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烟草诱导自噬失调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烟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卷烟烟雾除通过炎症、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直接损伤等机制导致COPD外,亦可通过引发机体自噬失调参与COP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烟草导致的自噬失调如何从炎症、黏液高分泌、肺结构改变、感染、骨骼肌萎缩等方面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强调调控自噬可能是干预COPD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原环境下增压对大鼠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增压对大鼠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自然环境下由海拔1 520 m运至海拔2 260 m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安静对照组)、B组(自然恢复组)和C组(增压恢复组),每组8只大鼠。B组和C组每天在跑台进行运动性疲劳模型训练,B组自然恢复,C组每天在0.2 MPa的增压舱内恢复1 h,持续6 d。第7天,B组和C组运动至力竭,24 h后处死取样。测定大鼠的力竭运动时间,腓肠肌HIF-1α、肺iNOS和心肌CaMKⅡ、BNP蛋白表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浓度,HE染色心肌和腓肠肌并观察肌肉形态。结果:(1)B组力竭运动时间(99.00±69.37) min,低于C组(126.14±59.09) min。(2)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A组0.220±0.170、B组0.070±0.003、C组0.360±0.140,C组显著高于B组( P<0.05)。心肌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A组1.18±0.17、B组1.07±0.13、C组1.40±0.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BNP蛋白表达水平。A组0.29±0.05、B组0.29±0.08、C组0.53±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肺iNOS蛋白表达水平:A组0.130±0.002、B组0.450±0.004、C组0.360±0.005,A组显著低于C组、B组( P<0.01)。(3)与A组相比,B组血清SOD( P<0.05)和GSH-Px下降,ROS和MDA升高( P<0.05);与B组比较,C组血清SOD( P<0.05)、GSH-Px和TAOC增加,ROS和MDA下降( P<0.05)。(4)光镜下观察心肌和骨骼肌,B组肌纤维萎缩变细、断裂,细胞间隙增大,局部熔解坏死;C组肌纤维间隙缩小,断裂减少,细胞浸润程度减轻。 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对疲劳性运动后的大鼠应用增压,可延长力竭运动时间,缓解心肌和骨骼肌纤维变细、断裂、细胞间隙增大等形态改变程度,增强腓肠肌HIF-1α、心肌CaMKⅡ和BNP的蛋白表达,提高血清SOD、GSH-Px、TAOC,降低血清ROS和MDA,有助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毛蕊花糖苷对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毛蕊花糖苷对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均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模型组灌胃0.9%NaCl 2 m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1·d-1毛蕊花糖苷.用试剂盒检测Na+/K+-ATP、Ca2+/Mg2+-ATP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空白组的Na+/K+-ATP分别为(2.74±0.44)、(3.50±0.38)、(4.39±0.41)、(2.13±0.32)和(5.75±0.42)U·mg-1,Ca2+/Mg2+-ATP 分别为(4.01±0.32)、(4.82±0.79)、(6.57±0.70)、(3.51±0.35)和(8.92±1.14)U·mg-1,Op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05、0.52±0.04、0.69±0.09、0.25±0.06 和 0.78±0.11,Mfn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47±0.06、0.59±0.07、0.74±0.08、0.32±0.05 和 0.89±0.12,Mfn2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51±0.07、0.65±0.06、0.83±0.06、0.35±0.06 和1.02±0.13.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毛蕊花糖苷可改善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并提高抗氧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抗阻训练对骨肿瘤患儿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抗阻训练对骨肿瘤患儿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患儿术后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给予抗阻训练干预.评价指标为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家庭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活动[(47.60±7.32)分vs.(39.49±4.15)分,t=6.322,P<0.05]、躯体功能[(57.95±8.34)分 vs.(46.09±8.17)分,t=7.930,P<0.05]、社会功能[(51.07±5.76)分 vs.(40.44±3.61)分,t=10.245,P<0.05]、机体疼痛[(53.63±5.36)分 vs.(45.33±3.35)分,t=8.609,P<0.05]、心理卫生[(52.56±4.31)分 vs.(42.47±2.78)分,t=12.901,P<0.05]、情感角色[(53.53±4.67)分 vs.(47.53±3.42)分,t=6.802,P<0.05]、躯体角色[(51.35±5.70)分 vs.(44.16±2.89)分,t=7.373,P<0.05]及总体健康[(56.44±5.23)分vs.(46.05±3.88)分,t=10.458,P<0.0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干预前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屈曲活动度高于对照组[(92.72±5.17)°vs.(71.77±3.26)°,t=22.485,P<0.05],观察组伸直活动度低于对照组[(4.12±1.12)° vs.(6.40±1.53)°,t=7.890,P<0.05],两组的PRI评分、VAS评分及PPI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9.26±3.06)分vs.