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诊护理质量和急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家属S-AI、T-AI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急诊护理质量、急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P<0.05)。 结论: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促进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症状改善,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且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危机管理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预后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危机管理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预后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盐田院区急诊科从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管理组及对照组各80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为管理组提供以危机管理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病情处理效果、护士护理管理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干预前后皮质醇、IL-6水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理组的病情处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管理组各项护士护理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管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管理组干预后皮质醇、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以危机管理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减轻应激反应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急性胰腺炎复发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外科病房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宣教、发放宣教手册以及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的出院宣教基础上,由延续性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每周3次,为期半年的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宣教内容包括胰腺炎疾病相关知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复发先兆等内容,并于每周进行微信在线互动答疑,比较出院后1、3、6个月2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再入院率、再住院天数有无差异。结果:出院后1个月,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11.25%(9/80)、26.25%(21/80),均低于对照组的23.17%(19/82)、43.90%(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5、5.533, 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分别为8.75%(7/80)、21.25%(17/80),低于对照组的23.17%(19/82)、41.46%(3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0、7.670, P<0.05或0.01);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2.18 ± 4.20)、(12.48 ± 4.16)分,均少于对照组的(15.08 ± 4.91)、(15.34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85、-4.638, P<0.05)。 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降低胰腺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平均再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行治疗日期将其分为常规组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复发率、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和患者对相应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路径组患者入院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路径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及梗死后综合征,且路径组患者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对其护理模式的评价,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对其关爱程度等维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其治疗成本,并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并降低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复发率,同时,该模式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急诊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并发症、干预后患者1年内的生存率及再入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发率、48 h病死率,再入院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促进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总结形成36条最佳证据,包括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疼痛管理原则、疼痛评估方式、疼痛给药原则、药物性干预措施、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及疼痛管理的动态监护。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创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科学的方法解决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的疼痛问题,改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6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下14 57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7~12月实施海恩法则指导下的风险防范管理的14 98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将该院急诊科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护理管理问题与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问题的总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5项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海恩法则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明显减少不良护理管理问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检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并探究其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相关文献,提取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以"五位一体"为导向整理指标,经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修订,最终得到"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研究自2020年12月起在儿科急诊应用"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此前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湖南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患儿各选6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急诊急救效果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共开展了2轮函询,第1、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74%、100.00%,专家权威度分别为0.897、0.910,函询意见协调度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02( χ2=39.842, P<0.001)、0.462( χ2=51.027, P<0.001),最终形成的"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44个。观察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五位一体"导向的儿科急诊急救护理指标体系内容较全面、可靠性较强,其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能改善急救效果,提高急救效率,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急诊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我国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8—202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急诊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V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11篇文献。2008—2020年急诊护理工作场所暴力文献的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文量占比38.55%(197/511)。高被引期刊主要来自护理领域,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的被引频次为175次。高频关键词为"workplace violence""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等,突现词为"workplace""abuse""population"等。 结论:为促进我国急诊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的发展,未来研究人员应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关注权威期刊的研究成果。同时应完善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策略,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及保温措施,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保温干预。比较2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自发性低体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急诊科时、入急诊科60 min体温分别为(36.41 ± 0.75)、(36.74 ± 0.65)℃,对照组分别为(35.42 ± 0.80)、(35.54 ± 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914、9.168, P<0.01);观察组入急诊科60 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5.24 ± 2.25)、(13.56 ± 1.02)、(17.45 ± 1.52)s,对照组分别为(39.45 ± 3.42)、(15.12 ± 1.34)、(19.20 ± 1.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802、7.058、6093, 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6.07%(9/56)、(7.32 ± 1.14)h,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18.42 ± 3.20)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32, t值为24.579, P<0.01);观察组寒战、感染、病死率分别为16.07%(9/56)、7.14%(4/56)、5.36%(3/56),对照组分别为51.61%(32/62)、24.19%(15/62)、17.74%(11/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6.393、6.322、4.316, P<0.05或0.01)。 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有助于预防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风险,拮抗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