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母婴保健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究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母婴保健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产妇产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50例产妇出院后采用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乳腺疾病发生情况,评估产妇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育儿能力和心境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褥期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育儿能力和心境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4 w后试验组产妇自护能力和育儿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4 w后试验组产妇心境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产褥期乳腺疾病发生率,增强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育儿能力,改善产妇产褥期心境状况,提高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除了生育、排卵、代谢相关异常,患者往往存在一系列生活质量降低及精神心理问题的高风险。这种精神心理问题风险主要体现在焦虑与抑郁等心境障碍、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这些问题会为PCOS患者健康状况带来不利影响,而改善相关状况有利于患者生殖功能的恢复。因此,PCOS患者应积极进行精神心理状况的评估与干预。本文对PCOS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情况做出综述,为相关机制探究与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深度学习语音分析的双相障碍患者情绪时相检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利用基于语音的深度学习方法区分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方法: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双相障碍患者61例,使用抑郁症状快速筛查量表、心境障碍问卷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时相。收集所有患者的语音,缓解期、抑郁情绪和躁狂情绪各190条。使用Python中的语音分析库提取语音中的梅尔倒谱系数、过零率等136个特征,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训练模型检测情绪时相。采用准确度评估模型整体性能,使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的预测结果。不同情绪时相人口统计学信息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 2检验。 结果:双相障碍3种情绪时相患者年龄( H=25.83, P<0.001)、受教育年限( H=25.25, P<0.001)和婚姻状况(χ 2=23.81,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63, P=0.099)。类LIGHT-SERNET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检测的准确度为0.84,其中对缓解期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3,PPV为0.87,NPV为0.94;对抑郁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2,PPV为0.84,NPV为0.92;对躁狂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1,PPV为0.83,NPV为0.91。模型对3种语音情绪时相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值相近,均在0.90以上。 结论: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对语音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建立的模型对双相障碍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90例及患者家属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还进行死亡教育护理,评估患者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和对死亡的态度,对比教育前后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有关死亡的不良认识和行为、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8项生活质量评分、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分、两组患者家属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4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教育后的有关死亡观和价值观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8项生活质量评分、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分、两组患者家属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4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在死亡教育后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晚期癌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同时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度过死亡期,改善生存质量,同时也可降低家属的悲伤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急诊护士工作投入特征潜在剖面分析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的潜在类别,明晰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3 年 1 月至 3 月期间选取西安市 12 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 272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投入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状况进行类别分析,探讨工作投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 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特征可分为"高工作投入组""中等工作投入组"和"低工作投入组"3 个类别,分别占比 62.13%,25.00%,12.87%.急诊科护士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P<0.01),不同工作投入类别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松弛和紧张维度、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工作投入越高(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状况存在异质性;工作投入潜在类别对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投入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应及时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在繁重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保障护理工作的开展,以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最大程度收获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信息化医养结合式院外干预在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信息化医养结合式院外干预在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 1 日~6 月 30 日收治的 273 例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干预;选取2022 年7 月1 日~12 月31 日收治的250 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信息化医养结合式院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情况[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心理状况[采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健康行为[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PLP-Ⅱ)].结果:干预后,两组C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OMS中精力-活力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他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CMQ中屈服、回避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信息化医养结合式院外干预应用于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中,能有效改善其癌因性疲乏情况及负性情绪,促使其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待疾病,提高其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心境障碍知晓情况调查:一项四城市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调查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社区居民对心境障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心境障碍治疗的态度.方法 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招募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精神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方式调查.采用自编心境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被试心境障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治疗态度.所有参与者都参加了面对面的采访,评估员指导被试下载"心情温度计"手机移动终端(APP),被试在线完成问卷填写.问卷中关于心境障碍的知晓情况以多选题形式展开调查,采用多重响应分析中的频率和交叉表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 289份.被试对于心境障碍疾病名称的知晓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抑郁症(87.9%,1 133/1 289)、忧郁症(57.3%,739/1 289)、狂躁症(50.7%,653/1 289)、躁狂症(40.1%,517/1 289)、双相情感障碍(23.6%,304/1 289)、躁狂抑郁症(23.1%,298/1 289)、心境障碍(22.6%,291/1 289)、躁狂发作(21.3%,275/1 289)、双相障碍(14.4%,185/1 289)、轻躁狂(14.0%,180/1 289).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典型案例的识别率分别是61.5%(793/1 289)及41.9%(540/1 289),精神专科门诊、女性、学生及在职、离异/分居、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试对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识别率较高.被试获悉心境障碍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网络、电视广播、杂志书籍、亲戚朋友和社区宣传.对于获取心境障碍知识的必要性,66.2%(853/1 289)的被试认为有必要,30.7%(396/1 289)认为没必要,3.1%(40/1 289)未做选择.对于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62.2%(802/1 289)的被试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13.9%(179/1 289)认为只需要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4.8%(62/1 289)认为不治疗;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被试对心境障碍治疗方式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女性、在职、已婚/同居、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多认为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需要药物治疗.结论 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四地居民对心境障碍尤其是躁狂症和双相障碍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并不乐观,仍应加强对心境障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以提高心境障碍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体感游戏对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及心境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体感游戏对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及心境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至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5例伴有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体感游戏干预4周33例,为观察组;健康操干预4周3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代谢相关指标(包括BMI、腰围、血压、TG、TC、HDL-C、FPG等)和心境状况(采用BSF心境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愉悦性、活跃性、平静性、思虑性等4个良性心境项目,以及抑郁性、激动性、愤怒性、无活力性等4个负性心境项目).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代谢相关指标及BSF心境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代谢相关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除BMI、腰围外,其余各项代谢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良性心境各项目(愉悦性、活跃性、平静性、思虑性)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负性心境各项目(抑郁性、激动性、愤怒性、无活力性)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较对照组均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 体感游戏能有效改善伴有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代谢相关指标和心境状况,适合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综合医疗干预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综合医疗干预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方法.方法 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2 月在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 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2 组在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院内综合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院内常规干预措施.2 组均持续干预2 个月.干预前后,测定并比较2 组人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各项血脂指标,比较2 组营养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比较2 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别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并比较2 组自我和谐情况及疾病应对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并比较2 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MI、TSF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刻板性评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等SCC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灵活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熟应对及混合应对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成熟应对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综合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传统医学中"郁证"范畴.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国内外对其中枢机制的研究众多,但由于研究设计方法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技术的出现在脑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中枢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技术支持.本文对fMRI的应用、抑郁症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研究进展以及经针灸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善状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