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卒中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重症卒中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RF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且接受肠内营养支持>72 h的卒中患者。RFS定义为开始营养支持后72 h内新发的低磷血症,即血磷<0.65 mmol/L且较基线值下降>0.16 mmol/L。通过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209例重症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5岁[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53~72岁],男性154例(73.7%);脑梗死136例(65.1%),脑出血73例(34.9%)。基线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5分( IQR 11~20分),中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 IQR 6~12分),中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16分( IQR 11~20分),中位重症患者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 in Critically Ill, NUTRIC)评分3分( IQR 2~5分),中位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4分( IQR 3~6分);基线中位血磷1.05 mmol/L( IQR 0.90~1.19 mmol/L)。共34例(16.3%)发生RFS。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3.565,95%置信区间1.150~11.053; P=0.028)和SOFA评分较高(优势比1.246,95%置信区间1.077~1.442; P=0.032)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RFS。 结论:RFS在重症卒中患者中并不罕见,男性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更易发生R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32例(给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营养状态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34.33±4.19)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33.14±4.28)分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4.229、4.376,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前白蛋白(PA)(289.43±32.09)mg/L、白蛋白(ALB)(41.28±5.13)g/L及血红蛋白(Hb)(112.67±12.88) g/L依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146、3.365、3.582,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胃泌素(GAS)(104.32±11.29)μg/L、瘦素(Leptin)(6.13±0.86)μg/L均依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长抑素(SS)(47.39±5.3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412、3.045、4.101,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16.32±1.73)分、生理评分(14.86±1.85)分、环境评分(17.26±2.03)分、社会关系评分(18.21±2.57)分均依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5±1.53)分、(12.59±1.79)分、(14.88±1.97)分、(16.12±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391、3.817、3.372、3.041,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75%(6/32)明显低于对照组40.63%(13/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34, P<0.05)。 结论: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与营养状态,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B组根据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E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心肺功能变化,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B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增加幅度分别为(9.91±0.60)g/L、(7.6±0.58)g/L、(30.07±4.65)mg/L、(15.43±1.18)g/L明显高于A组(5.69±0.80)g/L、(4.20±0.47)g/L、(15.97±3.05)mg/L、(6.70±0.49)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浆乳酸(LA)降低幅度分别为(39.07±5.55)mg/L、(1.24±0.22)ng/L、(1.11±0.13)mmol/L明显高于A组(18.94±3.18)mg/L、(0.58±0.17)ng/L、(0.70±0.0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N端-型脑尿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 2)/吸入氧分数(FiO 2))升高幅度分别为(25.17±1.71)mmHg、(231.53±5.39)%明显高于A组(12.17±1.59)mmHg、(164.60±5.66)%,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降低幅度(25.26±1.66)mmHg明显高于A组(20.11±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分别为(10.17±0.46)d、(15.70±0.23)d低于A组(12.30± 0.64)、(17.93±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早期肠内喂养相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重症患者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 探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50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CHF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标(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肠道菌群β多样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胆汁酸(B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记录CHF患者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HF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及其代谢产物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Chao指数、Ac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对照组与CHF组样本基本分别聚集在不同象限,且样本间多样性差异较大(32.91%比11.93%;R2=0.276,P=0.026).CHF组TMAO、BA水平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Chao指数、Ace指数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CHF患者TMAO、BA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负相关(P<0.05);CHF患者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多样性差异增大,肠道菌群代谢异常,且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及其代谢产物异常均会加重患者心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的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50.3±9.9)岁(范围:44~72岁)。A型主动脉夹层(TAAD)9例,B型主动脉夹层(TBAD)1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仅SMA真腔重度狭窄或闭塞;Ⅱ型,降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分离型);Ⅲ型,SMA上段胸腹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延续型)。