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腭中缝融合程度对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腭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腭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腭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扩弓后未融合组腭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 P<0.05)。 结论:腭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例口腔患者下颌颊棚区骨斜面坡度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下颌颊棚区骨斜面坡度,为口腔种植支抗钉在下颌后牙区植入位置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患者20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骨颊棚区锥形束CT影像,分别测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和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冠状测量面上的颊棚区骨斜面坡度,并对左右侧、性别和各冠状测量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近中至远中5个测量平面的颊棚区骨斜面坡度分别为76.08±8.52°、68.16±9.37°、58.04±10.17°、49.16±11.09°和39.81±12.53°。不同的测量平面两两比较示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至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变化最明显。同一受试者左右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的颊棚区的坡度较大,第二磨牙区域坡度较小。左右侧颊棚区坡度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后Ⅲ类错 上颌骨及上气道的即刻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后Ⅲ类错 患者上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即刻改变及上气道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一科就诊的伴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48例Ⅲ类错 患者锥形束CT,其中生长期组(颈椎成熟度1~4期)24例,非生长期组(颈椎成熟度5~6期)24例。将扩弓前(T0期)及扩弓后即刻(T1期)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以前颅底区域为基准进行三维体素重叠。确定上颌骨标志点:上牙槽座点(A点)、前鼻棘点(ANS点)、后鼻棘点(PNS点)、上颌中切牙点(UI点)和上牙槽缘点(Spr点)。在重叠后的多平面重建图中,测量扩弓前后上颌骨相同标志点间距离的矢状向和垂直向投影长度,分别代表该标志点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量,以及上气道测量项目的变化量。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扩弓变化量与0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生长期组与非生长期组扩弓变化量的差异。 结果:扩弓后即刻部分Ⅲ类错 患者上颌骨发生一定的矢状向及垂直向移位。生长期组腭中缝变化量为4.03(2.99,4.87)mm,显著大于非生长期组[2.27(1.49,3.64)mm]( U=3.18, P=0.001)。生长期组A点、ANS点、PNS点、UI点和Spr点矢状向变化量分别为前移0.35(0.06,0.80)、0.48(0.11,0.88)、0.48(0.13,0.99)、0.53(-0.33,1.04)和0.40(0.03,0.69)mm,垂直向变化量分别为下移1.45(0.99,2.13)、1.18(0.61,1.95)、1.30(0.91,1.96)、1.20(0.71,1.83)和1.30(0.81,1.73)mm,与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生长期组PNS点前移0.18(-0.08,0.39)mm,A点、ANS点、UI点和Spr点矢状向变化量与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垂直向变化量A点、ANS点、PNS点、UI点和Spr点分别为下移0.90(0.51,1.39)、0.73(0.41,1.21)、0.70(0.55,1.08)、0.60(0.36,1.19)和0.70(0.55,1.23)mm。扩弓前后两组鼻腔宽度和鼻咽容积变化量与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口咽容积及口咽最小横截面积变化量与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后生长期Ⅲ类错 患者上颌骨除发生横向变化外,还发生较显著的向前及向下的变化;非生长期Ⅲ类错 患者上颌骨无明显的矢状向变化,但伴较明显的垂直向变化。扩弓后即刻生长期及非生长期Ⅲ类错 患者鼻咽容积均有所增大,口咽容积及口咽最小横截面积均无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磨牙压低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危险因素初探:口内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牙根吸收及其潜在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名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的成人患者,以其自身对侧同名或同源磨牙作为对照,分为压低磨牙组(过长磨牙20颗)和未压低对照组(磨牙20颗),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治疗前后牙根长度,以牙根长度减少量占原始牙根长度的百分比评价牙根吸收,并分析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压低距离等是否可能是磨牙压低后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果:过长磨牙各牙根吸收分别为,腭根-0.10±0.11,近中颊根-0.07±0.12,远中颊根-0.07±0.13。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得到性别( P=0.531)、年龄( P=0.485)、治疗时间( P=0.132)和压低距离( P=0.180)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没有统计显著性。压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牙根吸收差异并没有统计显著性( P=0.238)。 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可能会出现牙根吸收。本次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年龄、治疗时间以及压低距离和磨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我们暂且不能认为其是磨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支抗式与骨支抗式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n=9),分别采用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方案(FM)和用MSI/FM支抗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的治疗方案(MSI/FM).两组均以交替快速上颌骨扩张和收缩(Alt-RAMEC)的方式结合双侧约3.92 N、相对于平面向前、向下30°的前方牵引力,纠正骨性Ⅲ类错畸形.