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HPLC-LTQ-Orbitrap测定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组合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orbitrap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HPLC-LTQ-Orbitrap)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其代谢途径。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空白组。给药组大鼠灌胃异类叶升麻苷生理盐水溶液100 mg/kg,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收集大鼠尿液12 h,经纯化处理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4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给药组及空白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报道结果,从给药组大鼠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得到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水解、甲基化、磺酸化。结论: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可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密蒙花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2个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密蒙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测定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糖苷和蒙花苷含量。结果: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指纹峰,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其中6个指纹峰,分别为松果菊苷、蒙花苷、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芹菜素;17批密蒙花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的药材分为2类,采用OPLS-DA发现5个差异性标志物,显著性差异排序分别为毛蕊花糖苷>峰3>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蒙花苷;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对伪品结香花药材进行有效鉴别;湖北和四川产区的密蒙花药材含量较高且稳定。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分析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硫酸盐对淡水养殖池塘表层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硫酸盐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关于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规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养殖池塘的底泥和表层水构建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加入约0 mg/L(对照组)、30 mg/L(T1 处理组)、150 mg/L(T2 处理组)、500 mg/L(T3 处理组)Na2SO4 后表层底泥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共生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孵育第30天前,各实验组底泥微生物变化不大;但到第50天时,T2和T3处理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相比其他实验组,T1处理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T3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1处理组增加了较多差异类群(62种),而T3处理组差异类群大量减少(45种).共生网络图分析显示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引起了底泥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增加,说明微生物群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响应硫酸盐引起的环境改变.冗余分析(redundant analysis,RD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底泥总有机碳、总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泥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底泥微生物可能受到硫酸盐和有机质作用的影响.[结论]较长时间的高浓度硫酸盐会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造成重要影响,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转变和硫酸盐引起的有机质分解改变可能是造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对db/db小黑鼠降血糖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肉苁蓉和酒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对db/db小黑鼠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富集肉苁蓉和酒苁蓉总多糖、总寡糖和总苷部分,对其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选用db/db小黑鼠为实验动物,给药28 d后,记录小黑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检测血糖,采用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和尿液中尿酸(UA)、肌酐(Cr)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HE染色方法制备胰腺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IHC测定肾脏type-Ⅳ 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肉苁蓉多糖部位经过酒蒸后含量下降,肉苁蓉寡糖部位中的甜菜碱经过酒蒸后含量增加,总苷类成分酒蒸后松果菊苷的含量稍有下降,毛蕊花糖苷含量下降,异类叶升麻苷含量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肉苁蓉和酒苁蓉不同提取部位能降低体重、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MDA、LDL-C、UA、Cr以及mALB,INS和HDL-C有上升趋势(P<0.05,P<0.01),且能改善胰腺和肾脏的病理损伤以及type-Ⅳ collagen的表达.结论 肉苁蓉和酒苁蓉总苷组降血糖作用较好,酒苁蓉多糖和寡糖也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旅游干扰对松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掌握旅游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旅游区环境资源的恢复和管理.