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硬化与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脊液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和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脑脊液检测结果的特点,为2种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病例分析。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年龄34(28,44)岁],GBS患者70例[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50(36,61)岁]。对2组患者进行寡克隆区带电泳及免疫球蛋白G指数(IgG I)检测,同时检测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葡萄糖、氯、蛋白)、乳酸、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风疹病毒(RV)抗体、弓形虫(TOX)抗体、EB病毒(EBV)抗体、柯萨奇病毒(COX)抗体。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MS患者和GBS患者寡克隆区带电泳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56/70)和4.29%(3/70),MS患者阳性率高于GBS患者(χ 2=82.289, P<0.001)。MS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5.50(3.00,11.00)个/μl]、氯[127(125,128)mmol/L]水平均高于GBS患者[3.50(2.00,7.00)个/μl,126(124,128)mmol/L]( U=-2.245, P<0.05; U=-2.028, P<0.05),脑脊液蛋白[33.40(27.61,39.17)mg/L]、葡萄糖[3.59(3.36,3.88)mmol/L]和乳酸[1.55(1.40,1.73)mmol/L]水平低于GBS患者[76.71(43.78,138.30)mg/L,3.97(3.55,4.54)mmol/L,1.80(1.60,2.00)mmol/L]( U=-6.747, P<0.001; U=-3.651, P<0.001; U=-4.531, P<0.001)。MS患者脑脊液中IL-6[3.36(2.34,5.02)pg/ml]、IL-8[55.40(46.75,66.40)pg/ml]和TNF-α[5.63(4.25,6.63)pg/ml]水平均低于GBS患者[6.12(3.61,11.73)pg/ml,120.00(74.90,187.80)pg/ml,6.57(5.25,8.03)pg/ml]( U=-3.463, P<0.05; U=-5.225, P<0.001; U=-2.785, P<0.05)。M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分别为36.36%(24/66)、0、0,GB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分别为85.71%(54/63)、30.16%(19/63)、19.05%(12/63),MS患者脑脊液中CMV IgG、TOX IgG、EBVCA-IgG阳性率低于GBS患者(χ 2=32.839, P<0.001;χ 2=23.343, P<0.001;χ 2=13.861, P<0.001)。 结论:MS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电泳阳性率较高。GBS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而白细胞数升高不明显,表现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同时鞘内免疫、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升高,病原体抗体阳性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妇科三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患有妇科3种常见恶性肿瘤人群中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探讨女性患有恶性肿瘤与感染弓形虫的相关性,为后续该类人群弓形虫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114例卵巢癌、107例宫颈癌和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20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弓形虫感染率和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9%(89/331)、26.28%(87/331),均比对照组的5.00%(10/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32、37.73, P<0.01)。研究组中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3种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07%(32/114)、25.23%(27/107)、25.45%(2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2.26、27.32、28.00,均 P<0.01)。 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感染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蒿琥酯对急性刚地弓形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急性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64只6 ~ 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6 ~ 18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未感染对照组,不做处理;弓形虫感染组(Tg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弓形虫感染+青蒿琥酯治疗组(Tg + ART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腹腔注射青蒿琥酯溶液,剂量为3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弓形虫感染+磺胺嘧啶治疗组(Tg + SDZ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灌胃给予磺胺嘧啶溶液,剂量为10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每组16只小鼠,其中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6只小鼠用于监测体重和采集组织标本。从感染后第1天起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在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称量每只小鼠的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对肝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mRNA的表达水平,以评估弓形虫虫荷。