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患者行脊柱矫形手术的麻醉管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气道变异,是恶性高热的易感人群。脊柱矫形手术的麻醉管理需针对其疾病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脊柱矫形手术的特点制定麻醉方案。文章回顾性分析1例DMD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矫形手术麻醉管理的临床资料,以期为这类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RyR1基因突变先天性肌肉病患儿术后恶性高热诊疗案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性,年龄14岁,主因"颈背部畸形、活动受限7年,进食及呼吸困难10月余"入院。诊断为颈椎前凸畸形;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相关肌肉病,多微小轴空病可能性大;恶性高热易感者。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颈椎后路矫形术。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长10 h,术毕入ICU。患儿苏醒期突发全身肌束颤动,体温骤升至最高39.4 ℃,严重酸中毒、高碳酸血症,血肌酸激酶、血/尿肌红蛋白逐渐升高;恶性高热临床评分63分,明确并发恶性高热诊断。采用静脉输注丹曲林钠,联合物理降温、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间断行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治疗心律失常及谵妄。患儿痊愈出院,转归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例中央轴空病伴恶性高热易感患者的围麻醉期护理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总结 1 例中央轴空病(central core disease,CCD)伴恶性高热易感(malignant hyperthermia susceptibil-ity,MHS)患者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围麻醉期护理管理经验.护理管理要点:通过术前多学科讨论,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一起制定防治围术期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的预案,学习MH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建立详细的物品准备清单及人员分工,完善术前准备.通过麻醉护士在麻醉前、中、后与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协同合作,本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未发生MH,术后随访半年,患者情况稳定,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化学消融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去分化脂肪肉瘤是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差[1-3]. 对于肿瘤体积较大难以获得完整切除,且伴有持续高热及剧烈疼痛等伴瘤综合征去分化脂肪肉瘤,瘤内化学消融联合系统性治疗成为快速减瘤并使巨大肿瘤获得手术切除的重要策略. 本例采用化学消融联合新辅助化疗快速缓解伴瘤综合征,并使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获得手术切除随后序贯放化疗,最终获得完全缓解,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1 812例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发生肝脓肿患者23例中,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经皮穿刺引流(PCD)或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收集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的发病率为1.3%(23/1812),术后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脓肿主要表现,肝脓肿确诊时间平均为介入术后(11.3±3.7)d.消化道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占73.9%.有胃肠道手术史患者18例(78.3%);有糖尿病史者12例(52.2%);患者肝内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者19例(82.6%);在脓肿发生后均有肝功能变差(P=0.024);19例(78.3%)患者动脉造影显示肿瘤为乏血供.患者血培养及脓液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是肝脓肿主要的病原菌.肝脓肿液化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0.4±3.3)d,脓肿液化的时间平均为(15.9±3.7)d.最大脓肿直径的平均为(9.2±2.0) cm.所有患者均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PCD),平均PCD的次数为(3.7±1.7)次.有7例患者存在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CD后再行PTCD.平均肝脓肿引流时间为(3.1±1.7)个月.PCD和PTCD后均未出现感染性腹膜炎及肿瘤破裂,未发现有脓肿穿刺点肿瘤种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8.0±0.7)个月.单纯行PCD的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为(9.0±1.0)个月,而PCD+PTCD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0±0.7)个月,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1).结论 转移性肝肿瘤TACE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手术有关,糖尿病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病灶多发,易发于乏血供伴中央坏死病灶,主要感染细菌为消化道来源,易发胆汁瘤.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脓腔穿刺引流或结合PTCD是此类肝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防治恶性高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高热(MH)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肌肉病,是主要由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所触发的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MH易感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体温急剧持续升高、耗氧量急速增加、CO2大量生成,产生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般的临床降温及治疗措施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最终患者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省无锡市输入性重症疟疾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由按蚊叮咬传播.目前全球约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疟疾传播,我国近年来报道的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现将无锡市人民医院近日确诊的1例出境务工人员输入性疟疾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周某,男,38岁,安徽省人.2018年6月18日晚因高热头痛4d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临床体征:体温38.8℃,急性面容,神志清,精神软,无皮肤瘀点瘀斑,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听诊(-),肝肋下未及,脾脏肋下1 cm,质软,无压痛.血细胞分析:WBC(白细胞)8.3×109/L,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HGB(血红蛋白浓度)162g/L,PLT(血小板计数)25×109/L,CRP(C反应蛋白)150.9 mg/L.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未见异常,胸部CT右肺下叶小结节.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自述从非洲回无锡市,即给其采耳垂血推片镜检,发现成熟红细胞内易见疟原虫环状体,确诊疟疾,血涂片明确为恶性疟(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1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8月经血培养确诊的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患者1 2例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2例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患者中1 1例(91.7%)有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6例,50.0%)、高血压病(4例,33.3%)和冠心病(3例,25.0%)常见;11例(91.7%)存在既往手术(或有创操作)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2例,100%)、畏寒(6例,50.0%)、咳嗽(5例,41.7%)和腹痛(3例,25.0%).发热以急性高热为主,最高体温38.7~40.2℃,发病时间0~96 h,9例(75.0%)合并有淋巴管炎;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和喹奴普丁的敏感率达100%,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为33.3%、33.3%和25.0%.12例(100%)患者给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和手术(或有创操作)史,以急性高热为主要表现,易引起淋巴管炎,治疗上首选青霉素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恶性组织细胞病致骨髓坏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54岁。3个月前,因感全身骨痛,以左髋部为甚,伴间歇性低热,来我院就诊,查Hb100g/L,WBC3.4×109/L,分类正常。骨盆摄片左髋部未见异常。于1986年11月16日住本院外科。入院后,予对症治疗,但骨痛日益增剧,且以左胸、腰椎、左髋部为甚,活动受限。伴高热,曾解黑便1次。化验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故于入院后第8天转入内科。查体:T38.7℃,恶液质,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扪及。胸骨压痛明显,心脏未见异常。肝肋下5cm,脾肋下2cm。左髋关节骨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58g/L,WBC1.6×109/L,中性23%,淋巴49%,嗜碱1%,单核4%,浆细胞1%。异常组织细胞22%,计数100个白细胞见中晚幼红细胞各2个,见到吞噬脂肪之吞噬细胞。血小板70×109/L,RC0.9%。血AKP17U,血培养阴性。大便潜血强阳性,三次两个部位骨髓穿刺基本为干抽。骨髓象见细胞整个结构破坏,破碎的胞核呈嗜碱性,破碎的细胞散在于无一定形状的嗜酸性物质中。诊断骨髓坏死,恶组?骨髓活检:外观呈粉红色,髓质疏松,极易断裂。印片后,瑞氏染色镜下改变同骨髓象。骨髓活检:切片光镜下见骨髓组织内细胞整个坏死,呈现一片红染景象,细胞结构完全消失,仅见细胞轮廓。病理诊断:骨髓坏死。骨盆摄片见左股骨上段粗隆下有一境界不清之密度减低区,疑骨质破坏。腹部B超:肝脾肿大,腹主动脉旁,胰腺上方见一直径1.5cm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恶阻?骨髓坏死。给予抗生素、输新鲜血等治疗,但高热稽留,病情迅速恶化,于入院第13天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医疗中恶性高热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在有易感体质的患者中,由麻醉药或其他因素所诱发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临床变化的特定性疾病.该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好发于青少年,可伴有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由于各类麻醉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该病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MH的治疗手段有其特殊性,误诊和误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制定口腔医学中MH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目的,是希望广大口腔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警惕MH的发生,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