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怀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通过对怀菊不同部位(花、茎、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怀菊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批次怀菊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库检索、文献查询等方式鉴定分析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韦恩图、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结果 从怀菊不同部位共鉴定出 62 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以及少量脂肪族化合物.花、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 32、42 和 40 个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 17 个,特有成分分别为5、6和16个.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均能将怀菊花、茎和叶分开,其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异性.结论 怀菊花、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怀菊不同部位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河南6个栽培类型药菊内在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综合评价河南种植的6个药菊栽培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为药菊在河南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栽培类型药菊第1茬花,蒸青干燥,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大洋菊(杭菊)、贡菊、怀菊、黄金菊、野金菊、小洋菊(杭菊)6个药菊栽培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标准.结论:不同栽培类型间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来自遗传差异,杭菊引种到河南后内在质量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产地菊花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不同产地、规格的杭菊、亳菊、滁菊、怀菊进行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根据含量的差异探讨品种、栽培地区等因素对菊花含量的影响,为菊花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综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不同规格药用菊花中安徽滁州产区的滁菊质量较佳.结论: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栽培地区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商品规格怀菊花的质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GC-MS技术对4个商品规格怀菊花(大怀菊、小怀菊、小黄菊、珍珠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对分析及建立怀菊花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GC-MS法结合NIST标准质谱图库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然后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验证;采用HPLC法对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溶液的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在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9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2个,主要为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而且,不同商品规格怀菊花挥发油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12批怀菊花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了怀菊花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标定了16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结果显示珍珠菊小于0.9,表明珍珠菊的水溶性成分与其它规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可为怀菊花的商品鉴别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怀菊转录组分析及木犀草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怀菊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探索木犀草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Xten对怀菊离体培养阶段的愈伤组织、芽点、幼苗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怀菊生长发育过程的整个转录水平调控情况及木犀草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结果:经过测序质量控制,共得到83.67 Gb Clean Data,Trinity组装共得到302 379条Unigene,Unigene的总长度为164 773 301.将Unigene序列与NR、Swiss-Prot、GO、COG、KOG、eggNOG 4.5、KEGG数据库比对,获得130 966条Unigene的注释信息.筛选出9条PAL序列、5条CHS序列、4条CHI序列.对组织培养阶段黄酮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13条与木犀草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结论:分析怀菊转录组数据有利于探索木犀草苷的生物合成机制,可为之后通过分子技术调控关键酶基因提高菊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提高怀菊的品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菊花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亳菊、贡菊等不同的道地品种,造就了不同药用菊花的独特品质.本文查阅汉代至清代的代表性字书、本草典籍、地方志,对菊花的名称演变、别名的内涵,亳菊、滁菊、怀菊、杭菊、贡菊的产地源流及变迁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品种药用菊花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贡菊、杭白菊、杭黄菊、滁菊、亳菊、济菊、怀菊、祁菊、川菊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中1995年至2020年关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同一品种药用菊花中无机元素的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建立杭白菊、贡菊、滁菊、亳菊中共有的23种无机元素特征图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品种药用菊花中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Cu、Ga、Pb、Fe、Ba是杭白菊、贡菊、滁菊、亳菊特征无机元素,亳菊、滁菊中Zn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结论 本研究可为药用菊花质量评价和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药用菊花植物形态特征比较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不同种类药用菊花的植物形态特征进行比较鉴别,并对其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形态鉴定法对不同种类叶型、叶长宽比、花序直径、舌状花瓣型及管状花数等指标进行观测;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类型菊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小亳菊、济菊、祁菊及小怀菊植株形态特征相近,而小洋菊、大洋菊、福白菊差异明显,叶长宽比范围为1.16~1.54,福白菊最小,而小洋菊最大.福白菊、小洋菊、大洋菊及滁菊舌状花平瓣,管状花多数,花盘明显;小怀菊、小亳菊、济菊及祁菊舌状花为混合瓣型,花序内具多数膜质小苞片,管状花少见或无;贡菊管状花少,舌状花平瓣,未见混合瓣,花序内苞片偶见.不同类型药材中3种成分总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福白菊、滁菊、济菊、贡菊和杭白菊、祁菊、亳菊、怀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绿原酸成分为各类型中主要不合格指标,10批次样品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低于标准限度值,占比22.7%;5批次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低于限度值,占比11.4%.结论:不同种类菊花植物形态特征及内在质量存在差异,该研究为菊花种类鉴定及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菊花基原、产地及功效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梳理菊花本草沿革,对于其基原、产地及功效进行考证.方法 通过查阅中华医典5.0系统中本草类中药的数据库,发掘整理有关菊花的记载.结果 ①基原:各本草对菊花基原记载均有不同;②产地:菊花有固定的产地,以贡菊、滁菊、怀菊、祁菊为优;③功效:历代本草对菊花功效有诸多记载,总体可概括为"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结论 中药菊花历史悠久,笔者通过考证,明晰了其基原、产地、功效,正本溯源,为现代菊花应用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