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前及妊娠期TORCH血清学IgM阳性的实验室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性实验室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科三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患有妇科3种常见恶性肿瘤人群中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探讨女性患有恶性肿瘤与感染弓形虫的相关性,为后续该类人群弓形虫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114例卵巢癌、107例宫颈癌和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20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弓形虫感染率和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9%(89/331)、26.28%(87/331),均比对照组的5.00%(10/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32、37.73, P<0.01)。研究组中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3种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07%(32/114)、25.23%(27/107)、25.45%(2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2.26、27.32、28.00,均 P<0.01)。 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感染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弓形虫感染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弓形虫病是一种少见但可能致命的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可发生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移植后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病,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2个月。弓形虫肺部感染非常罕见,预后非常差,病死率极高,弓形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类似;确诊通常需要证实组织或体液中存在速殖子。弓形虫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体镜检阳性率不高、形态难以鉴别,因此需要提高警惕,更强调预防。对于allo-HSCT患者,推荐从植活到整个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持续给予复方磺胺甲唑(SMZco)进行预防性治疗。本文报道两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确诊的移植后弓形虫感染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儿肝功能异常176例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个月至13岁肝功能异常患儿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法对患儿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检测,采集血液检测其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并采用血培养法检测和鉴定细菌,同时还进行血遗传代谢和凝血功能等筛查。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结果:176例患儿中,婴儿组肝功能异常者最多,为93例(52.84%),其次为幼儿组43例(24.43%)。发病原因:原发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138例(78.41%)、非感染性疾病者8例(4.55%)、未检出病原者30例(17.04%);感染性疾病致患儿肝功能异常138例中,病毒感染者为123例(89.13%)、细菌感染者8例(5.80%)、支原体感染6例(4.35%)、弓形虫感染者1例(0.72%)。病毒感染致肝功能异常123例中,巨细胞病毒感为62例(50.41%),其次为EB病毒38例(30.89%),轮状病毒10例(8.13%),肠道病毒71型(EV71)5例(4.07%),肠道通用病毒4例(3.25%),呼吸道合胞病毒2例(1.63%),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各1例(0.81%)。学龄前及以上者均以EB病毒感染为主;年龄>1岁肝功能异常因巨细胞病毒所致比例为37.10%(23/62)、EB病毒感染所致比例为92.11%(35/38),与年龄2个月至1岁的62.90%、7.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27, P=0.00)。8例细菌感染致肝功能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遗传代谢病共3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2例,糖原累积症1例。小儿肝功能异常特点: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脾肿大和肝脏肿大、咳嗽、腹泻等;转归:治愈98例(55.68%)、好转60例(34.09%),加重17例(9.66%)、死亡1例(0.57%)。 结论:婴幼儿肝功能异常以病毒感染为主,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早期无明显症状,重度者可表现为黄疸和肝脾肿大,主要以轻度为主,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人群和犬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云南省3个县(市)人群和犬猫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犬猫将弓形虫传播给人类并致病及流行的风险。方法:选择云南省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3个家鼠鼠疫疫源地所在县(市)作为调查地区,采集16个自然村的人群及犬猫血样,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368份人血清、307份犬血清、12份猫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62%(201/368)、90.88%(279/307)、91.67%(11/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芒市和梁河县人群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分别是弥勒市的8.20倍( AOR = 8.20,95% CI:4.38 ~ 15.36)、2.22倍( AOR = 2.22,95% CI:1.24 ~ 3.97);30 ~ < 40岁年龄组人群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比< 30岁年龄组减少57%( AOR = 0.43,95% CI:0.19 ~ 0.98,均 P < 0.10)。梁河县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比弥勒市减少89%( AOR = 0.11,95% CI:0.02 ~ 0.47);2岁及以上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是2岁以下犬的2.05倍( AOR = 2.05,95% CI:0.91 ~ 4.64,均 P < 0.10)。 