(12.74±4.32)分,t=4.322,P<0.05、(2.00±0.65)分 vs.(3.53±0.88)分,t=8.545,P<0.05、(2.02±0.56)分 vs.(2.53±0.55)分,t=4.291,P<0.05].两组干预前的家庭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躯体化症状[(1.21±0.47)分vs.(1.51±0.51)分,t=3.040,P<0.05]、人际关系敏感[(1.05±0.21)分vs.(1.47±0.50)分,t=5.846,P<0.05]、强迫症状[(1.14±0.47)分 vs.(1.51±0.51)分,t=3.544,P<0.05]、抑郁[(1.14±0.41)分 vs.(1.56±0.50)分,t=4.220,P<0.05]、焦虑[(1.05±0.21)分 vs.(1.53±0.50)分,t=5.846,P<0.05]、恐怖[(1.16±0.37)分 vs.(1.67±0.47)分,t=5.558,P<0.05]、敌对[(1.21±0.41)分 vs.(1.58±0.50)分,t=3.771,P<0.05]、偏执[(1.09±0.29)分 vs.(1.26±0.44)分,t=2.013,P<0.05]、精神病性[(1.23±0.43)分 vs.(1.53±0.50)分,t=2.997,P<0.05]及总分[(10.43±1.34)分 vs.(13.43±1.54)分,t=9.637,P<0.05]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肌肉萎缩、便秘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0例vs.4例,x2=4.195,P<0.05、0例vs.4例,x2=4.195,P<0.05],而两组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阻训练能够缓解骨肿瘤患儿的疼痛情况,提升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家庭心理状况,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表现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强骨抗萎方抑制模拟失重肌管细胞萎缩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QG)对模拟失重效应诱导的小鼠肌管细胞萎缩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诱导分化成功的小鼠肌管细胞(C2C12细胞)分为六组.然后通过三维回转器建立48 h小鼠肌管细胞模拟微重力效应(simulated microgravity effect,SMG)模型(48h-SMG组),其中三组给予2.50、1.25、0.625 mg/mL的QG,一组给予2.70μg/mL阿仑膦酸钠作为阳性对照.通过H2O2、MDA检测试剂盒和TNF-α ELISA试剂盒检测肌管细胞中氧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肌管细胞中NF-κB/IκB蛋白质分解通路和IGF-1/PI3K/Akt蛋白质合成通路的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并采用7μmol/L IGF-1抑制剂处理后对IGF1/PI3K/Akt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8h-SMG组的肌管氧化水平和炎性水平显著上升(P<0.05),IKK、NF-κB和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19.9%±6.1%、189.3%±15.9%、445.0%±46.1%,Iκ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6.5%±0.1%(P<0.05).IGF-1/PI3K/Akt通路中IGF-1、PI3K、p-Akt/Akt和mTOR的水平降低23.6%±0.5%、30.7%±2.7%、13.3%±1.1%、21.0%±1.6%(P<0.05).三个剂量的QG均能降低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水平(P<0.05),并激活IGF-1/PI3K/Akt通路,抑制NF-κB/IκB通路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剂量QG(2.50 mg/mL)使IKK、NF-κB和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9.9%±2.4%、48.6%±0.1%、70.0%±2.1%(P<0.05),IGF-1、PI3K和mTOR的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43.1%±1.1%、100.0%±7.7%、71.8%±2.5%、95.2%±12.8%(P<0.05).结论 QG能够通过调控蛋白质合成和分解通路显著抑制模拟微重力效应引起的肌管细胞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胰岛素抵抗和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可以修复骨骼肌,促进骨骼肌再生,有望成为少肌性肥胖的新型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少肌性肥胖的关系,综述当前有关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exosome,sarcopenic obesity,obese sarcopenia,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skeletal muscle mass regulation"和"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少肌性肥胖、肥胖肌少症、骨骼肌再生、骨骼肌质量调节",检索时间为2022年6-11月,经过筛选后纳入8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双向通讯的重要媒介,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参与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②少肌性肥胖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细胞外囊泡主要通过调节骨骼肌炎症反应和肌细胞平衡稳态参与少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③脂肪和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外囊泡包裹而释放到细胞外循环并发生相互作用,促进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生成,是少肌性肥胖中骨骼肌发生萎缩的主要病理生理学.④细胞外囊泡不仅通过提供特定的致病标志物促进少肌性肥胖的疾病发展进程,也是少肌性肥胖中具有价值的诊断指标.⑤由于运动期间骨骼肌释放细胞外囊泡增强了新陈代谢反应,促进骨骼肌再生,因此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少肌性肥胖的治疗靶点,而且还可通过装载药物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方式,治疗少肌性肥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同期有氧与抗阻训练对老年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观察同期有氧与抗阻训练对老年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16月龄C57BL/6小鼠根据体重随机纳入衰老对照与运动干预组,3月龄同品系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每组8只.