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腔内心电图置管。收集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置管长度和置管部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X线结果、尖端异位情况。由该院放射科经验丰富医师对患者进行X线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依据为经转换器将体表心电图转换为腔内心电图,并通过观察P波情况,即PICC尖端进入上腔静脉内时,出现特征性的正向高尖P波;PICC尖端进入右心房时,P波达高峰,PICC导管进入右心房后,高峰P波回落,至右心房中部时可出现双向P波,继续进入出现倒置负向P波,此外为避免后期导管异位操作者需细心进行置管前的测量工作,并在术中操作时仔细观察P波形态以判断置管异位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3, P=0.00);研究组总异位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3, P=0.00)。 结论: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可提升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1年后消融区心肌的病理改变。方法:12只普通种小尾寒羊随机分为PIMSRA组( n=6)及空白对照组(Sham组, n=6),PIMSRA组采用经皮经右室心尖部穿刺进入室间隔基底部进行消融,最大功率80 W,消融时间5 min;Sham组以同样路径将穿刺针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并留置5 min,但不进行消融。应用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消融区结构及功能改变,记录室间隔消融区厚度、运动幅度、室壁增厚率、左室流出道压差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 )、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h、术后2周行血清学心肌损伤三项检查:肌钙蛋白I(Trop I)、肌红蛋白(Myoglobi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M-MBmass)。HE及Masson染色观察消融区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围术期两组动物均未出现心包压塞。术后即刻观察到消融区室壁运动不协调,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显著低于术前( P<0.005),并维持该水平至术后12个月;Sham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手术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厚度显著大于术前( P<0.001),1周后显著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 P=0.931),3个月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0.001);Sham组术后即刻手术区厚度大于术前( P=0.005),术后1周下降至术前水平( P=0.027)。两组消融前后LVEF、E/A以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IMSRA组及Sham组术后3 h血清学检测Trop I显著升高(均 P<0.005),术后2周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均 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实验动物心电图均显示为正常窦性心律;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1年后消融区心肌组织呈纤维化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无碳化形成。 结论:经右室行PIMSRA可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组织进行精准消融,减容效果显著,左室整体功能得以保留,未并发心包压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右室行PIMSRA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室间隔微创减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腔内超声指导心肌活检诊断心脏淀粉样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文报道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1月余”入院。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淀粉样变警示征,血游离轻链κ/λ 0.040。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成功行心肌活检,心肌组织病理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λ轻链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寰椎恶性肿瘤整块切除重建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年龄63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9 kg,因"无诱因头颈部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缬沙坦、硝苯地平和盐酸阿罗洛尔,自述血压控制可;2014年行甲状腺癌手术。入院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显示寰椎骨质破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甲状腺癌寰椎转移,诊断为寰椎恶性肿瘤,拟择期在全麻下行寰椎肿瘤整块切除重建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室壁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8岁,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位于心前区,范围不定,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入院查体:血压124/69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9次/min,心率81次/min,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局限。心电图:窦性心律,左房异常,PR间期延长,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利钠肽原965.3 μg/L。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左室壁不均匀肥厚,以中间段及心尖段明显,前间隔最厚23 mm,后间隔最厚22 mm,左室心尖部室壁变薄,约6 mm,呈一大小23 mm×17 mm瘤样结构膨出,左室腔呈"沙漏样"改变(图1A),左室流出道未见狭窄,左室粗大的乳头肌与中间段肥厚室间隔致收缩期左室腔中段狭窄,峰速4.4 m/s,压差79 mmHg(图1B,C),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显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心肌组织造影剂充盈减低(图1D),余室间隔、左室壁心肌组织充盈均匀;左室射血分数61%。超声检查提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提示:钝缘支轻度狭窄。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室间隔、左室壁不均匀肥厚,左室腔中段狭窄,心尖部室壁变薄(图2A),心肌延迟增强显示室间隔及左室壁部分心肌可见斑片状纤维化(图2B,C)。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肥厚型心肌病(中间段明显),室间隔、左室壁部分纤维化形成。