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舒适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血氧饱和度(SaO 2)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舒适度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增强其肺功能,提高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对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肺去神经技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尽管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吸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面临急性发作风险(GOLD分级D组)。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慢阻肺的新技术——靶向肺去神经技术(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TLD),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该技术的理论基础、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的差异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double-negative T lymphocytes,DNT)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142例和哮喘患者101例为观察对象。将慢阻肺组患者进一步分为稳定组(62例)和急性加重组(80例),哮喘组患者分为稳定组(48例)和急性发作组(53例)。同期随机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NT细胞,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合并症、淋巴细胞计数(L值)、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 3+值)、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 4+值)、CD8 +T淋巴细胞计数(CD 8+值)及DNT值等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对照组、慢阻肺组和哮喘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合并症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组和急性加重组患者淋巴细胞L值、CD 3+淋巴细胞、CD 4+淋巴细胞和CD 8+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6.863、7.255、5.069、3.335, P值均<0.05)。与哮喘急性发作组相比,对照组和哮喘稳定组淋巴细胞L值、CD 3+淋巴细胞和CD 8+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49、4.587、4.761, P值均<0.05),CD 4+淋巴细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组、急性加重组、哮喘稳定组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DNT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8±60.95)比(27.36±23.07)比(28.44±21.55)比(43.26±25.75)比(38.30±21.25), F=26.962, 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慢阻肺稳定组、急性加重组DNT表达分别较哮喘稳定组、急性发作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0、0.043);慢阻肺稳定组与急性加重组,哮喘稳定组与急性发作组DNT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NT的降低参与了慢阻肺和哮喘的发病过程,在慢阻肺和哮喘的鉴别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药共管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治疗,长期规范的吸入用药是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核心。但在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管理过程中,其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偏低、且治疗依从性差。此外,慢阻肺患者常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而这些合并症常涉及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用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基于药师参与其他慢病管理的有关经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及广东省药学会邀请呼吸学科的医师和药师,根据我国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医师-药师协作管理模式,通过医师和药师共同讨论制定了稳定期慢阻肺医药共管专家共识。旨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急性发作率,最终提升慢阻肺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ACOS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单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间隔时间、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射血前期(LPEP)、等容收缩时间(ICT)]、气道炎症指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2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Raw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间隔时间和Gaw均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PEF和FEV1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T均显著延长(P<0.05),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LPEP和ICT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SLP、ECP和FeNO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ACOS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培土生金法探讨六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p-P38MAPK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六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12例COPD肺脾气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君子汤治疗,每疗程为7 d,共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慢阻肺临床问卷(CCQ)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和p-P38MAPK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73.21%(41/56),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C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FVC、FEV1、FEV1/FVC、6MWD的升高幅度及对CCQ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p-P38MAP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2/56),对照组为7.14%(4/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为(0.68±0.12)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0.3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君子汤治疗COPD肺脾气虚型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p-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缓解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急性发作次数,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AECOPD合并共病性失眠患者使用温胆汤对呼吸抑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温胆汤改善胆郁痰扰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共病性失眠问题时对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将40例AECO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及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胆汤口服.比较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指数(PSQJ),血气分析数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PSQJ)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PO2明显改善、P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可有效改善胆郁痰扰型AECOPD患者的睡眠状况及血气分析数值,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及呼吸抑制加重情况,可以安全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慢阻肺防控体系对慢阻肺患病率、知晓率及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在社区基层中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防控体系,就该体系对慢阻肺患病率、知晓率及准确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2022年1-12月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和中山市三角、东区等14个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年龄≥40岁的1 000例居民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实施前(2022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共500名居民)、实施后(2022年7-12月在常规管理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慢阻肺防控体系,共500名居民).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慢阻肺患病率、慢阻肺筛查准确性、慢阻肺知晓率;同时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住院次数和总体医疗费用.结果 实施后居民的慢阻肺患病率低于实施前,其慢阻肺筛查准确性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居民对慢阻肺知识、用药知识、疾病防治知识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低于实施前,其住院次数和总体医疗费用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 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慢阻肺防控体系,能有效降低≥40岁居民的慢阻肺患病率,提高慢阻肺筛查准确性和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且通过筛查确诊为慢阻肺后通过该体系的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减少其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三伏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的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三伏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三伏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及急性发作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伏贴治疗慢阻肺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长期预后,并分析影响APE和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276例恶性肿瘤合并APE患者为APE组,按照1:1比例选择年龄和肿瘤类型和分期匹配的、无APE的27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随访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至时间为2020年1月1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APE和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平均年龄(51.8±24.5)岁.绝大多数原发肿瘤为肺(114例)、子宫(62例)和卵巢(47例).多数为高危患者(44例)和中危患者(205例).低危APE患者无典型临床表现,而中高危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及晕厥等临床表现.与对照组比较,APE组的BMI较低,而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慢阻肺、静脉曲张、中心静脉置管较多,血压较低,心率较快,动脉氧分压更低,而D-Dimer和BNP等更高,手术治疗率也更高(均P<0.05).中位随访42(31,5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vs.12.1个月,P<0.05).年龄≥60岁、糖尿病、静脉曲张、中心静脉置管和手术均是发生APE的危险因素(P<0.05),抗凝是发生APE的保护因素(OR=0.757,95%CI:0.416~0.954).而中高或高危APE、年龄≥ 60岁、肿瘤Ⅳ期、心力衰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合并APE患者长期预后差,死亡率高,中高或高危APE、老年、糖尿病、静脉曲张、中心静脉置管和手术均是发生APE的危险因素,应注意监测高危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