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GB1介导细胞焦亡参与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细胞焦亡参与肺动脉高压(PAH)小鼠肺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小鼠分为对照组、PAH组、PAH+HMGB1中和抗体(HMGB1Ab)组、PAH+焦亡抑制剂(NSA)组,除对照组外的其余3组均采用低氧处理建立PAH模型,PAH+HMGB1 Ab组和PAH+NSA组再分别给予HMGB1 Ab、NSA处理,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计算肺动脉血管壁厚度百分比(WT)及肺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消皮素D(GSDMD)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GSDMD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81±0.19)kPa、(0.27±0.03)]比较,PAH组小鼠mPAP和RVHI[(3.97±0.41)kPa、(0.41±0.0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AH组肺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PAH+HMGB1 Ab组和PAH+NSA组肺动脉血管壁增厚程度较PAH组明显减轻.PAH组小鼠 WT和 WA[(42.06±4.38)%、(50.56±5.24)%]显著高于对照组[(23.64±2.46)%、(25.1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3.56±2.48)pg/mL、(22.68±2.32)pg/mL]比较,PAH 组小鼠血清中 IL-1β、IL-18 水平[(94.51±9.62)pg/mL、(58.21±5.97)pg/m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PAH 组[(48.57±5.02)%]比较,PAH+HMGB1 Ab 组和 PAH+NSA 组肺组织中 GSDMD 阳性率[(16.52±1.76)%、(14.62±1.5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NLRP3、ASC、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中和抗体能够抑制细胞焦亡从而降低PAH小鼠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DM)组、缬沙坦(DM+Val)组(30 mg·kg -1·d -1)及沙库巴曲缬沙坦(DM+Sac/Val)组(60 mg·kg -1·d -1)。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HE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及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EBP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RP 78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4±0.048)%]相比,DM组[(2.116±0.305)%]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增多;与DM组相比,DM+Val组[(1.121±0.097)%]和DM+Sac/Val组[(0.513±0.031)%]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均降低;DM+Sac/Val组较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且Bcl-2/Bax降低;与DM组相比,DM+Sac/Val组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增加;与DM组相比,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量、 GRP 78及 CHOP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DM+Sac/Val组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沙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21年1—12月选取6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心肌病鼠40只,成模28只,未干预组、达格列净治疗组(干预组)1∶1配比各14只,另外20只小鼠为对照组。干预组小鼠应用达格列净灌胃12周,超声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组织学与电镜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浓度,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二氢乙锭荧光染色评价心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实验末干预组小鼠体重与空腹血糖略低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未干预组[(61.07±4.66)%比(45.8±4.80)%( t=-5.24, 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干预组小鼠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较未干预组减轻,胶原容积分数亦降低[(18.4±1.9)%比(31.8±3.7)%, t=-12.0, 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小鼠炎症因子浓度降低,白介素-6(82.19±10.90)ng/L比(291.02±31.02)ng/L( t=23.8);肿瘤坏死因子-α(70.45±12.13)ng/L比(201.31±27.10)ng/L( t=16.5),穿透素3(13.05±2.04)μg/L(42.40±1.26)μg/L( t=45.8),均 P<0.05;心肌凋亡指数1.736±0.247比0.864±0.129( t=11.7, P<0.05),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干预组1.274±0.298较未干预组2.655±0.252改善( t=-13.3, P<0.05)。 结论:达格列净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改善心肌肥厚并抑制心肌纤维化,起到干预糖尿病小鼠心肌重构的作用,最终保护糖尿病心肌病小鼠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异鼠李素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30 mg/kg)及异鼠李素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每组各5只,灌胃给药,1次/d,连续处理14 d。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FS、SOD含量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且LVEDd、LVESd、心肌梗死面积、MDA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活性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 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异鼠李素处理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给予法舒地尔和中、高剂量异鼠李素处理后上述改变均明显得到逆转(均 P<0.05)。 结论:异鼠李素可通过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保护AMI大鼠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干细胞联合双药纳米组装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干细胞联合双药纳米组装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血管紧张素1-7(SAAl-7)多肽与替米沙坦共组装的双药纳米组装体。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米组、干细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纳米组、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均通过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采取相同手术步骤但结扎线不结扎,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在结扎后于梗死区边缘注射20 μl干细胞,其他组采取相同方法注射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手术建模当天开始,纳米组和联合组均尾静脉注射0.5 ml双药纳米组装体,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均尾静脉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术后均连续观察14 d。