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院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并在干预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有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急性发作次数、护理干预后、随访时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较护理干预前肺功能、血气指标水平、WHO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老年COPD患者中运用家庭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功能指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偏肺病毒感染是人体感染人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散发,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hMPV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为进一步规范hMPV感染的临床诊治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hMPV感染诊治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CAR与临床指标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CAR)与临床指标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23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信息、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其院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 n=164)和预后不良组( n=72),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基础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抗生素使用时间、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PaO 2、PaCO 2、乳酸、H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CAR、NLR、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预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将2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预后不良组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Nrf2基因型为AA型的患者比例及HCAR、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HE、P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 P值均<0.05)。HCAR、NLR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789,且HCAR敏感度(69.4%)明显高于NLR(63.9%)、CHE(67.6%)、PA(59.4%)。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Nrf2基因型为AA型、HCAR≥1.09、NLR≥9.48、CHE≤3.976 kU/L、PA≤137.525 mg/L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HCAR、NLR水平增高,CHE、PA水平偏低,及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可能引起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需要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密切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心电图额面P电轴垂直化的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电图额面P电轴垂直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1周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肺功能和肺高分辨率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相同的年龄、性别比例顺序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35例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0例,同时选取无慢性肺部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的P电轴、肺功能与CT肺气肿评分的差异,并评估P电轴垂直化与肺功能和CT肺气肿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P电轴( F=24.36)、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 F=39.36)、FEV 1( F=28.82)、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 F=30.64)、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F=3.45)、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F=13.22)、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 F=10.46)以及总肺气肿评分( F=50.6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P电轴与年龄( r=0.229)、总肺气肿评分( r=0.567)、上肺气肿评分( r=0.542)、中肺气肿评分( r=0.507)、下肺气肿评分( r=0.572)呈正相关(均 P<0.05),与BMI( r=-0.491)、心胸比例( r=-0.396)、FEV 1/FVC( r=-0.609)、FEV 1( r=-0.389)、FEV 1%( r=-0.460)、PEF%( r=-0.419)呈负相关(均 P<0.01)。以P电轴>60 °为P电轴垂直化标准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敏感性为0.938,特异性为0.667,阳性预测值为0.833,阴性预测值为0.857。 结论:额面P电轴垂直化与阻塞性通气障碍相关,与CT肺气肿评分相关,可能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初步筛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胆碱能药物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胆碱能药物作为支气管扩张剂在治疗阻塞性气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分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SAM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LAMA)。异丙托溴铵是儿科临床常用的SAMA,经吸入途径给药。异丙托溴铵和短效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以控制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噻托溴铵既是LAMA,又是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它与M1、M2、M3受体选择性竞争性结合。噻托溴铵可减少Th2细胞因子和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该文就抗胆碱能药物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方案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表型患者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地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表型患者疗效的影响,为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ACO表型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GesEPOC组56例和GOLD组50例。分别使用西班牙COPD指南(GesEPOC)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距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静态肺功能测量指标以及症状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距首次急性加重时间和中、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esEPOC组急性发作率、中重度急性加重率均低于GOLD组。GesEPOC组CAT评分在6个月时降低明显优于GOLD组。静态肺功能显示,治疗6个月后,在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FEV 1/FVC、呼气峰流量、周围阻抗、RV方面,GesEPOC组改善更好。 结论:GesEPOC和GOLD方案用于良乡地区ACO表型患者治疗可获得相近临床受益,但GesEPOC组在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GOLD组,COPD的个体化治疗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和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肺消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清肺消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肺消炎汤。2组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odified Version of British Medical Reseach Council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mMRC)进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采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进行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睡眠和社会影响的评估;采用便携肺功能测量仪检测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3.2%(30/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99, P=0.025)。治疗后,治疗组CAT[(9.18±0.12)分比(14.01±1.56)分, t=11.359]、mMRC[(0.63±0.07)分比(0.95±0.12)分, t=7.92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1.05±5.63)%比(45.77±5.31)%, t=10.453]和FEV1/FVC[(59.15±6.44)比(54.24±6.02), t=5.621]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8.06±0.87)mg/L比(10.55±1.21)mg/L, t=10.216]、PCT[(4.20± 0.48)μg/L比(6.33±0.69)μg/L, t=7.00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清肺消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姜脐部热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AECOPD患者无创通气患者腹胀症状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生姜脐部热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AECOPD无创通气患者腹部症状的改善效果。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观察组采用生姜脐部热敷联合耳穴压豆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和胃肠功能情况、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生姜脐部热敷联合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AECOPD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血气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肺去神经技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尽管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吸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面临急性发作风险(GOLD分级D组)。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慢阻肺的新技术——靶向肺去神经技术(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TLD),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该技术的理论基础、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久坐行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久坐行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急性发作率、病死率密切相关,减少COPD患者久坐行为被视为一种新的健康目标。本文对COPD患者久坐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给予展望,以期为我国学者开展久坐行为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