结果:未感染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Tg组生存时间为7 ~ 9 d,Tg + ART组为8 ~ 11 d,Tg + SDZ组为9 ~ 13 d。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均较长( P均<0.05)。在感染后第7天,与未感染对照、Tg + ART、Tg + SDZ组相比,Tg组小鼠体重较低( P均<0.05);但Tg + ART、Tg + SDZ组小鼠体重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 P<0.05或< 0.001),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也均较轻。与Tg + SDZ组相比,Tg + ART组的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青蒿琥酯溶液经腹腔注射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小鼠肝脏弓形虫虫荷,并减轻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接受前后节联合手术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感染组16例(16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眼,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3眼,弓形虫性葡萄膜炎2眼,急性视网膜坏死1眼,细菌或真菌性眼内炎6眼;非感染组17例(17眼),其中特发性葡萄膜炎12眼,眼内淋巴瘤1眼,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2眼,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2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水闪辉指数变化以及组间术后视力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及硅油填充比例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的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40(1.50,2.70),术后BCVA为1.70(0.55,2.7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Z=-2.61, P=0.009)。术后,感染组LogMAR BCVA为2.25(2.10,2.93),非感染组为0.92(0.40,1.70),且明显低于感染组( Z=-2.97, P=0.003);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44%,非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71%。全部患者术前眼压为15.0,(10.0,18.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为14.0(12.0,16.0)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02, P=0.983)。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房水闪辉指数分别为12.4(7.5,73.2)pc/ms和5.0(3.3,7.3)pc/ms,术后房水闪辉指数明显下降( Z=-2.99, P=0.003)。感染组植入IOL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 χ2=6.94, P=0.008),2组间硅油填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5, P=0.619)。 结论::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控制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河南省自然不孕人群中育龄男女TORCH感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河南省自然不孕适龄男女人群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HSVⅡ、风疹病毒(RV)和弓形虫(Tox)(合称TORCH)感染情况及其规律,为本省自然不孕人群在医学干预受孕下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1至12月因自然不孕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医学干预受孕的育龄男女17 829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TORCH特异性IgM及IgG抗体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ORCH-IgM总阳性率为1.86%,其中RV-IgM抗体阳性率最高(0.89%),其次分别为Tox-IgM(0.35%)、HSVⅠ-IgM(0.30%)、CMV-IgM(0.20%)和HSVⅡ-IgM(0.12%)。CMV-IgG抗体阳性率最高(96.28%),其次分别为HSVⅠ-IgG(93.39%)和RV-IgG(88.28%),HSVⅡ-IgG和Tox-IgG分别为9.38%和4.68%。高年龄组人群CMV-IgG和HSVⅠ-IgG阳性率均高于低年龄组( χ2=19.28和27.09, P<0.01),女性的CMV-IgG和HSVⅠ-IgG阳性率均高于男性人群( χ2=52.21和79.45, P<0.01),其他病原体IgG和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河南省自然不孕育龄男女接受医学干预的人群中TORCH病原体的近期感染率较低,并且近期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联。应加强该人群TORCH-IgM/IgG筛查的范围和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络膜结核瘤严重类赫氏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17年1月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0。双眼眼前节均无异常。右眼眼底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细胞(+),视盘鼻上方可见一边界模糊的黄色脉络膜隆起病灶,向周边延伸,约4~5个视盘直径大小,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左眼眼底病灶对应处早期可见弱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形成致密强荧光团,明显荧光素渗漏(图1B,1C)。B型超声检查,左眼后极部球壁前带状回声,两端与球壁回声相连,距离球壁1~ 2 mm,视盘鼻上方探及3.59 mm×7.03 mm低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局部球壁增厚,球后间隙增宽(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病灶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上叶尖段及后段多发致密影,部分伴空洞,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类风湿因子等其他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显示受试部位红晕及硬结直径为25 mm×25 mm(+++)。