运动干预组每周一、三、五以自体重3%负荷进行45分钟耐力训练,每周二、四、六以自体重40%~50%负荷进行力量训练,共计8周.末次训练24小时后处死全部小鼠取样.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与直径;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嘌呤霉素表面标记翻译法检测蛋白质合成率;网屏悬吊时间评价协调性;后肢抓握力评价肌肉力量;力竭游泳时间评价运动耐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er2448)、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Thr389)、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Thr37/46)磷酸化表达及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Ⅱb)的蛋白表达.结果:衰老对照组与运动干预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合成率、蛋白质合成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肌肉力量与运动耐力均显著低于青年对照组.运动干预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合成率、骨骼肌横截面积与直径、网屏悬吊时间、抓握肌力及力竭游泳能力均显著高于衰老对照组,mTORSer2448、p70S6KThr389、4E-BP1Thr37/46磷酸化表达与MHCⅡb蛋白表达较衰老对照组亦显著上调.结论:同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老年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肌肉肥大,增强其肌肉力量与运动耐力,具有改善衰老性骨骼肌萎缩的潜力,其机制可能涉及快缩型骨骼肌内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的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益肺散结丸缓解小鼠癌因性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研究益肺散结丸对荷瘤小鼠骨骼肌重量、强度、病理形态、糖原和脂质含量以及代谢强度的影响,以探究益肺散结丸治疗荷瘤小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雌性ICR小鼠通过腹腔注射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肺散结丸治疗组(4 g·kg-1·d-1,共21d),8只/组,并设正常组(n=8).记录小鼠体质量、腓肠肌重量,前肢握力试验测试肌肉强度,液质联用分析益肺散结丸入血成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和血清及腓肠肌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腓肠肌病理形态,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腓肠肌病理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变化,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腓肠肌糖原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腓肠肌脂质含量,腺苷三磷酸酶染色观察腓肠肌代谢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腓肠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P-AKT水平,试剂盒检测腓肠肌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 益肺散结丸增加荷瘤小鼠的骨骼肌强度及腓肠肌重量(P<0.001),降低腓肠肌损伤标志物(P<0.01).转录组学测序及入血成分显示,益肺散结丸改善荷瘤小鼠腓肠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炎症浸润、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相关(P<0.05).实验结果显示,益肺散结丸降低血清和腓肠肌炎症因子水平(P<0.05)及腓肠肌的促炎细胞浸润,增加腓肠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P-AKT水平,提高糖原和脂质含量以及代谢水平.结论 益肺散结丸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性胰岛素抵抗缓解癌因性骨骼肌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强骨抗萎膏通过调控MFN2及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失重状态下大鼠骨丢失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强骨抗萎膏对尾吊大鼠骨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强骨抗萎膏防治模拟失重状态下骨丢失的机制.方法 60 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强骨抗萎膏组、阿仑膦酸钠组,骨疏康颗粒组,每组 12 只.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状态,尾吊 28 d;对照组和模拟失重组给予每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其它 3 组复制模型,分别每日给予中药强骨抗萎膏 2.4 g/kg,阿仑膦酸钠 0.007 g/kg,骨疏康颗粒 0.26 g/kg灌胃.持续给药 4 周后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和线粒体融合蛋白 2(MFN2)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肌醇依赖性激酶 1α(IRE1α)、活化转录因子 6(ATF6)及C/EBP同源蛋白(CHO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TUNEL结果显示模拟失重组骨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强骨抗萎膏可抑制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拟失重组PERK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强骨抗萎膏组较模拟失重组PERK基因表达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拟失重组的GRP78、PERK、CHOP和ATF6 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MFN2 蛋白表达降低(P<0.05),强骨抗萎膏组较模拟失重组GRP78、PERK、CHOP和ATF6 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MFN2 表达量升高.结论 强骨抗萎膏可以改善模拟失重大鼠骨细胞凋亡,通过抑制骨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PERK、ATF6 和CHOP,上调MFN2 表达,从而改善失重条件下的骨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