根据影像学分型不同采用相应的SMA腔内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24例患者中,Ⅰ型17例(70.8%),Ⅱ型4例(16.7%),Ⅲ型3例(12.5%)。14例Ⅰ型患者采用TEVAR加SMA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Ⅰ型及1例Ⅱ型患者仅行SMA重建(1例慢性TAAD患者行髂动脉-SMA旁路术治疗);3例Ⅱ型及3例Ⅲ型患者采用降主动脉联合SMA裸支架植入术;同期或二期行部分小肠切除术5例(20.8%)。住院期间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6.7%,其中2例患者死于严重肠缺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随访(46±9)个月(范围:13~72个月),期间2例患者死亡,均与肠缺血无关。患者的5年期免于再干预生存率为86.1%,5年期累积生存率为82.6%。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风险大,针对不同临床场景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缓解肠缺血,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同部位急性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 72 h腹水培养结果,ICU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最大剂量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及需要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以及28 d预后等。以屈氏韧带为界,将胃、十二指肠穿孔者纳入上消化道组,将空肠、回肠、阑尾、结肠及直肠穿孔者纳入下消化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结果: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3例,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组腹水培养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45.5%)、屎肠球菌(18.2%)及大肠埃希菌(18.2%);下消化道组大肠埃希菌(46.2%)及屎肠球菌(30.8%)为主要致病菌。上消化道组与下消化道组在PCT、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NE最大剂量及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μg/L):17.69(3.83,26.62)比32.82(4.21,100.00),ICU住院时间(h):149.0(102.5,302.0)比115.5(30.8,214.5),机械通气时间(h):106.0(41.5,183.0)比57.5(25.0,122.3),NE最大剂量(μg·kg -1·min -1):1.2(0.5,2.0)比0.7(0.5,1.2),NE总使用时间(h):72.0(21.0,145.0)比26.5(18.0,80.5),均 P<0.05〕,而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30.0(24.5,35.0)比28.0(25.0,33.5),10.67±4.14比9.50±3.33,均 P>0.05〕。与下消化道组比较,上消化道组患者更易发生AKI(78.8%比53.3%, P<0.05)以及需要接受CRRT治疗(39.4%比16.7%, P<0.05),但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比43.3%, P>0.05)。 结论: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等特征不尽相同。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更常见真菌感染,休克程度更重,更易发生AKI及需要CRRT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也更长;而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T升高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骨骼肌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对骨骼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分析两例COVID-19患者骨骼肌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发现,其中1例来自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患者腓肠肌穿刺标本,另1例来自血栓形成所致左下肢截肢的标本。结果:患者均出现肌肉疼痛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生化指标异常,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病理改变较轻微,在所检查的两个肌肉病例中未发现明显的急性组织学改变或炎症。1#患者的病理显示主要是散在的肌纤维萎缩,而2#患者则出现肌纤维坏死和轻微炎症。CD68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1#患者鉴别诊断包括慢性神经肌肉疾病,2#患者则存在血栓形成引起的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结论:两例COVID-19患者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临床证据和病理改变表明SARS-CoV-2与肌肉组织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作用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慢性肠衰竭的诊断与营养管理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慢性肠衰竭是一类以长期宏量营养素和(或)水和电解质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为核心的临床危重疾病,具有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异质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文章综述了目前对于慢性肠衰竭定义的认识,并以短肠综合征为重点阐述了目前对此类疾病的营养管理原则,以期促进慢性肠衰竭在我国的合理临床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the 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 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科病区(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连续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4 h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分级、临床衰弱评分(clinical frailty score, CFS)、mNUTRIC评分以及ICU住院时间、脏器支持情况。根据有无发生CCI将患者分为CCI组与快速康复(rapid recovery, RAP)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其中14例(15%)在入住ICU一周内死亡,37例(41%)快速康复,40例(44%)发展为CCI。CCI组年龄、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CFS评分、机械通气与血液滤过比例显著高于RAP组(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独立危险因素,现患比为1.503(95% CI:1.007~2.244),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95% CI:0.592~0.805)。 结论: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CCI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检索出有关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研究,检索时段为从各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12月,系统评价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的改变。结果:共纳入10篇关于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β-多样性改变明显,粪杆菌属、布劳特菌属、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厌氧棒状菌属丰度降低,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韦荣球菌属、肠杆菌属丰度升高。慢性心衰患者增加的微生物功能模块是色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脂多糖合成等,且与氧化三甲胺生成相关的细菌基因明显增加,与生成有益性代谢物丁酸盐相关的细菌基因减少,有害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