输血安全性,从恒河猴体内抽取 25%血容量血液后输注等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6GE-pR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监测在其体内的存活状态,并定期采集受体血液样本验证异种输血的有效性,观察 6GE-pRBC输注治疗失血性休克恒河猴的可能性.结果 6GE-pRBC与恒河猴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其基因表型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恒河猴血清与 6GE-pRBC的IgG、IgM结合实验结果显示IgG(3.35%)、IgM(4.13%)表达量较低;6GE-pRBC的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CDC)显著低于野生猪红细胞(P<0.000 1).输血后 60 h 6GE-pRBC在恒河猴体内仍存活;血细胞比容失血后为 28.6%,60 h升高至 35%;血红蛋白含量失血后为 92 g/L,60 h升高至116 g/L并维持于失血前正常水平.结论 6-GE-pRBC输注给恒河猴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纠正恒河猴休克症状,且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有望替代人红细胞治疗人类急性失血性休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 和 TKO/hCD55/hCD46/hTBM 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 ABO-不相容(ABO-Ⅰ)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Ⅰ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 组和 TKO/hCD55/hCD46/hTBM 组;ABO-Ⅰ 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 TKO/hCD55 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Ⅰ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Ⅰ组(均为P<0.05).结论 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空跳猪心血液保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离体空跳猪心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将12 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6 头.2 组建立离体空跳心脏模型,参附组在预充液中加入10 mL 参附注射液,体外循环建立后,经膜式氧合器,微量泵泵注参附注射液 5 mL/h;对照组体外循环建立后,经膜式氧合器,微量泵泵注等量的 0.9%氯化钠注射液.2 组均持续泵入8h.记录2 组猪心脏复跳时间及体外循环8h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灌注流量、灌注转速、血温,检测 2 组体外循环建立初及体外循环2 h、4 h、6 h、8 h的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2 组心脏复跳时间及体外循环8h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灌注流量、灌注转速、血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参附组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D-dimer、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FIB、IL-10 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T明显缩短(P<0.05),2 组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减少离体空跳猪心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血细胞的破坏,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不同世代个体外周血红细胞aGal表达水平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不同世代及其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猪繁育后个体外周血红细胞 aGal表达水平,为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分离技术,对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不同世代及其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猪繁育后代外周红细胞 aGal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 组 1 近交系F27-2826 头小型猪红细胞 aGal免疫荧光反应百分数平均值为 56.17%(16.2%~86.2%);组 2 F248 头小型猪平均值为 65.39%(35.5%~99.2%);组 3 F19-2121 头小型猪平均值为 82.15%(38.8%~89.4%).组 1 与组 3 之间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组 1 与组 2、组 2 与组 3 相比,个体红细胞 aGal免疫荧光反应百分数代间分别下降 3.07%和 4.19%.组 4 中有 8 头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猪繁殖后代和 1 头已知为 GGTA1/b4GalNT2+hCD46+hCD55+hTBM 五基因修饰纯合子猪的红细胞 aGal免疫荧光反应测定值均为 0.1%,与对照组结果一致.参与测定的 8 头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猪繁育后代为纯合子个体.同胞兄妹 F27 两头 aGal低表达量为 16.2%和 19.5%,均低于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杂合子后代猪平均值 31.03%.结论 随近交系推进其个体红细胞 aGal表达量逐步降低;8 头 GGTA1/b4GalNT2 基因敲除猪繁育后代为纯合子个体;近交系 F27 两头为 aGal低表达个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