心功能(NYHA)Ⅲ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评估符合纳入标准,行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单纯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后1个月接受临床评估和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71.3±6.7)岁。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手术,植入夹子(1.5±0.6)枚,术后即刻6例为无或微量反流,15例为轻度反流,1例为中度反流。2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0 d随访,三尖瓣反流4例为微量,17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三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包括有效反流面积、反流容积、缩流颈宽度、近端等速表面积半径均较术前减小(均 P<0.05)。此外,下腔静脉宽度、右心房容积、三尖瓣环直径、右心室舒张末直径均较术前改善(均 P<0.05),但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初步证实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纯超声引导下孕妇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并总结多学科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的3例孕期超声引导下继发孔型ASD封堵术病例资料,总结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管理经验及预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例患者因孕期常规心电图异常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继发孔型ASD,经动态观察,均出现心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表现,经多学科评估具备孕期ASD封堵术指征及条件,遂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手术均成功。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降低,均能维持良好的心功能并耐受分娩;均足月经阴道分娩,无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产后随访心功能均良好。结论: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ASD封堵术可行,通过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动态监护及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母胎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对Lown分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对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8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Lown分级参数,比较手术前后Lown分级的变化。根据Lown分级是否显著改善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比较两组间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Lown分级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Lown分级有显著改善( P=0.001),其中Lown Ⅰ级例数显著增加( P=0.001),Ⅲ级例数显著减少( P=0.005),Lown 0级、Ⅱ级以及Ⅳ级例数无显著变化(均 P>0.05)。改善组伴有肥厚型心肌病(HCM)家族史的比例、基线Lown分级、最大左室壁厚度减薄率和左心室流出道激发压差降低率高于未改善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M家族史( OR=3.95,95% CI=1.34~11.64, P=0.013)、基线Lown分级( OR=2.01,95% CI=1.25~3.22, P=0.004)和左心室流出道激发压差降低率( OR=1.02,95% CI=1.00~1.04, P=0.041)为术后Lown分级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PIMSRA后HOCM患者Lown分级明显改善,HCM家族史、基线Lown分级和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激发压差降低率是Lown分级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模拟传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各角度影像并替代TEE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手术(一站式)的新术式——XR-Star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顺序入选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接受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2匹配,分别接受XR-Star术式(ICE组)和传统的TEE辅助方式(TEE组)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参数(如手术时间、曝光量等)及术后1年随访中残余分流(PDL)、封堵器相关血栓、封堵器移位及复发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其中ICE组46例,年龄(63.70±7.16)岁,男26例;TEE组92例,年龄(63.27±7.81)岁,男49例。①两组患者首次选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8%对91.30%, P=0.284)。②与TEE组相比,ICE组的总手术时间[(160.62±23.20) min对(177.72±19.53) min, P<0.001],总曝光量[(172.84±46.49) mGy对(253.98±99.76) mGy, P<0.001]、封堵时间[(36.03±11.37) min对(47.60±15.56) min, P=0.001]、封堵曝光量[(124.85±41.01) mGy对(198.83±84.57) mGy, P<0.001]、造影剂用量[(100.00±26.52) ml对(152.26±49.70) ml, P<0.001]均明显低于TEE组。③与术前TEE各个角度测量值相比,术中ICE测量左心耳开口在135°较大[(21.32±3.42) mm对(19.26±4.01) mm, P=0.027]。ICE 135°与透视下左心耳测量值显著相关(Person相关系数 r=0.83,双尾检验 P<0.000 1)。④PDL发生率,两组在封堵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7%对14.13%, P=0.592;19.56%对22.83%, P=0.661);术后3个月ICE组有1例存在3 mm PDL,TEE组有3例存在(3.2±0.3) mm PDL;术后1年ICE组PDL下降至1.8 mm,TEE组仍有1例存在3 mm PDL。⑤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积液、脑卒中、大出血、器械脱位等严重并发症,TEE组1例患者发现器械相关血栓。 结论:基于XR-Star术式ICE引导下的一站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TEE相比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曝光量,其左心耳开口测量结果与透视下测量结果高度相关,术后残余分流方面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