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舌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功能康复程度(吞咽功能、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及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FACT-H&N)、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评分(CMS)及焦虑抑郁评分(HADS)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方案能帮助舌癌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轻负性情绪,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10 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 年 3-5 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 950 名学生(包括 515 名本科生、102 名医学博士生和 333 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 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早期语音加工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者对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方法:2021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招募19例语前聋CI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0岁)和19例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使用单音节/ta1/作为标准刺激,/tu1/,/te1/,/da1/,/ra1/,/ta4/和/ta2/作为偏差刺激,构建多偏差oddball范式。记录并分析两组儿童由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H儿童对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 P<0.05),而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变化仅表现出正向失匹配反应(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pMMR)( P<0.05)和P3a反应( P<0.05),且未对声调变化表现出任何事件相关电位( P>0.05)。与NH儿童相比,CI儿童的pMMR和P3a潜伏期更长( P<0.01),两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时频分析显示,CI儿童的θ频段神经振荡同步性较NH儿童低(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I儿童的CI使用时间与听觉能力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 P=0.004)、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 P=0.044)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 P=0.001)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语前聋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具备一定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但与同龄NH儿童相比,语前聋CI儿童对语音尤其是声调的加工能力仍不成熟。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反映CI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成熟度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坚持长期佩戴CI有助于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科病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如图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随着医学图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的医学图像分析成为研究者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其中病理学图像作为医学图像的一个分支在这类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最近工作中很多成人肿瘤的病理图像分析任务都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与成人研究相比,儿科相关的研究因其人口基数小、发病率低、难于获取数据、疾病谱与成人不同等问题,未能得到足够关注和实质性进展。本文将总结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成人病理图像的研究成果、儿科病理与成人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和面对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在儿童病理图像分析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侧化构音特点分析及语音训练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的语音特征及功能影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言语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甚至出现在肢体运动障碍之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因为言语障碍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受到显著的影响,针对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声学分析的异常在帕金森病的早期就已经发生。语音在声学分析上表现出了特征性的改变,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此同时,这些特征与功能影像的相关性还不是很明确。文中主要阐述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语音特征及其功能影像上的改变,进一步揭示其言语障碍的发生机制,并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rownⅡ类上颌骨缺损患者不同修复方式的远期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组织瓣和赝复体修复重建上颌骨BrownⅡ类缺损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4—2017年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第四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调查术后远期(>5年)生存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差异性。 结果:本研究失访4例,死亡9例,共收回有效问卷46份,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9~86岁。BrownⅡb/c类26例,BrownⅡd类20例;行组织瓣重建29例(即组织瓣重建组),赝复体修复17例(即赝复体组)。赝复体组咀嚼QOL得分优于组织瓣重建组( Z=-2.787, P=0.005),但娱乐、吞咽、语言、情绪QOL得分不如组织瓣重建组( Z值分别为-3.185、-2.091、-2.556、-1.996, P值均<0.05)。在BrownⅡb/c类中,赝复体修复能提高咀嚼QOL得分( Z=-2.830, P=0.005),其他QOL得分及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rownⅡd类中,组织瓣重建能改善疼痛、娱乐、吞咽、语言QOL得分( Z值分别为-2.741、-2.517、-2.320、-2.843, P值均<0.05),且平均QOL得分优于赝复体修复( Z=-2.276, P=0.023)。 结论:就远期效果而言,对于BrownⅡb/c类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与组织瓣重建修复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对于BrownⅡd缺损患者,组织瓣重建有更好的语音、吞咽功能。组织瓣重建可能会带来更多娱乐、情绪方面的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及其对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女性抑郁症患者102例,其中62例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组),40例非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非快感缺失组)。同期招募女性健康对照50例。所有被试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斯奈斯汉密尔顿愉快体验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和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he 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估,并进行语音采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与非快感缺失组相比,快感缺失组患者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共有15个语音特征存在显著改变(均 P<0.05);其中梅尔倒谱系数特征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准确率最高,敏感度47.5%,特异度91.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1,95% CI=0.686~0.866;共振峰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90.0%,特异度40.3%,AUC为0.647,95% CI=0.605~0.824;能量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AUC为0.679,敏感度60.0%,特异度74.2%,95% CI=0.587~0.804;声强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70.0%,特异度58.1%,AUC为0.751,95% CI=0.554~0.769。 结论: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存在特异性改变;其中梅尔倒谱系数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有望成为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客观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快速筛查在中国中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通过特定语音任务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自动、客观、快速检测轻度认知障碍(MCI)。方法:以1∶1的男女比例招募了50~80岁中老年人215例,用特定的语音任务和简易精神状态测试-2(MMSE-2)收集受试者的语音数据和认知功能情况,并根据其认知功能进一步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根据语音文件提取出说话速度、音节数、音节时间长度、停顿数、停顿时间长度、共振峰频率(F1、F2)的标准偏差、声压变化共7类,合计162个语音特征,依据男性和女性分组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受试者的语音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用多元回归分别分析男、女受试者基于语音特征的认知功能预测,并使用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模型的预测功能。结果:MCI组受试者在发音速度、停顿次数、停顿长度及共振峰变化的50个语音特征量上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的分组分析中,单相关分析表明,发音节奏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基于多元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中,识别MC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男性分别为0.54、0.80和0.69,女性分别为0、0.86和0.63。 结论:MCI组患者的发音节奏发生了显著改变。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语音分析能快速、客观地筛查出MC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