诊断:左眼脉络膜结核瘤、肺结核可能。请感染科会诊,痰培养阴性,考虑肺结核空洞。予以全身四联抗结核(ATT)治疗(利福平+异烟肼+比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 (kg·d)初始剂量],根据眼部炎症消退情况逐渐减量。治疗10 d后,患者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至0.01,玻璃体腔内出现大量细胞(+++),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渗出。B型超声检查显示结核瘤明显变大,考虑病情加重为类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所致。继续ATT治疗,维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并给予球旁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治疗10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无缓解(图2)。继续加用口服环孢素[3 mg/ (kg·d)体重剂量]2周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逐渐控制,结核瘤不再继续增大,视力提高至0.15。治疗3个月后,患者左眼玻璃体炎症进一步缓解,结核瘤逐渐缩小,但瘤体表面形成机化膜,且与周边视网膜呈"扇形"粘连。治疗13个月后,机化膜对结核瘤的牵引逐渐松解,瘤体继续退缩,玻璃体炎症控制(图3),黄斑水肿全部吸收,视力逐步提高至0.8。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结核病灶已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既往TORCH感染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既往TORCH感染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女性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和弓形虫(toxoplasma,TOX)的IgG、IgM抗体水平,若IgM阴性、IgG阳性的患者可以列为既往感染阳性组[即IgM(-)、IgG(+)],若IgM阴性、IgG阴性列为阴性对照组[即IgM(-)、IgG(-)],分别比较CMV阳性组1984例和阴性组421例、HSV阳性组1535例和阴性组344例、RV阳性组1795例和阴性组261例、TOX阳性组75例和阴性组2111例的临床一般情况与IVF/ICSI-ET治疗周期结局。结果:CMV、HSV、RV、TOX阳性组与其阴性组间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MV、HSV、RV阳性组的获卵数(9.68±4.33、10.04±3.99、10.41±4.33)、受精率[82.01%(1627/1984)、82.74%(1270/1535)、82.95%(1489/1795)]、临床妊娠率[53.20%(1055/1984)、51.66%(793/1535)、52.98%(951/1795)]和活产率[50.25%(997/1984)、38.96%(598/1535)、40.33%(724/1795)]均显著低于阴性组[10.18±4.41、10.58±3.54、11.08±3.90, P分别为0.032、0.021、0.018;86.46%(364/421)、87.21%(300/344)、88.12%(230/261), P分别为0.028、0.043、0.035;58.4%(246/421)、58.14%(200/344)、60.54%(158/261), P分别为0.049、0.030、0.022;55.58%(234/421)、46.51%(160/344)、47.89%(125/261), P分别为0.047、0.010、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9.47%(188/1984)、9.12%(140/1535)、10.53%(189/1795)]和流产率[10.48%(208/1984)、9.97%(153/1535)、10.97%(197/1795)]均显著高于阴性组[6.18%(26/421)、5.81%(20/344)、6.51%(17/261)] ,分别为0.031、0.047、0.044;7.13%(30/421)、6.10%(21/344)、6.51%(17/261), P分别为0.036、0.026、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TOX阳性组较阴性组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既往CMV、HSV、RV感染与患者行IVF/ICSI-ET治疗的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有关。既往CMV、HSV、RV感染与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增高有关。而既往TOX感染对IVF/ICSI-ET妊娠结局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圳市330 115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女性TORCH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深圳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女性的TORCH筛查结果,以期指导科学备孕。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参加深圳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330 115例育龄女性的TORCH筛查结果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 χ2检验分析TORCH筛查结果在不同年份、不同行政区域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育龄女性间的差异。 结果:深圳市育龄女性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IgG、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G、CMV-IgM、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TOX)-IgG、TOX-IgM筛查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5.54%(282 377/330 115)、96.36%(318 088/330 115)、0.31%(1009/330 115)、3.12%(10 292/330 115)、0.64%(2114/330 115),2017年至2019年较2013年至2016年育龄女性RV-IgG、CMV-IgG平均阳性率升高( P=0.003, P<0.001),TOX-IgG、TOX-IgM平均阳性率降低( P<0.001)。五种抗体阳性率在不同行政区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除CMV-IgM、TOX-IgM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女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五种抗体阳性率在其他人口学特征育龄女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同人口学特征女性在不同年份TORCH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2013年至2016年相比,2017年至2019年深圳市育龄女性RV-IgG、CMV-IgG阳性率有所升高,TOX-IgG、TOX-IgM阳性率有所下降。