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外科ICU老年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ICU后3个月心理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心理筛查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与早期心理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2—9月心外科ICU转出的240例老年患者,于转出后1周(早期心理筛查)和转出后3个月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后3个月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同时使用ROC探讨量表预测心理症状的准确性。结果:最终210例心外科ICU老年患者完成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后1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测量得分与转出后3个月的测量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525、0.647; P均<0.01)。早期评估的ROC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结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转出后1周内的早期心理筛查结果呈正相关。本研究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心理症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症状调查中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翻译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并分析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症状调查中的信度与效度,为临床应用该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对2019年1—10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23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通过Cronbach α系数和折半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内容效度指数评价量表的效度。结果: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表中每个症状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5~0.968,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0;折半系数为0.699;每个症状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00;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33%。结论:中文版心脏症状调查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症状调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症状调查与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康复运动态度和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康复运动态度和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CABG患者运动康复的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8月于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28例CABG患者为调查对象,于术后1个月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调查问卷、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调查问卷、中文版心脏疾病运动恐惧量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简表进行问卷调查。对CABG患者康复运动态度与依从性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类别的影响因素。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9%(220/228)。结果:潜在类别分析拟合结果表明,220例CABG患者康复运动态度与依从性可分为4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态度优-依从性优组、态度良-运动单一组、态度中-依从性差组、态度差-依从性差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民族、疼痛、运动恐惧、疲乏是影响CABG患者运动康复态度与依从性潜在类别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CABG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态度与依从性具有4种潜在分类,且患者文化程度、民族、疼痛、运动恐惧及疲乏均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医护工作者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提高CABG患者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家庭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在术后接受医院-家庭延续性护理措施后,其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受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接受PCI的121例患者进行调查,选取调查结果有效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估分值、自我管理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出现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整体评估分值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希望水平、卫生服务利用度以及服药依从性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水平更低( P<0.05)。 结论:PCI术后,护理人员若能为患者提供医院-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低不良症状的发生水平,可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广泛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介入术的STEMI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自护能力、疾病认知度、二级预防行为、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评分中的危险因素控制、饮食、药物、运动及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中的定期随访、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提高介入术后STEMI患者自护能力,促进二级预防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群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在4所医院治疗的7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提取症状群。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情绪相关症状群、脏器淤血相关症状群、消化道相关症状群、心脏缺血相关症状群。性别、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和射血分数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个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共同因素( 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的困扰,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患者的症状识别能力,提供症状管理的相关措施,改善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心理状况与疲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困扰、心理状况与疲乏的情况并探讨前两者与疲乏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98例采用心脏衰竭症状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多维度疲乏量表调查症状困扰、心理状况与疲乏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症状困扰得分为(41.78±9.76)分,心理状况总分为(11.66±5.98)分,疲乏得分为(72.21±9.64)分,患者的症状困扰、心理状况均与疲乏呈正相关(均 P<0.01)。 结论:护理人员应制定有效的措施监测及控制症状,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以降低心衰患者的疲乏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后患者早期症状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转出后(ICU后患者)的早期症状网络;辨别网络中的核心症状和桥梁症状,对比综合ICU和心脏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2个亚组的症状网络,分析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8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和CCU转入普通病房3d(±48 h)的成人患者中方便抽样328例.采用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调查表、症状调查问卷(由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疼痛数字评分法组成)对患者进行调查.基于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GLASSO算法构建同期症状网络,计算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对比亚组症状网络的差异,并进行网络的边线准确性和中心性指标稳定性检验.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302份,问卷有效率92.1%.中心性指标计算结果显示,ICU后患者的早期症状网络中,强度最高的是"感到振奋和愉快"(rs=1.145),紧密性最高的是"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仍然有兴趣"(rc=1.851x 10-3),预期影响最高的是"疲劳影响体能"(rE=1.143).桥梁强度前3位的是"心中充满烦恼"(rb=10.392)、"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仍然有兴趣"(rb=10.359)和疼痛(rb=10.221).综合ICU和CCU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的早期症状网络在网络结构(M=0.289)和整体连接强度(GS综合ICU=13.876,GSCCU=13.838;S=0.039)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亚组的中心性指标,除5个症状表现的强度和预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后患者早期症状网络的边线准确性和中心性指标稳定性良好.结论·成人ICU后患者早期的核心症状为焦虑和抑郁,疼痛是桥梁症状之一.综合ICU和CCU患者转出后的早期症状发生情况差异不大.医护人员要关注ICU后患者早期的不适症状,针对性开展干预以提升患者的舒适体验,促进其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慢性心衰患者抑郁情绪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抑郁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84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症状筛查,设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脏功能指标以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抑郁症与心脏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84例慢性心衰筛查出抑郁32例,其中26例轻度,6例中度;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年龄、合并睡眠障碍、受教育年限等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LVEF显著低于非抑郁组,LVES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NYHA分级较非抑郁组更严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睡眠障碍、受教育年限、LVEF、NYHA分级Ⅳ级是慢性心衰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可能与LVESD、心脏功能分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症状与心脏病及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与心脏病及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为改善老年人群精神健康状况及降低心脏病及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的数据,选取其中7 973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广泛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使用SPSS 20.0进行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 973名研究对象中17.7%患心脏病,10.3%患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相比,轻度抑郁症状与心脏病(OR=1.32,95%CI:1.13~1.54)、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OR=1.37,95%CI:1.14~1.65)高风险相关;中重度抑郁症状与心脏病(OR=1.44,95%CI:1.13~1.82)、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OR=2.10,95%CI:1.62~2.73)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焦虑症状相比,轻度焦虑症状与心脏病(OR=1.32,95%CI:1.08~1.62)、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OR=1.32,95%CI:1.04~1.68)高风险相关(P<0.05),但中重度焦虑症状与心脏病或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抑郁和焦虑症状相比,单一抑郁或焦虑症状与心脏病(OR=1.34,95%CI:1.15~1.56)、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OR=1.57,95%CI:1.31~1.87)高风险相关;抑郁和焦虑症状共病与心脏病(OR=1.44,95%CI:1.16~1.80)、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OR=1.56,95%CI:1.20~2.02)高风险相关(P<0.01).结论 抑郁和焦虑症状与老年人患心脏病及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在老年人群中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和恶化,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病和慢性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