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能力素质冰山理论模型的培训方案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基于能力素质冰山理论模型的培训方案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枣庄市中医医院2018~2020年儿科工作护士30名为研究对象,在其工作期间实施2个月基于能力素质冰山理论模型的培训,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士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护士综合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护士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能力素质冰山理论模型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工作态度、信念和核心能力,增强护士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阅读障碍是一种脑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往往导致患儿整体成绩不佳,从而对其自尊心、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与英语等表音文字阅读障碍相比,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刚刚起步,评估和干预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就汉语阅读障碍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共患病、评估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便将来在此基础上能建立更加专业的评估及康复体系,帮助阅读障碍患儿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新团体标准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落实培训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因素及预防措施落实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9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390 952人日数)和试验组(432 880人日数)。护理部成立质控小组,制定标准,进行各级规范化培训及考核,配合视频、海报、粘贴画等防跌倒/坠床等资料宣传,统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原因,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影响因素及例数、各科护理联络员防跌倒/坠床技能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及跌倒风险因素相关知识理论成绩。结果:试验组在防滑、防跌工具使用不当(χ 2=5.27)、地面湿滑(χ 2=4.29)、床栏因素(χ 2=4.54)、无人陪护(χ 2=4.40)这4个风险因素中跌倒/坠床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5‰,低于对照组的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5, P < 0.05);各科联络员跌倒危险减低预防技术操作及跌倒风险因素相关知识理论成绩经培训考核后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各级逐层规范化培训、多形式宣教模式并举、各项预防措施操作标准化,可提升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意识,降低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 OR值)及其95% CI。 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 OR值(95% 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 OR值(95% 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 OR值(95% 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 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在内分泌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在内分泌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内分泌科轮转的护士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研究组采用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对其临床实践能力提升、考核小组和住院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研究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护士规范化培训后满意率(考核小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两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65, P=0.023)。 结论:采用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有助于提升内分泌科护士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率,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共有护理人员46名,自2018年3月开始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优质护理)、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满意度(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性。结果: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后,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管理、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优质护理5个方面的得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 P<0.05),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明显改善( 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 P<0.05),护理投诉率、护理出错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可保证神经外科各护理环节护理工作得到落实,提高护士考核成绩,减少护理出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整体上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对优化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对优化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该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与干预前(2016年1~12月)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比较评分及护理投诉率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科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9项评估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投诉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能够优化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可提高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成绩并降低临床护理投诉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麻醉方案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复苏速度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不同麻醉方案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复苏速度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纳入2023年4至1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省肿瘤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患者15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RF组),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并于患者苏醒后10、20 min分别进行认知功能(定向力评分)、行走能力以及精细运动能力(包括反应速度、急速点击和视觉记忆)评估,同时记录3组患者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岁;R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8)岁;RF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3±7)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RF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分别为(47±15)s、(26±5)min,均短于R组[(489±92)s、(35±6)min]和P组[(196±61)s、(31±7)min](均 P<0.05)。RF组患者苏醒后10 min定向力评分为(79.0±10.5)分,优于R组患者(70.0±11.7)分( P<0.05)。RF组患者苏醒后10、20 min行走能力测试成绩[(23.6±10.8)、(48.0±4.5)分]优于R组[(15.4±11.1)、(47.6±4.8)分](均 P<0.05),反应速度测试成绩[(851.0±150.9)、(547.0±114.0)ms]和急速点击测试成绩[(758.0±73.2)、(629.0±128.9)ms]优于R组[(1 151.0±206.0)、(732.0±135.1)ms]、[(893.0±110.9)、(765.8±125.8)ms]和P组[(985.0±225.3)、(613.0±123.2)ms]、[(831.0±87.7)、(691.0±115.8)ms](均 P<0.05)。P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9/50),高于R组[4%(2/50)]和RF组[2%(1/50)](均 P<0.05)。头晕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氟马西尼可以缩短应用瑞马唑仑镇静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并加快其认知功能、行走能力及精细运动能力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伴互助方法在护理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同伴互助方法在护理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同时选取在急诊科实习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分别配有相应的实习护士。对照组护士采用操作示范结合教师理论授课的传统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同伴互助方法进行能力培训,观察并记录两组具体情况。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核心能力自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两组教育/咨询、专业发展、法律/伦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以及自评总分比较没有明显区别( P>0.05),培训期间,研究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皮肤破损、用药错误以及堵管等不良事件以及护理质量缺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生、患者、临床护士对研究组护生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对护士采用同伴互助方法进行学习,能够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DDIE模型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模型(ADDIE模型)实施消毒供应中心(CSSD)岗位培训,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2021年1—8月按照ADDIE模型完成CSSD岗位培训课程的开发,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54名CSSD工作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培训后应用柯氏评价法从CSSD工作人员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岗位关键技术落实率等方面评估培训效果。结果:CSSD工作人员对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的满意度为(88.44±4.01)分,较传统培训的(79.72±4.90)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进行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后,CSSD工作人员理论考核成绩为(90.07±6.09)分,培训前得分为(81.30±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岗位关键技术落实率均高于培训前,除灭菌岗,清洗岗、包装岗、发放岗、下收下送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为0。 结论: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可有效提升CSSD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促进其工作行为的正向改变,CSSD工作人员和医院对此培训认可度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