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种群状况及其生境选择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脆蛇蜥(Dopasia harti)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爬行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到目前为止,脆蛇蜥野生种群资源和生境偏好尚缺乏系统研究.作者在2020年对峨眉山及周边区域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2023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脆蛇蜥出现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设置样方以探究脆蛇蜥的生境选择.对调查问卷结果及实地调查的各生境因子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在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脆蛇蜥野生种群数量因人为捕捉和栖息地变化等原因普遍下降,其分布已退缩至峨眉山市高桥镇、绥山镇、龙池镇、黄湾镇,夹江县华头镇和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峨眉山地区脆蛇蜥偏向选择位于中低海拔地区(主要为800~1 200 m)、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大于50m、草本高度大于6cm且植被覆盖率为10%~75%土壤疏松的阔叶林中.根据此次调查,脆蛇蜥受到的干扰因子主要为道路建设和种植业.在脆蛇蜥保护方面,建议优化道路建设,避免破坏脆蛇蜥栖息地;推广生态友好产品种植,推广自然生态旅游,减少对脆蛇蜥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加强对周边民众的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危机干扰下旅游共生网络韧性变化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旅游共生网络韧性是提升旅游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结合共生理论与韧性理论,建立"干扰-响应-状态"旅游共生网络韧性研究框架,引入共生力度指标优化生长性、层级性、匹配性、连通性和传输性等网络韧性指标的测度方法,基于此分析了危机干扰下武陵山片区旅游共生网络韧性变化及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共生网络韧性表现出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节点的共生力度呈差异性增强变化,生长性呈波动增强变化,层级性和匹配性呈摆动变化,连通性和传输性呈非线性非同步增强变化;(2)旅游共生网络对干扰具有不同响应特征,表现为不同时期节点共生力度和节点失效对连通性和传输性的差异影响,以及网络抗干扰能力不同程度的恢复变化;(3)危机干扰下旅游共生网络韧性表现出波动变化特征,结构与要素间呈复杂交互作用机制.要素的协调作用和有序发展,是提升旅游共生网络韧性的重要途径.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业韧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RSEVI和地理探测器的安徽省5A级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旅游景区作为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景区生态脆弱性监测评估重要性显现.本文使用多源影像构建了遥感生态脆弱性指数(RSEVI),以安徽省12个国家5A级景区为例,选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景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5A级景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布整体上存在较大差异,景区内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大部分地文景观类景区与文化遗址类景区的生态脆弱性总体得到缓解,水域风光类及娱乐购物类景区则逐年恶化;不同景区间主导因素与主导交互因素存在差异,其中人类干扰指标与其他评价因子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方法借鉴,为区域生态建设及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村落风水林助力山地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以金钱松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金钱松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古老孑遗植物之一,其面临生境破碎化、种群分散以及个体数量减少的种种威胁.幸运的是,已有研究指出村落风水林为金钱松自然种群提供了庇护,然而,村落风水林到底如何发挥保护效用,尚待深入探索.因此,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社区访谈的方法对所有金钱松自然种群的更新现状、保护行为和干扰程度进行全面调查,并以林家塘村金钱松自然种群为例揭示金钱松村落风水林保护和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相较于其他生境类型,村落风水林生境中金钱松自然种群径级结构连续,幼苗密度较高;(2)水口林、墓地林和阳基树承载的风水与禁忌文化是村落风水林能够有效保护金钱松自然种群的内在原因;(3)新时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村民对金钱松村落风水林的保护.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风水和禁忌文化的村落风水林保护和管理模式是金钱松自然种群保护的绝佳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岩溶地区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及其影响因素——以贵阳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为探索岩溶地区城市遗存山体(urban remnant mountains,URMs)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negative air ion concentration,NAI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阳市建成区内22座城市遗存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分析了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格局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山体规模大小、山体斑块特征、山体平均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体积生物量、地表辐射、空气温湿度、人为干扰程度、近红外辐射、短波红外辐射及城市遗存山体周边城市景观格局等因素对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的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表现为中型山体>小型山体>大型山体;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城市遗存山体坡向上呈东坡面和北坡面大于西坡面和南坡面的两级格局,同一坡向的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2)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山体表面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山体表面空气湿度极显著正相关;植物群落体积生物量对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且小型山体表现最明显;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微弱,其中Margalef指数影响最大.(3)大型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人为干扰、山体平均海拔、山体斑块形状指数及地表辐射等因素有相关性;中型城市遗存山体人为干扰、山体坡度差和山体斑块形状指数对其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明显;小型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受山体斑块特征影响.(4)各规模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受周边环境影响空间尺度为大型山体周边300 m范围内,中小型山体周边500 m范围内;周边环境中水域相关指标对大中型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最大,城市遗存山体相关指标对小型城市遗存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最大.探究岩溶城市遗存山体内外部环境对山体表面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有利于丰富喀斯特地区空气负离子研究以及为生态康养和山地旅游规划提供科学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旅游干扰对松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掌握旅游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旅游区环境资源的恢复和管理.