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32例(给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营养状态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34.33±4.19)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33.14±4.28)分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4.229、4.376,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前白蛋白(PA)(289.43±32.09)mg/L、白蛋白(ALB)(41.28±5.13)g/L及血红蛋白(Hb)(112.67±12.88) g/L依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146、3.365、3.582,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胃泌素(GAS)(104.32±11.29)μg/L、瘦素(Leptin)(6.13±0.86)μg/L均依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长抑素(SS)(47.39±5.3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412、3.045、4.101,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16.32±1.73)分、生理评分(14.86±1.85)分、环境评分(17.26±2.03)分、社会关系评分(18.21±2.57)分均依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5±1.53)分、(12.59±1.79)分、(14.88±1.97)分、(16.12±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3.391、3.817、3.372、3.041,均 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75%(6/32)明显低于对照组40.63%(13/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34, P<0.05)。 结论: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与营养状态,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7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心外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心功能、应对方式、不良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水平、皮质醇、肾上腺素〕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而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小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而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促使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在疾病认知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低于对照组( P<0.05),而两组经济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干预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9% vs. 20.0%, P<0.05)。 结论: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降低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和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失眠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失眠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弹性〔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精神状态〔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结果: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ISI评分、PSQI评分、消极应对评分、BPR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RISC评分、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失眠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积极心理学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积极应对疾病,改善精神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知-存在团体护理联合同伴心理关怀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护理联合同伴心理关怀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26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病例均分为两组,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存在团体护理联合同伴心理关怀干预,均持续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心理应激、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认知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作息规律、健康行为和治疗态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PSQI、一般自我效能和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交往和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认知-存在团体护理联合同伴心理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提高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团体组( n=43)。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团体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团体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且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策略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弹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策略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弹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策略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弹性、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应对方式的得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CD-RIS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且护理组自强、坚韧、乐观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儿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护理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进行基于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策略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弹性,缓解负面情绪,面对各种事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对住院耐药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对住院耐药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住院耐药结核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137例.对照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护理,研究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面对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回避、屈服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支持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社会支持的得分增加更明显(P<0.05);研究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SPBS总分分值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可改善耐药结核病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医学面对应对方式,缓解自我感受负担程度,且联合团体治疗护理效果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老年人心理社会干预与心理健康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社会支持相关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效益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来自西班牙、智利、加拿大、芬兰、英国、韩国和美国,主要来源于精神病学、老年人心理健康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年之后.研究对象年龄60~80岁,共1 258例.干预方式包括普拉提、正念训练、行为激活、认知刺激、日常困难问题解决训练、疼痛和抑郁症状管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协调、团体运动锻炼(如循环训练、踏板训练或橡皮筋训练)、水上运动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120 min,每周1~9次,低~高强度,持续4~64周;干预场所包括体育场馆、社区卫生保健中心、老龄化服务机构;干预人员包括运动治疗师(瑜伽)、心理学家、健康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所有干预都在有监督的情况下执行.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自我效能;减轻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抑郁情绪或孤独感;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社会融合感,显著改善疼痛等.结论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干预或支持、社会干预或支持、心理社会干预)、心理健康相关的干预(身体活动干预)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与福祉4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银屑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体象障碍及自尊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象障碍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评分、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银屑病患者自尊水平,改善体象障碍,也能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