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实践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高发病率和癌症相关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进展,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和晚期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而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中联合HER2靶向治疗和化疗也取得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获益。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晚期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也展现出良好的潜力。目前的研究亟需探索更多的免疫联合用药方案,为胃肠道肿瘤患者,特别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曙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地区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和评价北京市不同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报告规范性程度及诊断差异,寻找解决方法。方法:通过结直肠癌规范化病理报告调查问卷、结直肠癌及相关癌前病变病理答题及上传结直肠癌取材报告3部分综合评估。结果:本次质控项目完整完成所有问卷的有54家,其中三甲医院34家,三乙医院15家,二甲医院5家。一共有42家医院病理科(77.8%,42/54)使用了规范化报告,在规范化报告要求的14项诊断指标中,所有单位均报告了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浸润深度;90%以上的单位均报告了肿瘤部位,且使用三径描述肿瘤大小,报告中均描述了切缘及脉管受累情况;但仍有62.2%的病例未报肿瘤出芽情况,22.7%的病例未报告神经侵犯情况。所有病例中,90.1%的病例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错配修复(MMR)蛋白缺失的状态;使用PCR及二代测序检查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病例占比分别为7.1%及6.1%,同时检测MMR和MSI的病例数占比9.2%。结直肠癌及相关病变的病理诊断答题结果显示,对于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无蒂锯齿状病变、幼年性息肉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2%、79.6%及90.7%。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息肉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标本,诊断、浸润癌级别、浸润深度、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状况、基底切缘加侧切缘状况正确率分别为98.2%、94.4%、72.2%、85.2%、88.9%、90.7%。升结肠癌根治标本,诊断、环周切缘、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血管及淋巴管癌栓)、神经侵犯及癌结节正确率分别为96.3%、57.4%、72.2%、20.4%、53.7%、87.0%。54家参评单位中,45家单位上传的3份不同部位及分期的结直肠癌取材报告均为规范格式的取材报告。结论:北京市各级医院病理科大多数均已具备了结直肠癌规范化取材和报告的能力,然而部分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室内质控,减少科室内报告水平的差异,提高科室整体水平。格式化报告的推广及针对本次质控问题组织统一的业务学习可能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PG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例前列腺PGCC,复查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及425基因高通量测序(NGS)检测,同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IHC及分子特征。结果:2例前列腺PGCC患者年龄为55岁和70岁,组织形态上均可见数量不等多形性巨细胞伴有奇异细胞核(均>50%),伴有高级别经典型腺泡腺癌;IHC只有部分肿瘤性巨细胞表达雄激素受体、NKX3.1、P504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前列腺上皮分化的标志物,同时部分细胞表达GATA3。NGS检测到多个基因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及融合(TP53变异、BRAF变异、ZSCAN25-BRAF融合),导致TP53及BRAF功能异常,同时检测到SDHA及DNMT3A基因变异,形成截短蛋白,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例2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雄激素受体拷贝数扩增;微卫星状态分析提示2个病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肿瘤突变负荷为低水平。结论:PGCC多见于老年男性,形态学表现为在高级别经典型腺泡腺癌中出现多形性奇异核分化,部分前列腺分化标志物表达减少或缺失,具有不同于经典型前列腺腺癌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并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SCRC)多个癌灶相对位置及微卫星状态对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78例SS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多个癌灶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1)右半组(多个癌灶均分布于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2)左半组(多个癌灶均分布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3)左半+右半组(多个癌灶在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直肠均有分布)。按照微卫星状态(MSI),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MSI-H组(错配修复缺陷)和MSI-L+MSS组(错配修复完整)。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 结果:278例SSCRC患者中,有256例(92.1%)癌灶数量为2个,22例(7.9%)>2个;255例(91.7%)病灶病理表现为腺癌,23例(8.3%)病灶包含或表现为黏液腺癌;136例(48.9%)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灶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的患者238例(85.6%);TNM分期为Ⅲ或Ⅳ期者147例(52.9%);左半组、右半组以及左半+右半组分别有155例(55.8%)、55例(19.8%)和68例(24.5%)。全组有199例行完整4项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查,其中有166例微卫星状态为MSI-L+MSS;33例微卫星状态为MSI-H。左半组、左半+右半组以及右半组比较,女性比例分别占16.8%(26/155)、26.5%(18/68)和49.1%(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335, P<0.001);癌灶数量≥3个的比例分别占5.2%(8/155)、16.2%(11/68)和5.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38, P=0.015);黏液腺癌的比例分别占4.5%(7/155)、8.8%(6/68)和18.2%(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026, P=0.007);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占55.5%(86/155)、48.5%(33/68)和30.9%(1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817, P=0.007);浸润T3~4分期比例分别占81.3%(126/155)、88.2%(60/68)、94.5%(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93, P=0.043);肿瘤TNM临床分期Ⅲ~Ⅳ的比例分别占59.4%(92/155)、54.4%(37/68)和32.7%(1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637, P=0.003)。