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牛、羊、鸡、猪、鹅、鸭),并评估其在肉类食品掺假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6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具有种内保守性、种间特异性的DNA序列(牛16S rRNA、羊COX-1、鸡Cytb、猪COX-1、鹅NADH2、鸭16S rRNA),并设计物种特异性引物,以此构建一个可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该体系进行种属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研究,并进行模拟混合样品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一个可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在非目标物种的DNA中均未有效扩增;在DNA模板量为0.0625~2 ng/μL时,6个物种的扩增产物均能检见.在鸭肉和牛肉混合比例低至0.5%时,仍能检测到鸭肉成分.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准确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食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为我国常见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的掺假鉴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测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性发热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其诊断缺乏金标准,需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与感染性发热、药物性发热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后诊断.如何早期、快速识别肿瘤性发热以及如何缓解肿瘤性发热是目前的诊疗难点及热点.本文针对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性发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鉴别四裂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方法 采集935~1720 nm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的高光谱图像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分类判别.结果 OPLS-DA比PCA分析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HSI和OPLS-DA分析结合可准确识别两种红景天.结论 所用方法可快速、无损地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为红景天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和评估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室出血相关手术编码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室出血是危重的急性脑血管病,多继发于自发性脑出血,且常引发脑积水,手术是治疗脑室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对脑室出血相关手术治疗基本框架虽已确定,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理念的推陈出新,衍生出多种术式,编码时对各种术式的鉴别存在难度.通过依据《全国医疗技术项目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编码规则,总结术式核心理念与编码查找路径比较术式之间的异同并举例.相关编码有脑室血肿穿刺术01.09、脑室血肿清除01.39、脑室外引流术02.21、颅内脑室分流02.22、颅外脑室分流02.31-02.39.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理解相关术式的临床分类,通过编码分类轴心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实际与编码规则进行另编码或省略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低场核磁技术的薏苡仁属地快速鉴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5 个不同属地共25 批次的薏苡仁药材进行原产地快速鉴别.方法 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其体内的水分及脂类特征种类及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结果 本次检测中,5 个不同属地的薏苡仁药材水分及脂类含量相差较小,仅从标准检验无法对其原产地进行鉴别,而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鉴别其原产地,成功率为 100%,每个样品仅需测试2 min,全部样品仅3h完成所有测试.结论 通过非传统分析仪器对中药材原产地进行快速准确鉴别,可促进特色农业良性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理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血液样本在疾病筛查及诊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样品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化学结构信息,可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艾滋病毒感染、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瘤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提示该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疾病的快速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相结合,以定量法分析人外周血样品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等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和95.3%.采用ATR-FTIR光谱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血液样本红外图谱中1 653 cm-1(酰胺Ⅰ带)、1 558 cm-1(酰胺Ⅱ带)、1 506 cm-1(环基)和901 cm-1(磷酸二酯伸缩带)处的特征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血液样本的辨别准确率为8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2%.采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法对乳腺患者血液ATR-FTIR光谱进行识别,其灵敏度与特异度高达92.3%与87.1%此外,ATR-FTIR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方面,如细胞和组织学样本的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等.ATR-FTIR光谱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环境干扰、样本污染等挑战.未来,随着ATR-FTIR光谱技术的优化、发展,其有望在更多疾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肾移植患者需要服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是各类感染的高危人群。罕见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是诊断及治疗的难点,抗生素覆盖病原微生物不准确和血药浓度不足均会影响疗效,增加病死率,及时且精准的鉴定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现阶段病原微生物检测最常见的方法是体液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能够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找到特定感染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可区分急性和既往感染。但体液培养耗时长、灵敏度差、抗生素治疗后送检标本的阳性率更低。