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是疝与腹壁外科常见急腹症,治疗不及时易进展为绞窄性疝,发生肠缺血性坏死、疝外被覆组织的蜂窝织炎、疝囊积脓、肠瘘等,甚至引发中毒性休克,致死率明显增高。腹股沟疝嵌顿类型不同,处理方式不一。基于肌耻骨孔疝修补概念,腹股沟嵌顿疝包括嵌顿斜疝、嵌顿直疝、嵌顿股疝等。笔者认为:目前不同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综合治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处理策略仍面临严峻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医师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先天因素、胶原蛋白代谢改变、前列腺切除术后、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最佳手术方式暂无定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复发率低,广泛受到术者欢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因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发展迅速;机器人手术的疗效与腹腔镜相当,但花费较高。合适的麻醉方式以及补片的选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补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合并隐睾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嵌顿致巨大腹壁间疝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聚丙烯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聚丙烯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20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SMP95958X补片,对照组患者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改良Kugel补片。手术由高年资疝外科专科医师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后疼痛情况。(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在门诊行体格检查或腹股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近期并发症情况;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感染、异物感)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连续矫正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腹股沟疝患者118例;男116例,女2例;年龄为(64±12)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118例患者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1)术后疼痛情况:59例对照组患者中,1例缺失术后2 d服用止痛药数据,34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59例研究组患者中29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5,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3.26分(0.70~6.90分)、0.87分(0.00~4.10分);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3分(0.00~8.80分)、0.83分(0.00~3.1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82,0.729, P>0.05)。(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术后2 d)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有59例患者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5.1%(3/59),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2例患者术后5年获得随访。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1.8%(1/55);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有异物感,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疝复发。 结论:SMP95958X补片和改良Kugel补片均能用于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生物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临床价值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修补术中使用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设为试验组;修补术中使用轻质大网孔部分可吸收合成补片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研究终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疝复发率作为有效性评价依据,按照意向性治疗分析,使用可信区间法(Newcombe Wilson法)对两组的疝复发率进行非劣效统计分析,如果两组疝复发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上限<10%,则认为试验组非劣于对照组。 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为(60±15)岁。5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1例患者未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其余均完成所有预期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脱落、剔除。(2)研究终点。①主要研究终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疝复发率分别为0和4%(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疝复发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为-19.54%~9.72%,可信区间上限9.72%<10%。②次要研究终点: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14 d发生血清肿,两组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血清肿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2个月主诉存在腹股沟区不适或异物感,两组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腹股沟区不适或异物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无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有1例术后皮肤感染(与补片无关)。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均无发热、过敏反应、补片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术后2 d至术后18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后静息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和术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分别由(0.44±1.00)分变化为0分和(1.28±1.46)分变化为0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由(0.40±0.76)分变化为(0.24±1.20)分和(1.28±1.14)分变化为(0.44±1.29)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中仅术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的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10.19, P<0.05)。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植入前厚度为0.5~0.7 mm;术后2个月10例试验组患者腹股沟B超检查结果显示补片植入区存在厚度约2 mm的强回声区。 结论:新型非交联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合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远期临床价值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远期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等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7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均行腹股沟后壁加强+补片重建修补术,术中使用静电纺复合生物补片设为试验组,使用进口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研究终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术后6年疝复发率作为有效性评价依据,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非劣效性检验采用间隔法进行,若两组疝复发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下限>-10%,则认为试验组非劣于对照组;若下限>0,则认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7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61±2)岁。172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随访6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0例和19例患者失访。(2)研究终点。①主要研究终点:术后6年,试验组66例患者无复发,对照组67例患者中4例疝复发。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疝复发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27%~14.41%,下限0.27%>-10%,且同时>0。②次要研究终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后6年静息或咳嗽状态简单疼痛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分别有2例和5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38, P>0.05)。术后6年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复合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可行,远期疝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TS下护理模式对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FTS下护理模式对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FTS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2 h、4 h、8 h以及12 h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排气、下床以及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针对接受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采用FTS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ublay技术在腹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外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腹壁疝等,无张力修补术是成人腹外疝的主要治疗手术方式。sublay技术是腹外疝修补的理想技术,其将补片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修补可靠,疝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补片不与腹腔脏器接触,可避免术后腹腔粘连等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近年来,随着腹外疝修补理念的不断更新,疝与腹壁外科专家更倾向将腹壁问题留在腹壁层次解决。因此,sublay技术备受疝外科医师重视。基于sublay技术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术方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开放、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外疝修补术中。笔者总结sublay技术在腹股沟疝和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介绍应用sublay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和腹壁疝的经典手术和新手术,旨在推进腹外疝的规范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检查在成人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在成人小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或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并有超声检查记录的3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5.0±21.8)岁(范围:19~94岁)。分析3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影像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超声检查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3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其中21例伴腹胀,19例伴恶心呕吐,13例出现排气排便停止。8例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22例肠鸣音异常。20例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34例小肠扭转的患者中,27例患者因并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余7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1例可见“漩涡征”而明确诊断为小肠扭转,诊断率为32.4%(11/34),超声检查同时诊断肠梗阻21例,腹水17例,另肠壁增厚4例,腹部包块2例,肠套叠1例,右侧腹股沟疝1例。88.2%(30/34)的患者CT和超声检查有一致的阳性发现。结论:超声检查在小肠扭转的诊断及并发症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补片用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不同补片用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平片组(疝修补平片)和3D组(3D补片),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肠胃功能,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平片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平片组(P均<0.05);2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进食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 d,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先上升后降低,但3D组VAS评分低于平片组(P均<0.05);术后1 d,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降钙素原水平均升高,但3D组低于平片组(P均<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补片用于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可减轻术后疼痛,缓解炎症反应,且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