检测比较5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质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WI)、心肌细胞横径(TDM)]、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丙二醛、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等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LVEF、FS、体质量、SOD和谷胱甘肽水平均降低(均 P<0.05),LVEDD、LVESD、LVW、LVWI、TDM、IL-6、TNF-α、丙二醛、肌酐、ALT、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米组、干细胞组和联合组的LVEF、FS、体质量、SOD和谷胱甘肽水平均升高(均 P<0.05),LVEDD、LVESD、LVW、LVWI、TDM、IL-6、TNF-α、丙二醛、肌酐、ALT、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均 P<0.05)。与纳米组和干细胞组比较,联合组的LVEF、FS、体质量、SOD和谷胱甘肽水平均升高(均 P<0.05),LVEDD、LVESD、LVW、LVWI、TDM、IL-6、TNF-α、丙二醛、肌酐、ALT、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均 P<0.05)。 结论:干细胞联合双药纳米组装体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改善其心功能并减轻其心室重构,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心脏震波联合超声微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联合六氟化硫微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MI/RI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MI/RI组(IR组)、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组(IR+SW组)和CSWT联合六氟化硫微泡治疗组(IR+SW+MB组),每组8只。IR+SW组及IR+SW+MB组在造模后第1 d、第3 d及第5 d进行治疗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所有大鼠于第7 d取材,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界区心肌凋亡指标Bcl-2、BAX、激活Caspase-3和激活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大鼠心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LVEDD及LVESD依次减小,LVEF及LVFS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心肌纤维化及凋亡程度依次减轻,以IR+SW+MB组减轻最明显。定量分析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心肌细胞凋亡比例依次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Bcl-2水平依次升高,BAX水平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活化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除IR+SW组与IR+SW+MB组Caspase-3蛋白的活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SWT联合六氟化硫微泡治疗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左西孟旦调控LOX-1/p38 MAPK通路减轻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levosimendan,Levo)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 CME)后心肌损伤和LOX-1/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ME组、CME+左西孟旦预治疗+对照腺相关病毒转染组(CME+Levo+NC组)及CME+左西孟旦预治疗+ LOX-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转染组(CME+Levo+LOX-1组),每组6只。经冠脉介入法于前降支注射栓塞微球构建CME模型;Sham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ME+Levo+NC组和CME+Levo+LOX-1组于造模前2周分别转染对照病毒和LOX-1过表达病毒,并均于造模前24 h开始持续静滴左西孟旦。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分别用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心肌微梗死区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于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LE)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心肌组织LOX-1、Bcl-2、Bax、Caspase-3 p12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与Sham组比较,CME组小型猪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9.73±4.79)% vs (47.18±2.33)%, 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 [(42.47±2.54)% vs (21.43±1.76)%, P<0.05]、心输出量(CO)[(4.42±0.27)L/min vs (2.57±0.17)L/min, P<0.05]均显著下降,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32.37±1.33)mm vs (41.21±1.86)mm, P<0.05]显著增加,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3.73±0.87)% vs (20.72±2.49)%, P<0.05]显著增加,血清cTnI水平[(51.92±16.62)pg/mL vs (236.80±19.56)pg/mL,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1.15±0.47)% vs (14.15±3.24)%,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⑵与CME组比较,CME+Levo+NC组小型猪LVEF[(47.18±2.33)% vs (55.48±3.92)%, P<0.05]、LVFS[(21.43±1.76)% vs (32.02±1.75)%, P<0.05]、CO[(2.57±0.17)L/min vs (3.45±0.25)L/min, P<0.05]均显著升高,而LVEDd[(41.21±1.86)mm vs (36.78±1.56)mm, P<0.05]显著下降,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20.72±2.49)% vs(11.63±3.12)%, P<0.05]显著减小,血清cTnI水平[(236.80±19.56)pg/mL vs (157.40±15.13)pg/mL, P<0.05]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14.15±3.24)% vs (8.33±1.28)%, P<0.05]显著下降,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P<0.05)。⑶与CME+Levo+NC组比较,CME+Levo+LOX-1组小型猪LVEF[(55.48±3.92)% vs(48.52±1.69)%, P<0.05]、LVFS[(32.02±1.75)% vs (23.80±2.51)%, P<0.05]、CO[(3.45±0.25)L/min vs (4.25±0.23)L/min, P<0.05]均显著降低,而LVEDd[(36.78±1.56)mm vs (41.12±1.57)mm, P<0.05]显著增加,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11.63±3.12)% vs (18.93±1.58)%, P<0.05]显著增加,血清cTnI水平[(157.40±15.13)pg/mL vs (244.40±15.97)pg/mL,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8.33±1.28)% vs (12.28±1.93)%, P<0.05]显著增加,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 结论:左西孟旦可通过抑制LOX-1/p38 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减轻CME后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环状RNA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鉴定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网络。方法: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体重21~27 g。选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15只进行建模。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注射1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经检测12只小鼠建模成功。