3组在年龄、癌灶大小、远处转移、合并腺瘤、神经侵犯以及脉管侵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较于MSI-H,MSI-L+MSS患者年龄>65岁和男性的比例更高[分别为50.6%(84/166)比15.2%(5/33),χ 2=13.994, P<0.001;80.7%(134/166)比54.5%(18/33),χ 2=10.457, P=0.001],更易发生于左半[63.3%(105/166)比24.2%(8/33),χ 2=18.232, P<0.001],癌灶长径<4 cm比例较高[54.8%(91/166)比33.3%(11/33),χ 2=5.086, P=0.024],黏液腺癌比例偏低[4.2%(7/166)比27.3%(9/33),χ 2=19.791, P<0.001],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22.3%(37/166)比6.1%(2/33),χ 2=4.601, P=0.032]、淋巴结转移[57.2%(95/166)比24.2%(8/33),χ 2=11.996, P<0.001]和神经侵犯[28.9%(48/166)比6.1%(2/33),χ 2=7.643, P=0.006],TNM分期为Ⅲ~Ⅳ期比例更高[60.2%(100/166)比24.2%(8/33),χ 2=14.374, P<0.001],而肿瘤家族史比例偏低[28.9%(48/166)比60.6%(20/33),χ 2=12.228,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者在癌灶数量、浸润深度、是否合并腺瘤以及脉管癌栓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33例MSI-H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中,以PMS-2的缺失频率最高,为66.7%(22/33),MLH-1次之,为57.6%(19/33),而MSH-2和MSH-6缺失的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33.3%(11/33)和24.2%(8/33)。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癌灶相对位置分组中,右半组、左半+右半组、左半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79.6%以及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不同微卫星状态分组中,MSI-H的3年总生存率为93.8%,较MSI-L+MSS的78.4%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 结论:在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中,以右半组局部浸润深度最深,以左半组淋巴结转移能力最强,临床TNM分期最晚,MSI-H占比最低,预后最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对双胞胎血型嵌合体的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一对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双胞胎进行血清学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凝胶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进行 ABO基因分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 ABO基因外显子和远端转录调控区(-nt3988~-nt3645),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析16个位点的遗传状态。 结果:该双胞胎的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E均表现为2+混合凝集, ABO基因分型和外显子测序提示为 ABO*O.01.01/ABO*O.01.02基因型,微卫星增强子序列测定提示含有A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特异性检测的16个位点中9个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存在,红细胞分群后两群表型分别为:A型,CcDEe和O型,CcDee。 结论: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展示了这对双胞胎血型嵌合体的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 3c、T 3d、T 4a和T 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 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的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的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的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 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 3和cT 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 1、cN 2a和cN 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新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 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 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 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 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 Ras/Raf突变型( P<0.01)。 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的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 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 428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结直肠癌中分析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具有MMR检测结果的、术前未经新辅助治疗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3 428例,复读MMR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判读有问题的病例重新染色、评估,并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分析MMR表达与MSI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3 428例结直肠癌中,28例(0.8%)因当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佳进行重新染色,119例(3.5%)的复诊MMR结果与原判断不一致,主要集中在PMS2和MLH1。最终,261例(7.6%)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以MLH1、PMS2联合缺失(43.3%,113/261)为主。(2)在当初诊断时进行MSI检测的14例中,MSI与MMR结果一致的有13例;在29例进行二代测序的dMMR病例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与dMMR的一致率为93.1%(27/29)。其中,MSI与MMR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为MSH6或PMS2单独缺失。(3)21例结直肠癌呈MLH1或MSH2单独阴性,而PMS2或MSH6呈少部分或部分(弱)阳性。其中能进行MSI检测的19例中,16例为MSI-H,2例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1例为微卫星稳定。(4)与错配修复完整(pMMR)的病例相比,dMMR组女性、<50岁、具有肿瘤家族史、早期患者更多见,肿瘤更好发于右半结肠,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见(均 P<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R蛋白表达是一种比较有效、方便的方法,但是操作流程及结果评估需要标准化,对于特殊病例需要进行MSI检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卫星不稳定及Ki-6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及Ki-67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1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01例(55.2%),女性82例(44.8%),年龄20~86岁,平均年龄(60.27±13.13)岁。