该研究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内设置了不同旅游干扰强度(高干扰、低干扰和无干扰)的样地,调查样地内微生境状况,测量土壤理化性质,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评价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高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α多样性,低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干扰强度越大,土壤真菌多样性越低,而土壤细菌多样性越高.2)在土壤真菌群落方面,3类样地的土壤优势真菌门均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高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子囊菌门相对多度,对担子菌门相对多度无显著影响,而低强度干扰均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无显著影响.LEfSe分析表明无干扰区的差异类群为真菌Pseudogymnoascus属和3个真菌物种(Oidiodendron griseum、Acrodontium hydnicola、Metacordyceps chlamydosporia);低干扰区内未能检测到差异类群;高干扰区差异类群为真菌Clavariaceae科.3)在土壤细菌群落方面,3类样地的土壤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高强度干扰和低强度干扰对它们的多度无显著影响.LEfSe分析表明无干扰区的差异类群占总差异类群的82.05%,指示性最强的为细菌Gaiellales和Solirubrobacterales目;低干扰区未发现差异类群;高干扰区的差异类群占总差异类群的17.95%,主要表现为病原指示菌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菌群,指示性最强的为细菌Flavobacteriia纲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下一属.4)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发现干扰强度显著影响微生境指标和土壤真菌多样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状况和微生境指标分别解释了不同干扰强度下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71.35%和74.47%,乔木胸径、草本盖度和凋落物盖度是不同干扰强度下真菌和细菌群落差异的主要因子.由上可见,旅游干扰显著降低了油松林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并显著影响了其群落结构,影响效果的不同与干扰强度和微生物种类有关,并且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境状况调控.因此未来应注意旅游区内微生境和土壤状况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粗壮女贞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粗壮女贞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凝胶、MCI GEL CHP 20P等柱色谱法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粗壮女贞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和NMR、MS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粗壮女贞降血脂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粗壮女贞苷C(1),粗壮女贞苷D(2),粗壮女贞苷B(3),大波斯菊苷(4),粗壮女贞苷K(5),对甲氧基肉桂酸(6),对羟基肉桂酸(7),(+)-环橄榄树脂素(8),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9),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0),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1),异类叶升麻苷(12).结论:化合物7和9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0和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雷公藤的复方配伍减毒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雷公藤作为疗效确切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病,但也是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之一.在传统中药配伍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理论,即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既能减轻或消除毒性,又可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基于“异类相制”理论开展的系列研究,在奠定临床实践基础的同时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深层诠释“异类相制”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雷公藤类有毒中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实验室多台生化分析仪极差法比对中分析质量要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生物学变异、实验室内长期不精密度及允许变异系数(CV)在极差法比对中的应用确定合适的判断标准.方法按照WS/T 407—2012制定极差法比对方案.用新鲜血清制作标本,高、低2个水平,在3台生化分析仪上检测19个常规生化项目.结果19个常规生化项目同一水平的实验室内长期不精密度及合成CV均<允许CV,50%的合成CV>1/3个体内生物变异;每个项目的比对偏差都<允许CV;有50%的比对偏差>1/3个体内生物变异;20%的比对偏差>临界极差.结论允许CV最适合作为判断标准,但属于异类相比(极差和标准差);中间精密度临界极差是同类相比,但稍严格,作为标准可与允许CV联合使用;1/3个体内生物变异属于异类相比且较严格,不适合作为判断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玛咖对虚寒及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玛咖对虚寒及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寒模型组、虚寒肉桂组(30g/kg)、虚寒玛咖高剂量组(2.4g/kg)、虚寒玛咖低剂量组(1.2g/kg)、虚热模型组、虚热黄柏组(5g/kg)、虚热玛咖高剂量组(2.4g/kg)、虚热玛咖低剂量组(1.2g/kg);采用每日分别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5mg/kg)1次,连续21d的方法制备虚寒证、虚热证模型;通过放免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含量变化.结果:与虚寒模型组比较,虚寒肉桂组及虚寒玛咖高、低剂量组cAMP、cAMP/cGMP、T3、T4均明显升高(P<0.05,P<0.01),cGMP、TRH、TSH、rT3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与虚热模型组比较,虚热玛咖高、低剂量组的cAMP、cGMP、cAMP/cGMP、TRH、TSH、T3、T4、r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玛咖对环核苷酸指标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整与肉桂一致,与黄柏相反,通过同类比较,异类反证验证了玛咖温热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系病中药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追溯了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机制研究,采撷其中可在临床实用的思想和策略.论证于“十八反”“十九畏”之真伪,述要于单味药炮制、煎服之科学规范,精求于“异类相制”之法要,探究于“有故无殒”之思想,终归于中正平和之大略.通过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更多针对肺系病中药不良反应的传统临床对策的证实、修正、再挖掘和创新,以为临床工作之助力与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