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小鼠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筛选出左心室射血分数≤60%,且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1.6的糖尿病小鼠作为DCM组( n=3)。于DCM组确立当天麻醉后处死正常组和DCM组小鼠,取出心脏,从心肌组织中提取RNA备用。采用高通量测序对DCM组和正常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的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并利用DeSeq2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组织水平上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对鉴定的差异circRNA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微小RNA(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进行差异表达cir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 结果:DCM小鼠心肌组织中共鉴定出63种差异表达circRNA。RT-qPCR验证结果示同源性分析筛选出的16种差异表达circRNA中8种组织水平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7种表达上调、1种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结果示,上调的circRNA主要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通路有关,下调的circRNA主要与心肌病有关。GO功能分析显示,上调表达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离子、蛋白质、激酶等因子的结合过程有关,并且在细胞组分方面参与调节细胞内结构尤其是细胞器的构成。分子功能与细胞组分方面的功能分析显示,上调的circRNA与细胞组分起源、募集、组织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并由此参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下调的circRNA在分子功能方面与催化活性相关,也与蛋白激酶的结合过程、转移酶及钙调蛋白的活性有关,在细胞组分方面与收缩性纤维的组分、肌原纤维的构成密切相关,而在富集的生物学过程GO分析术语中,包括赖氨酸肽基修饰、肌节的构成、肌原纤维的装配、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发育、心肌肥厚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的差异表达circRNA均存在miRNA的结合位点,且部分miRNA与保护心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抗心肌肥厚有关。结论:DCM小鼠心肌组织中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且其与DC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药,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12 h 30 min和缺血后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HMGB1拮抗剂甘草酸或STAT3抑制剂NSC74859 5 mg/k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MTS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测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评估心肌细胞的存活。采用免疫沉淀法研究HMGB1/STAT3的作用方式。采用免疫染色法检测HMGB1/STAT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和迁移情况。结果:抑制HMGB1或STAT3的表达后,大鼠EF和FS均升高,心肌细胞免疫浸润和凋亡下降;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STAT3的表达,但抑制STAT3表达不影响HMGB1的表达。缺氧导致HMGB1、p-STAT3表达升高,STAT3表达降低,在缺氧8 h时,STAT3表达水平突然升高。复氧后HMGB1、STAT3表达降低,p-STAT3表达升高,但p-STAT3(Ser 727)未参与该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MGB1和STAT3在心肌细胞中牢固结合,但抑制STAT3或HMGB1会减弱这种结合。抑制HMGB1或STAT3表达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后再复氧心肌细胞HMGB1表达增加,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迁移。结论: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可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磷酸化叉头框O4型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化叉头框O4型(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subtype O4, p-FoxO4)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H9c2细胞正常培养24 h后,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密度为4.5×10 5个/ml,每组≥3次重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1 h复氧1 h组(H1R1组)、缺氧1 h复氧3 h组(H1R3组)和缺氧1 h复氧6 h组(H1R6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4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法检测叉头框O4型(forkhead box subtype O4, FoxO4)、Bcl-2细胞死亡的相互作用介质(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 Bim)、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的mRNA含量,以此确定最佳H/R时间点。Control组与H1R1组分别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4、p-FoxO4、Bim、Bcl-2和Bax蛋白含量。将6~8周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 h组(R3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 h组(R6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 h组(R12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组(R24组)。采用qPCR法检测结扎小鼠左前降支后导致缺血的左心室前壁的FoxO4、Bim、Bcl-2和Bax的mRNA含量。 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H1R3组和H1R6组细胞相对生存率下降,H1R1组最低( P<0.05);与H1R1组比较,H1R3组和H1R6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升高( P<0.05);与H1R3组比较,H1R6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升高( P<0.05)。与Control比较,H1R1组、H1R3组、H1R6组FoxO4 mRNA表达增加( P<0.05),H1R1组Bim mRNA表达增加( P<0.05),H1R1组Bcl-2 mRNA表达降低( P<0.05),H1R1组Bax mRNA表达增加( P<0.05),H1R3组、H1R6组Bax mRNA表达减少( P<0.05);与H1R1组比较,H1R3组、H1R6组Bim mRNA表达和Bax mRNA表达降低( P<0.05)。与Sham组比较,R12组、R24组FoxO4 mRNA含量增加( P<0.05),R6组Bim mRNA减少( P<0.05),R24组Bim mRNA含量增加( P<0.05),R3组、R12组、R24组Bcl-2 mRNA含量减少( P<0.05);R6组和R24组Bax mRNA含量增加( P<0.05);与R3组比较,R12组和R24组FoxO4 mRNA含量增加( P<0.05),R12组和R24组Bim mRNA含量增加( P<0.05),R6组、R12组和R24组Bax mRNA含量增加( P<0.05)。与R6组比较,R12组和R24组FoxO4 mRNA含量及Bim mRNA含量增加( P<0.05);与R12组比较,R24组FoxO4 mRNA、Bim mRNA、Bax mRNA含量增加( P<0.05)。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出现较多核固缩、高亮的凋亡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FoxO4、p-FoxO4、Bim、Bax蛋白含量增高,Bcl-2蛋白含量降低( P<0.05)。 结论:p-FoxO4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内在途径参与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