该研究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内设置了不同旅游干扰强度(高干扰、低干扰和无干扰)的样地,调查样地内微生境状况,测量土壤理化性质,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评价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高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α多样性,低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干扰强度越大,土壤真菌多样性越低,而土壤细菌多样性越高.2)在土壤真菌群落方面,3类样地的土壤优势真菌门均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高强度干扰显著降低了子囊菌门相对多度,对担子菌门相对多度无显著影响,而低强度干扰均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无显著影响.LEfSe分析表明无干扰区的差异类群为真菌Pseudogymnoascus属和3个真菌物种(Oidiodendron griseum、Acrodontium hydnicola、Metacordyceps chlamydosporia);低干扰区内未能检测到差异类群;高干扰区差异类群为真菌Clavariaceae科.3)在土壤细菌群落方面,3类样地的土壤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高强度干扰和低强度干扰对它们的多度无显著影响.LEfSe分析表明无干扰区的差异类群占总差异类群的82.05%,指示性最强的为细菌Gaiellales和Solirubrobacterales目;低干扰区未发现差异类群;高干扰区的差异类群占总差异类群的17.95%,主要表现为病原指示菌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菌群,指示性最强的为细菌Flavobacteriia纲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下一属.4)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发现干扰强度显著影响微生境指标和土壤真菌多样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状况和微生境指标分别解释了不同干扰强度下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71.35%和74.47%,乔木胸径、草本盖度和凋落物盖度是不同干扰强度下真菌和细菌群落差异的主要因子.由上可见,旅游干扰显著降低了油松林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并显著影响了其群落结构,影响效果的不同与干扰强度和微生物种类有关,并且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境状况调控.因此未来应注意旅游区内微生境和土壤状况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海拔及旅游干扰对武功山山地草旬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土壤渗透能力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及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对于亚热带山地草甸土壤渗透性方面研究较少.江西武功山草甸是亚热带山地草甸的典型代表,以面积广和分布基准海拔低的特点,在华东植被垂直带谱中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但是人为干扰和过度旅游开发使武功山脆弱的山地草甸出现严重退化和破碎化态势.以武功山不同海拔及旅游干扰程度山地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前60分钟渗透总量、温度、湿度、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海拔及干扰程度草甸土壤渗透性特征,探讨影响土壤渗透性的相关因子,为亚热带地区退化草甸的修复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1600-1800 m范围,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渗透性呈降低趋势,在1900 m范围土壤渗透性又有所提高,各海拔土壤渗透性排序为1600 m>1700 m>1900 m>1800m.(2)随着干扰程度增强,草甸土壤渗透性呈降低趋势,各干扰程度的土壤渗透性排序为无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3)所有草甸分布区0-20 cm土层的土壤渗透性均高于20-40cm土层,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4)通用经验模型更适合武功山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Horton模型次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都比较差.(5)土壤渗透性与土壤湿度、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渗率及平均入渗率与速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骨顶鸡对游憩干扰的行为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水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游憩干扰.骨顶鸡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湖泡沼泽繁殖,可作为湿地质量的指示物种,探讨该物种对游憩干扰的反应很有意义.在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的游憩区和对照区进行了繁殖期骨顶鸡日行为观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繁殖前期游憩区骨顶鸡的躲避行为显著高于对照区(F1,18=62.364,P<0.01);孵卵期骨顶鸡对游憩干扰的反应比繁殖前期更强烈,除了躲避行为显著增加(雄性F.8=40.653,P<0.01;雌性F18=32.028,P<0.01),还主要表现在雌骨顶鸡孵卯时间减少(F1.8=13.521,P<0.01),持续孵卵时间缩短;雄骨顶鸡取食时间峰值增加,取食中断不连续;雌雄骨顶鸡繁殖期行为及对游憩干扰反应有所不同.建议通过改善游憩区的隐蔽条件,以提供躲避空间,提高生境质量,减少游憩干扰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松江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沉积物微生物对湿地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为了解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对比分析4种干扰方式(农业、工业、旅游和保护)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片段长度为91.5 bp的T-RF普遍存在于6个湿地中,除呼兰河口(农业)湿地外,均为最优势菌;87.5 bp T-RF只存在于呼兰河口(农业)和阿什河(工业)湿地,且为呼兰河口(农业)湿地最优势菌(41.15%);93.5 bp T-RF出现在金河湾(旅游)、白鱼泡(旅游)、太阳岛(旅游)和滨江(保护)湿地.细菌多样性指数滨江(保护)湿地最高,呼兰河口(农业)湿地最低.序列比对表明这些优势菌群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呼兰河口湿地(农业)细菌群落受总氮(TN)影响较大;阿什河湿地(工业)细菌群落与总碳(TC)、总磷(TP)、TC/TN和pH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太阳岛湿地(旅游)受pH和TC/TN影响较大;而金河湾(旅游)、白鱼泡(旅游)和滨江(保护)湿地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小.本研究表明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沉积物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可为松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高原山地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海拔3600、4200m外,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变化无明显规律;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容重总均值、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58-1.10g/cm3、57.00%-72.47%、53.33%-67.59%和3.20%-4.87%.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渗透性具有相同规律,均为3800、3400m处最大,3200m和3600m处最小,4000-4600m居中,田间持水率随海拔梯度变化呈M型波动性趋势.(3)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各指标间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在不同土层和海拔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人为干扰也是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4)总体上,色季拉山表层土壤(0-10cm)物理结构优于深层次(>10-30cm)土壤;3200m和3600m处最差,4000-4600m居中,3400-3800m最佳.研究结果提示,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原始森林地带,土壤结构脆弱,为保持水土,应防止旅游和森林生产经营的过度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