根据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MSI-H组( n=32)和MSI-L/MSS组( n=151);根据Ki-67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Ki-67低表达组(<82.5%, n=136)和高表达组(≥82.5%, n=47),其中Ⅲ+Ⅳ期患者中Ki-67低表达62例(78.5%)、高表达17例(21.5%)。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及Ki-67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及Ki-67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SI-H组和MSI-L/MSS组患者在性别( χ2=4.37, P=0.037)、肿瘤部位( χ2=26.40, P<0.001)、肿瘤最大径( χ2=11.12, P=0.001)、神经侵犯( χ2=5.53, P=0.01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只有性别( OR=3.013,95% CI:1.183~7.672, P=0.021)、肿瘤部位( OR=0.167,95% CI:0.067~0.419, P<0.001)、神经侵犯( OR=0.202,95% CI:0.042~0.968, P=0.045)为MSI状态的独立相关因素。在Ⅲ+Ⅳ期结直肠癌中,Ki-67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肿瘤部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1, P=0.04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 HR=0.301,95% CI:0.118~0.768, P=0.012; HR=0.275,95% CI:0.083~0.912, P=0.035)、MSI-H( HR=0.072,95% CI:0.010~0.525, P=0.009; HR=0.122,95% CI:0.017~0.900, P=0.039)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MSI-H型结直肠癌常见于男性、右半结肠癌、神经侵犯阴性的患者;在Ⅲ+Ⅳ期结直肠癌中,右半结肠癌Ki-67表达水平较左半结直肠癌低;MSI-H型、Ki-67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4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Siewert分型、微卫星不稳定、HER2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Siewert分型、微卫星不稳定(MSI)、HER2表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的胃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将之分为AEG组和非AEG组。统计AEG的Siewert分型各型构成比、并且分析癌肿大小与Siewert分型的关系。统计分析AEG的MSI状态、HER2表达状态及其与非AEG的差别。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收集到328例连续的胃腺癌手术切除的病例资料,其中AEG242例,非AEG86例。AEG的Siewert分型以Ⅱ型为主(151例,62.40%),其次为Ⅲ型(86例,35.54%),Ⅰ型最少(5例,2.07%)。对AEG癌肿长径的大小与Siewert分型的例数分布关系的分析显示,随着癌肿的增大,Siewert Ⅱ型例数逐渐减少,Siewert Ⅲ型例数逐渐增加。非选择性地对192例胃腺癌(AEG140例,非AEG52例)进行了MSI状态检测。其中MSI共12例(6.25%),其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为2例(1.04%),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为10例(5.21%)。AEG的MSI比例与非A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SI病例均存在PMS2的阴性或弱阳性。除15例pTis/T 1a期病例之外,313例胃腺癌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HER2表达状态。其中HER2表达3+者共30例(9.58%)。HER2表达2+者共32例(10.22%),其中7例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阳性者3例。AEG的HER2(3+)比例显著高于非AEG( P<0.05)。 结论:AEG以SiewertⅡ型为主;AEG可能大多原发于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以上1 cm至以下2 cm之间,对于早期AEG的内镜筛查,应多注意该区域;SiewertⅢ型可能多来源于Siewert Ⅱ型的进展。微卫星不稳定在本地区胃癌中发病率低;与其他部位胃腺癌相比,AEG在MSI方面不具有特殊性;AEG的MSI以PMS2的表达缺陷为主;AEG比其他部位胃腺癌的HER2过表达者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NHB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卫星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NHB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卫星状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及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定结直肠癌差异表达预后相关目标基因。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蜡块组织,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状态[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均为阳性表达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代表微卫星低度不稳定或微卫星稳定;若其中任何一个指标为阴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代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和INHBA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NHBA与微卫星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从GEO数据库筛选出结直肠癌3个数据集:GSE110223(13个癌组织、13个癌旁组织)、GSE110224(17个癌组织、17个癌旁组织)、GSE113513(14个癌组织、14个癌旁组织),筛选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前50个基因,经韦恩图分析3个数据集的交集基因,筛选出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17个;根据GEPIA数据库,共有的上调和下调差异基因中AQP8、ZG16、INHBA基因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INHB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癌旁(距肿瘤边缘≥5 cm)组织高( P<0.05),选定INHBA基因进行分析。对收集的结直肠癌蜡块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结直肠癌组织INHBA高表达患者比例高于癌旁组织INHBA高表达患者比例[85.05%(91/107)比67.29%(72/107), P<0.05]。癌组织INHBA高表达与病灶部位[右半结肠比左半结直肠:94.00%(47/50)比77.19%(44/57)]、肿瘤长径[>5 cm比≤5 cm:92.73%(51/55)比76.92%(40/52)]、浸润深度[T 3~4期比T 1~2期:96.43%(54/56)比72.55%(37/51)]、分化程度[低、中分化比高分化:91.04%(61/67)比75.00%(30/40)]、淋巴结转移[是比否:93.02%(40/43)比78.13%(50/64)]均有关(均 P<0.05),与年龄、性别、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情况均不相关(均 P>0.05)。pMMR组结直肠癌组织INHBA高表达患者比例高于dMMR组患者[93.22%(55/59)比75.00%(36/48), χ2=6.91, P=0.008]。 结论:INHB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高表达的INHBA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微卫星状态密切相关;INBHA可能为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标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