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地区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害控制手术—重症创伤管理—创伤康复"一体化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通过创伤回顾审核及构建创伤数据库推动创伤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规范救治和持续改进使笔者医院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仅为4.88%.创办"惠州市初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班"、"惠州市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班",向基层医院推广笔者医院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体系,总体提高全市严重创伤综合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评估与预警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广东省各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输入风险,并进行短期风险预警。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5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其他各省报告病例数及百度迁徙指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累计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对输入风险指数与病例报告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滞后时间,最后根据风险指数划分疫情输入风险等级。结果: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347例,90.0%的病例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平均每天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为44.03。在各市的输入风险来源中,湛江市的最大风险来自海南省,其他市均来自湖北省,广东省的相邻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广东省滞后4 d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与每日新增病报告例数的相关性最高( r=0.73)。各市累计4 d的风险预警显示,未来4 d东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惠州市具有高输入风险,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38.85、21.59、11.67、11.25、6.19和5.92,最高风险仍来源于湖北省。 结论: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湖北省和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是输入疫情的主要省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罕见型β基因簇大片段纯合缺失病例的诊断及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因诊断1例β基因簇大片段纯合缺失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广东惠州地区71 001份外周血样本,针对可疑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样本加用裂缝聚合酶链反应(Ga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Gap-PCR)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其基因分型,用统计学R软件比较分析血液学特征。结果:检出89例β基因簇中国型 Gγ( Aγδβ) 0缺失基因分型(检出率为0.13%),其中中国型 Gγ( Aγδβ) 0缺失杂合子70例,中国型 Gγ( Aγδβ) 0杂合缺失复合α地中海贫血18例, Gγ( Aγδβ) 0缺失纯合子1例。建立13 683例正常对照组,与杂合子携带者的6组血液学参数相比较,箱线图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诊断出的1例 Gγ( Aγδβ) 0缺失纯合子临床表型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bF值100%。 结论:惠州地区人群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基因型的携带率高,血液学HbF值明显升高,应重视筛查,选择性行罕见型检测,防止漏诊或误诊,指导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整合资源模式在惠州地区青光眼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整合资源模式在惠州地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培训惠州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及规范的诊疗制度。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484人(968眼)进行情况眼筛查。结果:其中男169人(338眼),女315人(630眼),年龄范围40~90岁,平均(58.26±19.10)岁。周边前房角狭窄者39眼,中深前房者327眼,深前房者602眼,可疑青光眼为9人(15眼),最终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为7人(13眼),惠州地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为1.45%。结论:整合资源转诊筛查模式可有效地筛查出惠州地区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特征,且学习曲线短,节约成本,便于在乡镇卫生院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以及病因在性别、季节、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点,初步了解惠州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为慢性咳嗽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地区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以《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中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为指导,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慢性咳嗽专科门诊就诊的10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并通过病因治疗与疗效评估(包括视觉模拟评分、咳嗽症状积分、莱切斯特咳嗽问卷)进一步确证。结果:在104例有效病例中,单一病因80例(76.9%),双重病因19例(18.3%),三重病因2例(1.9%),3例(2.9%)病因不明;包括复合病因在内的10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占35.6%(37/10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占26.9%(28/104)、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占22.1%(23/10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10.6%(11/104)、变应性咳嗽占1.9%(2/104)、原因不明2.9%(3/104);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在性别、季节、年龄段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ERC、UACS以及CVA是引起本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复合病因在内,上述病因占慢性咳嗽总病因的85%。本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在性别、季节、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惠州地区及周边城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惠州地区及周边城市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12月20 934例新生儿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13个易感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在20 934名新生儿中共检出突变携带者760例(3.63%),其中纯合/复合杂合突变和线粒体均质/异质突变携带者共62例(0.29%)。对5个异常病例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发现3人携带 GJB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人携带 CDH2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结论:耳聋基因筛查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听力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筛查范围需不断更新,同时不断完善技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产ESBLs株分子流行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调查分析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子流行机制,阐明不同耐药基因介导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血流感染住院患者中分离的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50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表达情况,并选取部分扩增阳性产物外送测序,分析其基因亚型及对应耐药性.结果 50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中有45株菌携带有blaCTX-M基因,占比90.00%(45/50),30株菌携带有blaTEM基因,占60.00%(30/50);CTX-M基因中16株为CTX-M-1亚群,占35.56%(16/45),29株为CTX-M-9亚群,占64.4%(29/45).未检出blaSHV基因.经测序,CTX-M-1亚群以CTX-M-15为主,CTX-M-9亚群以CTX-M-14亚型为主.CTX-M-9组菌株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CTX-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惠州地区ESBLs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耐药基因以CTX-M型为主,且以CTX-M-9亚群为主要类型,而CTX-M-9亚群以CTX-M-14亚型为主,CTX-M-14亚型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CTX-M-1亚群及CTX-M-15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胎儿卵圆孔通道血流检测在惠州地区产前超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胎儿卵圆孔通道血流检测在惠州地区产前超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600例孕妇,并以在检查中首次发现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征象的胎儿为观察组(n=7),另按1∶10比例纳入同期孕周的健康胎儿为对照组(n=70).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关系,并对观察组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600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首次发现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的胎儿有7例,占1.17%.观察组中7例卵圆孔通道内径均小于3 mm,且以房间隔右向左细窄分流为主,而右心系统均不同程度扩大,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血流速度均>40 cm/s.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胸比、RA/LA、RV/LV、MPA/AO、动脉导管最窄处内径、房间隔分流束宽、动脉导管收缩均与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独立有关(P<0.05).7例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胎儿中,2例出生后因主动脉缩窄手术,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仅3例胎儿出生后恢复正常.结论:胎儿卵圆孔通道血流检测在产前超声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价值,对于早期发现卵圆孔通道血流受限的胎儿给予吸氧及选取最佳的分娩时间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与COVID-19肺炎的CT影像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与疫情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影像特征并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惠州地区2022年12月-2023年1月及2020年1月-2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及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患者,包括近期组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102例和初期组COVID-19肺炎患者59例.两组病例在肺部病灶数目、支气管充气征象和伴有胸膜增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近期组病例中肺部多发病变比例(88.3%)较初期组(70.8%)上升,但多发病灶中呈弥漫性分布比例(8.1%)较初期组(18.1%)下降.近期组出现病变支气管充气征比例(11.8%)较初期组(33.9%)下降;近期组出现胸膜增厚比例(49.0%)较初期组(23.7%)上升.余两组病例在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伴有血管增粗及胸腔积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与疫情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不确定性较高,难以预测和防控,严重威胁流域生态安全、人群健康乃至社会稳定.本研究以东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基于"多风险源(危险性)-多胁迫因子(联合暴露)-多风险受体(脆弱性)-生态风险"的风险传递框架,运用贝叶斯网络,计算东江下游流域突发性Cr6+-Hg2+复合污染生态风险,概率化表征风险不确定性,进而提出流域风险防控与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东江下游深莞惠地区67家涉重金属风险源均会对其子流域造成生态风险,惠州市的生态风险明显高于深圳市和东莞市;(2)东江下游西枝江子流域的生态风险最为显著,其次是东江下游干流子流域和东江下游河网区子流域;(3)基于敏感性分析,"河流水体脆弱性"是造成东江下游流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东江下游流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