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熏洗对高位肛瘘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熏洗对高位肛瘘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该院肛肠科治疗的104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以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对照组予以复方荆芥熏洗剂坐浴后联合红光治疗,试验组予以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口服联合扶利汤熏洗及红光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创面面积、愈合率、创面渗液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水肿评分,随访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7 d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4 d、21 d创面面积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 d、14 d、21 d创面愈合率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 d、14 d、21 d创面渗液量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 d、7 d水肿评分较低(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14 d、21 d水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 d、7 d、14 d、21 d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疼痛,使水肿减轻、渗出减少,创面愈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对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建立前瞻性观察队列,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并行Billroth Ⅱ式或Roux-en-Y式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处理采用3-0可吸收倒刺线行连续缝合。主要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级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并于术后第1、3、5、7天留取流经十二指肠残端的引流液,检测总胆红素和淀粉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4例患者,其中63例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71例未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 2002)评分、内科合并症、术前新辅助治疗及TNM分期上,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Billroth Ⅱ吻合方式为主。在手术时间上,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组与未加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7±38.2 min vs. 156.3±36.6 min, P=0.649)。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十二指肠残端未加固组出现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而加固组无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在术后引流液总胆红素和淀粉酶指标方面,加固组在术后第1、3、5、7天引流液总胆红素和淀粉酶中位数均低于未加固组,且在术后第1天引流液总胆红素测定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进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尿胸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尿胸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尿液由尿道渗漏到胸膜腔的临床表现,常见于患有梗阻性尿路疾病、接受泌尿生殖系手术及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临床罕见,仅有孤立的个案报道,而无系统性研究,临床医生对该病知晓甚少[1-2].现报道1例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尿胸病例,结合既往文献探讨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等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损伤控制性手术结合TAE术对创伤性肝破裂人群恢复情况和ISS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术结合TAE术对创伤性肝破裂人群恢复情况和ISS评分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肝破裂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取DCO术+TAE术治疗)和对照组(采取DCO术治疗),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DCO术,具体步骤如下:(1)经腹腔镜进入腹腔,探查肝脏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情况;(2)迅速控制肝门血流,使用电凝或夹闭技术止血,置入止血纱布或海绵;(3)清理腹腔内血液和污染物,置入引流管;(4)缝合穿刺孔,结束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心脏外科应用进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密闭的储血器内施加负压以增加静脉引流量的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特别是微创心脏手术和低体重患者的手术中,VAVD技术因其能够提高静脉回流效率、减少体外循环(CPB)预充量及改善手术视野的显著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VAVD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带来的技术优势,包括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中并发症.此外,还探讨了VAV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气体栓塞风险、血液损伤、设备的复杂性及较高的操作要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优化VAVD技术的应用,提高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VAVD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和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组织获取和引流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镜超声(EUS)既能诊断,也具有治疗价值。本文重点介绍EUS引导下组织获取和EUS引导下引流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已逐渐从细胞抽吸的细胞学诊断过渡至获取组织条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人工智能在EUS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活体组织检查阴性患者,人工智能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EUS引导下引流治疗的适应证越来越广。EUS引导下引流术被认为是包裹性胰腺液体积聚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失败后,EUS引导下姑息性引流治疗目前被认为是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的替代方案。对于不选择外科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EUS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优于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术。其他EUS引导下胃肠吻合术,如胃出口梗阻的EUS引导下胃肠造口术、Roux-en-Y分流术后EUS引导的经胃ERCP术等,目前在技术上均可行,但尚需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其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鼠动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组织对下肢水肿引流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双镜联合组(20例)和传统开腹组(20例),双镜联合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传统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50±14.82)mL]、住院时间[(17.30±3.34)d]、并发症发生率[5%(1/20)]少于传统开腹组[(68.50±30.82)mL、(21.15±5.18)d、40%(8/20)],手术时间[(162.50±56.39)min]多于传统开腹组[(102.25±21.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07、2.792、4.473,χ 2=2.692,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双镜联合组(术前、术后):ALT(215.35±272.00)U/L、(44.60±44.63)U/L,ALT(38.80±43.23)μmol/L、(16.68±11.93)μmol/L,ALB(42.65±3.25)g/L、(39.58±3.78)g/L;传统开腹组(术前、术后):ALT(201.78±61.14)U/L、(61.14±48.35)U/L,TBIL(80.89±91.16)μmol/L、(40.24±53.61)μmol/L,ALB(39.37±6.81)g/L、(34.11±4.78)g/L],且双镜联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2.72、4.02; t=3.54、3.89、4.34; t=3.56、4、12、4.01,均 P<0.0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普通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189例U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UE患者一般资料、拔管及约束情况。结果:189例UE患者年龄为(79.69±10.62)岁,内科UE患者占比62.43%(118/189),意识状态主要为清醒(46.03%,87/189)和意识模糊(39.15%,74/189),管路类型多为营养类(56.99%,110/189)和血液类管路(22.80%,44/189),发现人多为医护人员(60.32%,114/189),且多为首次发生(85.71%,162/189)。不同护理级别、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科室,是否有营养类管路、血液类管路、引流类管路、重新置管的UE患者约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重点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置入管路类型等因素,谨慎使用身体约束措施,同时建立UE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智能设备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U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