通过Lortho头影测量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画重叠并分析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Ⅲ类错均得到明显改善,MSI/FM组患者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Co-Gn、Wits、S-Go、Na-Me、MP、U1-SN、UADH、LADH、Overjet、UL-EP 增加,U1-L1 减小.MSI/FM 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 T0 和 T1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Wits、Na-Me、MP、y 轴角、U1-SN、Overjet、UL-EP 增加,SNB、Co-Gn-Co-A、S-Go/N-Me、U1-L1、L1-MP减小.结论:FM和MSI/FM分别与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均可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MSI/FM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骨性效应较显著、牙性代偿较轻,上颌综合长度向前生长明显、下颌生长方向改善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种植钉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远移下磨牙时应力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种植钉不同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配合颌内牵引远移下磨牙时所产生的生物力分布的影响,寻找有利于保护下前牙支抗的种植钉植入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2016、Ansys workbenc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六种工况进行力学分析.工况一:无种植钉(对照组);工况二至工况五:种植钉植入于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颊侧骨皮质,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10 mm、7 mm、4 mm、1 mm;工况六:种植钉植入于下颌升支前缘颊舌向居中,高于平面5 mm的位置.结果 矢状向,种植支抗使所有牙齿均产生远中向位移;相较于对照组,种植钉组前磨牙远中位移量超过第二磨牙.垂直向,对照组(无种植钉)为类似后倾弯对下颌牙列产生的作用;种植钉组侧切牙、尖牙压低,中切牙、第一前磨牙伸长.冠状向,对照组(无种植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为舌向位移,种植钉组仅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出现了舌向位移;所有牙齿中,尖牙的位移量受种植钉植入高度变化影响最大.结论 种植钉植入位置越高,保护前牙支抗的效果越强.方案设计时应根据种植钉植入高度,适当使下领牙弓缩窄,中切牙、第一前磨牙压低及侧切牙、尖牙伸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成人双颌前突畸形患者采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口外加强支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唇部软组织,上、下颌牙槽突,牙列及上、下颌骨变化状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8.84±2.61)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4.72±2.3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唇、下唇突度差值,上唇、下唇-E线差值,唇间隙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切牙、下切牙突度差值,上、下中切牙角差值,上、下牙槽突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双颌前突畸形患者采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84枚支抗种植体周围颧牙槽嵴区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测量支抗种植体患者颧牙槽嵴区软硬组织结构,为支抗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就诊、并于颧牙槽嵴植入支抗种植体的成年正畸患者43例,收集84枚支抗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84侧上颌窦)的锥形束CT影像,测量支抗种植体颊腭侧骨厚度和骨松质厚度、上颌窦底黏膜厚度,计算骨皮质厚度,观察上颌窦是否存在骨分隔及上颌窦底反折,并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10 mm、近中5 mm、正中、远中5 mm和远中10 mm的冠状面测量上颌窦底角度.结果 颧牙槽嵴支抗种植体的颊侧和腭侧骨厚度[M(Q25,Q75)]分别为2.5(1.5,3.2)和5.2(4.0,6.4)mm,而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1(1.3,2.8)和1.5(1.0,1.9)mm,上颌窦底骨分隔和窦底反折的比例分别为33%(28/84)和45%(38/84).上颌第一磨牙正中冠状面的上颌窦底角度最大(71.6°±15.6°);近中10 mm冠状面的上颌窦底角度最小(46.1°±18.0°),此处20%(16/82)上颌窦底角度<30°.结论 颧牙槽嵴外侧骨皮质联合上颌窦底骨皮质,可为支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提供保障,邻近区域的上颌窦底反折等个体差异提示临床医师植入支抗种植体时需谨慎考虑植入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上颌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钛合金种植体加载环形多肽生物涂层对早期骨结合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与多巴胺化学偶联技术复合,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构建环形多肽涂层对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钛合金种植体螺钉表面制备超声微弧氧化涂层(A组)、超声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多巴胺化学偶联(B组)及在B组基础上加载环形多肽涂层(C组),植入家兔下颌骨内,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扭力实验来观察3组不同涂层种植体的早期成骨情况.结果 CBCT显示,植入8周时C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A、B两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表明,C组种植体表面膜层变厚,新生骨明显增加,且C组种植体表面增加了利于骨生长的Ca、P元素.扭力实验表明,种植体植入8周时C组的扭力值明显高于A、B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加载环形多肽的复合膜层对早期成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鼠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炎症组、空白组(n=4),正常组和炎症组单侧股骨远心端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炎症组在植入种植体后用丝线环扎种植体颈部并使种植体上端暴露于体表外;正常组在植入种植体后严密缝合,植体不外露;空白组仅进行麻醉、切开及缝合等对照处理,未植入种植体.术后第4周取样、采血,拍摄X线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在T淋巴细胞(CD4+)中的比例.结果:炎症组大鼠种植体周围出现炎性肉芽组织,X线片显示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有角形吸收,其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0.66±0.32)%,显著低于正常组(2.69±1.19)%和空白组(4.06±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股骨远心端微螺钉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造模成功;该动物模型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数量上存在异常,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