五种抗体阳性率在各区之间、不同人口学特征育龄女性间存在差异,提示在优生优育宣教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定改成订,强化优生意识,降低胎儿先天性宫内感染TORCH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多发合并胸壁细粒棘球蚴病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男,67岁,汉族,甘肃农民.2023年5月12日因"发现右侧胸壁包块2月余"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0余年前有肝细粒棘球蚴感染史,2021年12月曾因肺细粒棘球蚴感染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有家畜、犬类密切接触史.入院查体,右上胸部近腋窝处触及一大小约30 cm × 20cm、柔软的实性包块,质韧、边界清、压痛阳性.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学检查示棘球蚴和弓形虫抗体IgG阳性.腹部增强CT、腹部B超示肝脏、左上腹腔、脾周、右侧腹腔及胸壁多发囊性病灶,右侧胸壁下病灶局部通过肋间隙突入胸壁皮下,部分病灶钙化.诊断为"腹腔多发合并胸壁细粒棘球蚴病",行手术摘除包囊.术后病灶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病灶部分区域见均质红染,散在分布棘球蚴样结构伴部分钙化.术后患者恢复良好,6月13日出院.患者即出院日起口服阿苯达唑片剂,10~15 mg/(kg·d),早、晚餐后分服,继续治疗6个月.术后3月复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腹部、盆腔增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单纯疱疹病毒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合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睑裂闭合不全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女性,62岁。两个月前因"右眼干涩1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干眼,先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生产厂家及用法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故患者于2021年8月17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寻求进一步诊治。主诉为右眼磨痛干涩伴少量黏性分泌物3个月。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2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8 mm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浅层炎症浸润,形态不规则。见图1。睑板腺开口无阻塞,泪河充盈,Schirmer试验结果显示右眼12 mm/5 min,左眼14 mm/5 min。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右眼浅层角膜炎。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4次/d;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睡前涂于结膜囊内。3 d后患者复诊,自觉眼部症状减轻,但仍觉眼干,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症浸润均略减轻,分泌物基本消失。虽然患者角膜炎症明显,但却并无明显角膜刺激征的眼痛表现,遂行角膜知觉检查,经细长棉丝轻触角膜检查,结果为阴性。经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下神经缺失明显。见图2。经问询,患者承认右眼有反复眼结膜充血病史。经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HSV-免疫球蛋白G阳性,HSV-免疫球蛋白M阴性。故临床诊断为单纯庖疹病毒引起的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意大利东沛制药公司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2次/d。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价格昂贵,患者拒绝使用。15 d后患者复诊,诉其合眼困难,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右眼角膜中央有一条水平方向线样上皮缺损。见图3A和图3B。但无磨痛感,患者否认有外伤和自伤行为史;左眼球结膜睑裂斑处无明显水肿,而右眼球结膜睑裂斑处充血水肿。见图3C和图3D。见图3C和图3D。患者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右侧眼睑无法正常闭合。遂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嘱其配戴角膜绷带镜(美国博士伦公司生产)并建议前往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内科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眼睑闭合不全,给予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复诊,结膜水肿明显好转,但眼睑闭合不全恶化。7 d后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造成角膜绷带镜不慎遗失,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少量丝状分泌物附着下方角膜,诊断为丝状角膜炎。见图4。建议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次/d;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2次/d,重新配戴角膜绷带镜。至2021年10月,角膜丝状物逐渐消失。于2021年11月23日复诊,角膜上皮恢复良好,为防止病情反复,建议患者继续配戴绷带镜。1个月余后绷带镜再次丢失,复发眼部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因患者有丝状角膜炎发展趋势,故又重新配戴绷带镜。直到2022年2月11日,患者又多次反复感染丝状角膜炎,均因及时治疗而得到有效控制。此后10个月余,经过与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合作,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日渐改善,右眼睑瞬目反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角膜炎症完全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见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