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取感染组织标本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PCR难以发现未知病原微生物。免疫抑制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效率亦欠佳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可直接提取送检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快速且客观的检测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广覆盖、无偏倚、无需假设。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和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鉴别诊断中 [3,4]。本文报道1例肾移植患者,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鼻翼及鼻腔丘疹样溃疡形成,双侧眼睑粘膜红肿,CT见两肺大片状及结节样实性密度影,通过mNGS鉴定出马尔尼菲蓝状菌、烟曲霉、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调整抗生素后病情好转,现进行分析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ISCO和MUSE-DW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和复合灵敏度编码的高分辨率扩散成像(MUSE-DW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83例[年龄:48~86(68±8)岁]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资料。根据疾病情况分为非PCa组115例,PCa组68例,其中PCa组又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低危PCa组14例,中高危PCa组54例。分析组间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体积分数(Ve)、表观扩散系数(ADC)和PSAD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值及PSAD鉴别非PCa和PCa、低危PCa和中高危PCa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非PCa组和P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PCa的预测因子。结果:PCa组的Ktrans、Kep、Ve值和PSAD均高于非PCa组,ADC值低于非P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中高危PCa组的Ktrans、Kep值和PSAD均高于低危PCa组,ADC值低于低危P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鉴别非PCa和PCa时,联合模型(Ktrans+Kep+Ve+ADC+PSA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指标[0.958(95% CI:0.918~0.982)比0.881(95% CI:0.825~0.924)、0.836(95% CI:0.775~0.887)、0.672(95% CI:0.599~0.740)、0.940(95% CI:0.895~0.969)、0.816(95% CI:0.752~0.869),均 P<0.05];鉴别低危PCa和中高危PCa时,联合模型(Ktrans+Kep+ADC+PSAD)的AUC高于Ktrans、Kep和PSAD[0.933(95% CI:0.845~0.979)比0.846(95% CI:0.738~0.922)、0.782(95% CI:0.665~0.873)、0.848(95% CI:0.740~0.923),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trans( OR=1.005,95% CI:1.001~1.010)和ADC值( OR=0.992,95% CI:0.989~0.995)是PCa的预测因子( P<0.05)。 结论:DISCO和MUSE-DWI联合PSAD可以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Ktrans和ADC值是PCa的预测因子;Ktrans、Kep、ADC值和PSAD有助于预测PCa的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即时检测对门急诊环境中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处方管理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各种病原所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医生难以早期快速识别并确定病原体诊断,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即时检测的发展在门急诊环境中鉴别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治疗的决策价值,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处方、患儿住院费用成本及抗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效果显著。现简要介绍即时检测对于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处方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参与中国晕厥患者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项目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或住院治疗925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就诊期间晕厥发生情况和病死率,以是否伴发晕厥将患者分为晕厥组和未晕厥组,分析并比较不同心血管急危重症男性与女性患者晕厥发生率,以及是否发生晕厥两组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年龄及病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晕厥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3.03%(28/925)、心律失常2.70%(25/925)、肺栓塞1.51%(14/925)、主动脉夹层破裂1.41%(13/925)、急性心衰0.65%(6/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65, P=0.010)。男性与女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晕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未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岁):66.29±15.64比57.63±14.23,急性心肌梗死(岁):69.55±15.13比62.10±15.75,心律失常(岁):70.48±14.93比60.29±16.31,均 P<0.05〕。晕厥组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晕厥组〔肺栓塞:5.81% (5/86)比0.95%(8/839),主动脉夹层破裂:4.65%(4/86)比0.60% (5/839),急性心肌梗死:4.65% (4/86)比1.19% (10/839),心律失常:2.33% (2/86)比0.95% (8/839),急性心衰:2.33% (2/86)比0.60% (5/839),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2.158,95%可信区间(95% CI)为0.921~4.785, P=0.000〕、肺栓塞( OR=15.391,95% CI为8.904~27.314, P=0.001)、主动脉夹层破裂( OR=13.079,95% CI为6.237~25.509, P=0.000)、急性心肌梗死( OR=18.826,95% CI为10.420~32.921, P=0.000)、晕厥( OR=4.940,95% CI为1.764~9.287, P=0.000)是影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晕厥对患者28 d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60, P=0.000〕,当其截断值为4.12时,敏感度为88.51%,特异度为78.05%,阳性预测值为81.31%,阴性预测值为84.27%。 结论:晕厥是影响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晕厥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快速鉴别诊断急危重症类型,评估猝死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