结论:云南省3个家鼠鼠疫疫源地所在县(市)人群和犬猫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均较高,人群和犬弓形虫感染风险(血清IgG抗体阳性)与地区和年龄有关,犬猫将弓形虫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的风险较大,应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卫生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抗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给贫困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用于治疗原虫病和蠕虫病的药物存在一定缺陷,亟待研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小檗碱最早从黄连的根茎中提取获得,是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小檗碱的衍生物通过修饰小檗碱的结构位点获得,除了具有抗菌和抗微生物活性以外,小檗碱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活性。本文概括了小檗碱及其衍生物抗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刚地弓形虫、恶性疟原虫和柔嫩艾美尔球虫)和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犬弓首蛔虫)感染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ORCH实验室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ORCH指一组病原体,包含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此类病原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者新生儿,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等不良预后。对于多数孕期TORCH感染,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孕前、产前TORCH感染监测至关重要。TORCH实验室检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ORCH检测流程的规范化、检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尚需形成共识性意见。本文基于TORCH检测方法特点,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特点、感染类型,从实验室角度对TORCH规范化检测与临床应用给出了共识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液病原微生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液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或门诊就诊的AIDS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3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8.51±11.17 )岁。全葡萄膜炎20例,后葡萄膜炎10例,感染性眼内炎1例。同期血清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C)0~239个/μl。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眼内液进行检测。31份标本中,房水、玻璃体液分别为27、4份。 结果:31份标本中,检测到巨细胞病毒(CMV)18份(58.1%,18/3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5份(16.1%,5/31);Epstein-Barr病毒(EBV)9份(29.0%,9/31 );人类β疱疹病毒6型(HHV6)3份(9.7%,3/31 ),人乳头状软疣病毒(HPV )、人多瘤病毒、庚型肝炎病毒各1份(3.2%,1/31 ),均与其他微生物共存;细环病毒8份(25.8%,8/31 );梅毒螺旋体5份(16.1%,5/31 );刚地弓形虫和哈蒙哈蒙球虫1份(3.2%,1/31);Synitelium Polycarpum 1份(3.2%,1/31 );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真菌、微杆菌共存1份(3.2%,1/31)。CMV 18份标本中,基因序列数>10 5 9份(50.0%),10 4~10 5 5份(27.7%)。VZV 5份标本中,基因序列数>10 4 4份(80.0% )。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真菌、微杆菌共存的1份标本,基因序列数均<100。所有标本中读取到的HHV6、HPV、人多瘤病毒、庚型炎病毒、细环病毒基因序列数均较低。31份标本中,检测到病原微生物≥2种15份(48.4% )。 结论:CMV、VZV是血清CD4 +TC <100个/μl AIDS患者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梅毒螺旋体、刚地弓形虫或其他原虫、结核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葡萄膜炎更常见于血清CD4 +TC>100个/μl的AIDS患者。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的AIDS患者眼内液中可检测到2种或以上微生物共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蒿琥酯对急性刚地弓形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急性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64只6 ~ 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6 ~ 18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未感染对照组,不做处理;弓形虫感染组(Tg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弓形虫感染+青蒿琥酯治疗组(Tg + ART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腹腔注射青蒿琥酯溶液,剂量为3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弓形虫感染+磺胺嘧啶治疗组(Tg + SDZ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灌胃给予磺胺嘧啶溶液,剂量为10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每组16只小鼠,其中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6只小鼠用于监测体重和采集组织标本。从感染后第1天起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在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称量每只小鼠的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对肝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mRNA的表达水平,以评估弓形虫虫荷。结果:未感染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Tg组生存时间为7 ~ 9 d,Tg + ART组为8 ~ 11 d,Tg + SDZ组为9 ~ 13 d。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均较长( P均<0.05)。在感染后第7天,与未感染对照、Tg + ART、Tg + SDZ组相比,Tg组小鼠体重较低( P均<0.05);但Tg + ART、Tg + SDZ组小鼠体重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 P<0.05或< 0.001),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也均较轻。与Tg + SDZ组相比,Tg + ART组的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青蒿琥酯溶液经腹腔注射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小鼠肝脏弓形虫虫荷,并减轻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罕见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眼外伤原因致视力下降的患者,眼内液标本检查显示为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外源性眼内炎由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者较罕见,易被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