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 CI:41.9%~48.9%),男性[46.2%(95% 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 CI:41.1%~48.2%)],城市[54.3%(95% 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 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 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 CI:9.7%~13.4%),女性[12.8%(95% 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 CI:8.6%~12.0%)],城市[14.6%(95% CI:11.7%~17.4%)]高于农村[8.3%(95% 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 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18~79岁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个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人口学信息、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睡眠时长及问题、血清学指标,构建复杂抽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与血清HbA1c的关联。结果:纳入11 608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43.36±15.27)岁,睡眠时长为(7.49±1.29)h/d,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每周≥3 d存在打鼾/窒息、入睡困难、觉醒≥2次、早醒或服用安眠药)比例为47.38%,血清HbA1c中位数为5.30%。血清HbA1c水平随着睡眠时长出现显著波动( F=413.06, P<0.01);不同年龄组间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血清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8.3, 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存在≥1种睡眠问题的人群血清HbA1c水平高于无睡眠问题者( U=15.11, 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后,无论性别,存在≥1种睡眠问题( OR=1.21,95% CI:1.03~1.41)和打鼾/窒息与HbA1c≥5.7%有关( OR=1.37,95% CI:1.16~1.61),<60岁人群睡眠问题与HbA1c水平较高有关。 结论:成年人睡眠过长、过短及打鼾/窒息影响血清HbA1c水平,<60岁对象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以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年男性吸烟和身体活动不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成年男性吸烟和身体活动不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联。方法:基于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在南京市12个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1 098名年龄≥18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身体活动情况和慢性病相关指标信息。结果:在29 848名成年男性有效样本中,从不吸烟者、现在吸烟者和已戒烟者比例分别为59.6%、37.2%和3.2%,身体活动量<600代谢当量(MET)-min/周(身体活动不足者)和身体活动≥600 MET-min/周(非身体活动不足者)比例分别为18.8%和81.2%。从不吸烟者、现在吸烟者和已戒烟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4.7%、34.0%和43.8%,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8%、12.3%和16.5%,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6.8%、36.1%和41.9%;身体活动不足者和非身体活动不足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3%、30.9%,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9.9%、12.3%,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7%、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年男性中现在吸烟者的高血压( OR=1.164,95% CI:1.086~1.248)、糖尿病( OR=1.324,95% CI:1.207~1.452)、血脂异常( OR=1.291,95% CI:1.216~1.371)患病风险高于从不吸烟者。身体活动不足者高血压( OR=1.452,95% CI:1.331~1.583)、糖尿病( OR=1.170,95% CI:1.041~1.315)、血脂异常( OR=1.245,95% CI:1.158~1.338)患病风险高于非身体活动不足者。以从不吸烟且非身体活动不足者为参照,现在吸烟且身体活动不足者有最高的高血压( OR=1.749,95% CI:1.550~1.974)、糖尿病( OR=1.363,95% CI:1.165~1.595)、血脂异常( OR=1.614,95% CI:1.461~1.782)患病风险。 结论:吸烟和身体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现在吸烟且身体活动不足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加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12 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18~39岁)及老年人(60~79岁)较高,中年人(40~59岁)服用率低的现象( χ2=54.09, P<0.001);除70~79岁年龄段,其他各年龄段女性服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三高”患者,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患者( P<0.05);相比于未服用者,营养素补充剂服用者对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健康指南推荐每日食用盐克数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人群特征包括女性、60~79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于城区、身体活动不足、存在睡眠问题、主动体检、高血压患者成功控制血压和知晓吸烟健康危害知识( P<0.05)。 结论:北京市18~79岁居民的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素养有关,应关注并正确引导重点人群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 结论: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高)的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以134 950名≥4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居民三高患病及共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6.0%(95% CI:45.1%~47.0%)、19.5%(95% CI:18.7%~20.2%)、43.3%(95% CI:42.3%~44.4%);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共病率分别为12.3%(95% CI:11.7%~12.8%)、22.8%(95% CI:22.1%~23.4%)、11.6%(95% CI:11.1%~12.0%);三高共病率为7.6%(95% CI:7.2%~8.0%)。这些共病率均随年龄、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东北及华北地区较高( 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C血症的共病率为1.9%(95% CI:1.7%~2.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共病率为1.6%(95% CI:1.4%~1.7%),女性均高于男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增长、城市、超重/肥胖、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每日静态行为时间≥5 h和每日睡眠时间<7 h是三高共病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三高共病情况较常见,且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综合防控、“三高共管”是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关键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0%、34.1%和33.1%,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为了指导基层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中华医学会指导下,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糖尿病相关领域及基层医疗卫生专家共同制定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本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旨在进一步推动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同质化与规范化。本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群包括辖区内18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基本要求、健康管理流程、诊断、治疗、急性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慢性并发症检查、中医药防治、转诊及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血糖检测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18岁居民的血糖检测情况,为健康中国行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血糖检测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及腰围等信息;采集所有个体的空腹静脉血测定FPG,自报无糖尿病病史者测定服糖后2 h血糖。完成调查且相关信息完整的177 9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果进行复杂加权后,比较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血糖检测率。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新检出血糖升高的居民12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32.0%(95% CI:30.5%~33.5%)、39.5%(95% CI:37.4%~41.6%)、43.8%(95% CI:41.0%~46.4%),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已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为89.6%(95% CI:88.4%~90.8%),女性高于男性,西部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调查人群中未患、患1、2、≥3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人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19.6%(95% CI:18.4%~20.7%)、41.8%(95% CI:40.1%~43.5%)、58.9%(95% CI:57.0%~60.7%)、71.9%(95% CI:69.0%~74.9%),血糖检测率随共病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P<0.001);未患、患1、2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检测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3种主要慢性病的居民血糖检测率女性高于男性( P<0.001),其他分组血糖检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我国成年居民检测血糖的行为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糖,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及三种不同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浙江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etS)的流行特征,比较不同诊断标准在浙江省成年居民中应用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浙江省10个国家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点的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慢性病患病等情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和比较浙江省成年居民在不同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结果:共纳入成年居民5 369人,男性2 411人,女性2 958人。采用JIS、CDS和IDF诊断标准MetS的患病率依次为33.62%、25.32%和24.25%。IDF标准和JIS标准诊断的一致率最高,为89.11%,Kappa值为0.768( P<0.001);IDF标准和CDS标准的诊断一致率次之,为84.53%,Kappa值为0.631( P<0.001),JIS标准和CDS标准的一致率最低,为83.17%,Kappa值为0.621( P<0.001)。CDS诊断标准下,MetS的患病率与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有关。 结论:浙江省成年居民MetS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IDF标准和JIS标准诊断MetS的一致性最高,应加强对MetS的筛查,尽早发现高危人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 χ2/ 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 OR=0.693 ,95% 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 OR=0.628 ,95% 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 OR=0.438 ,95% 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 OR=1.056 ,95% 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