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程锦国主任医师从慢惊风论治小儿抽动障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抽动障碍因其症状特点常就诊于眼科。程锦国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尤其是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小儿"慢惊风"之病因病机一致,二者均以土虚木乘,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生痰动风为主要病理表现,惊风、抽搐为具体体现形式。同时程锦国主任医师认为在治法和方药方面亦有可借鉴治疗慢惊风之经验,或自制疏肝健脾、化痰熄风方;或视病机之不同灵活组方,累获良效。现结合医案总结了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程锦国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气运痰消动自制"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抽动障碍(TD)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形式,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属"肝风""慢惊风""瘈疭"等范畴.马丙祥教授认为气机逆乱则内风窜行引发抽动,风痰鼓动阻遏咽喉则发声频作,内陷蒙蔽心窍则秽语不识人,经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提出"气运痰消动自制"的见解,指出在TS治疗方面应结合儿童"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点,以"畅肺气、和肝脾、清心窍、壮精气"为主要治疗手段,梳理气机以除痰熄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吴谦《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惊风治法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惊风为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之一,"心藏神,心病故主惊也;肝属木,肝病故主风也".吴谦认为惊风多由于心肝有热,久用寒凉或是土虚木旺,其在《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一中有具体论述:认为小儿急惊风多见心肝火旺、热极生风,治宜清肝热、镇肝风,但避免过用寒凉之药损伤脾胃.脾肾阳虚可致慢惊风、慢脾风;慢惊风治在温脾肾、培元气;慢脾风速在补脾土、回阳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旴江方书《济世碎金方》儿科疾病用药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明代旴江名医王文谟,精于临床,通晓诸科,撰有《济世碎金方》一书,该书是我国最早反映民间走方医治疗经验的方书.书中除载有王氏家传秘方外,还收载了大量民间走方医之验方及奇术,其中包含诸多治疗小儿惊风、泄泻、霍乱吐泻、疳积、痘疹的验方.该书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凉泻法治疗急惊风、温补法治疗慢惊风;运用奇方验方治疗泄泻、霍乱;治疗疳积重在顾护脾胃;运用温补法治疗痘疹.该书组方用药既体现了民间走方医的用药特色,同时反映了旴江流域独特的地域医学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柴芩温胆汤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发性抽动症又名多发性抽搐,图雷特综合征(Gillesde Tourette's syndrome),简称T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遗传性神经精神障碍[1].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古代文献中有类似描述,但无此病名,但可归于慢惊风、瘛瘲、抽动、惊惕、肉瞤、肝风证的范畴[2].多发性抽动症,以慢性、多发性、波动性运动肌肉快速的抽搐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并伴发有不自主发声、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好发于2~12岁,且患儿病程迁延,能够自行缓解,但也可能逐渐加重[3].当今,西医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采取的主要是泰必利等药物治疗,但其对部分病情加重者而言效果一般,并且用药疗程长,而且容易复发,临床的依从性较差[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桂贤运用柴芍六君汤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桂贤教授临证时总以顾护脾胃,重视气机升降为要.柴芍六君汤本为主治慢惊风之方,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肝脾之功.但经过李桂贤教授在原方基础上或化裁,或以此方为基础合用他方,将之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妇科、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收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求是》小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学求是》3卷,光绪六年(1880)至十一年(1885)间江阴吴氏陆续刻成,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改题为《吴东旸医书三十二种》,或由此误以为丛书.1991年版《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下称《联目》)于“丛书合刻门”载《医学求是》附《医案》,以初集10种、2集21种共31种为子目,一一载列其名;《中国医籍大辞典》(下称《大辞典》)载录于“综合性医书”类,2集,载其31篇名.《联目》《大辞典》又以其中《小儿痦疹说》《小儿痘疹论》《小儿急慢惊风论》《录生生子血证治案》《春温治案》5篇医论作为5书,各立专条载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宜瑞从风痰辨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认为跟遗传、神经递质平衡、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1],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它行为症状[2-3].本病在中医书籍中未见专门的记载,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瘛疭、筋惕肉瞤、肝风、慢惊风等范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普济方》乌头类中药儿童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乌头类中药药理活性广泛,但其临床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普济方》是我国最大的方书,分析与研究《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总结乌头类中药儿童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乌头类中药在儿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建立乌头类中药处方数据表,统计与分析方剂中的乌头类中药、剂量、剂型、适应症及炮制品等.结果:共收集《普济方》婴孩篇中含附子、川乌、草乌、乌头、天雄5种乌头类中药方剂总计300首,64.45%的处方以附子入药.治疗疾病种类涉及13种,主要是诸风、惊风(包括急慢惊风、慢脾风等)、吐泻、下痢、大小便淋秘等.乌头类中药用药剂量在3 g以下的方剂占有记载剂量的95.10%,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以内服剂型为主,且48.33%为丸剂,同时丸剂用药剂量高于散剂、汤剂.使用炮制品的方剂有169首,占54.17%,采用特殊服法的方剂有170首,“米饮服”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占《普济方》比例较少,用药剂量较轻,且不同方剂剂型用药剂量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在儿童方剂中的应用,临床应从辨证遣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注重配伍、服药禁忌,加强临床用药监护等方面建立乌头类中药临床用药警戒,为儿童安全、有效地合理使用乌头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惊风病名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惊风”一词,历经千年而沿用至今.宋代《太平圣惠方》开始将惊风与痫证区别开,并载有急惊风、慢惊风之病名,后世均遵此说,沿用惊风之名.本文从历史沿革、各医家对“惊风”病名之辨以及病名分类3个方面论述惊风之病名,望对各位医家研究惊风一病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