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舰艇长航期间显微外科手术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舰艇长航期间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应对策略。方法:每种海况(横摇≤5°,6°~10°,11°~15°,>15°)下使用落地式显微镜及头戴式放大镜进行血管吻合实验,吻合血管为鸡股动脉、中翅动脉及股动脉分支共240个断面,记录血管吻合的完成情况、使用时间以及吻合通畅率。结果:使用落地式显微镜在舰艇横摇15°以内,头戴式显微镜在舰艇横摇10°以内,能够完成小血管及大血管的吻合。随着舰船摇晃幅度的增加,使用同一种显微镜或放大镜吻合同一类血管所用的时间逐渐增加,吻合口的通畅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相同海况下,吻合同一类型的血管,使用落地式显微镜所用的吻合时间均少于头戴式放大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战时在舰艇上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是可行和有效的。编队救护所(补给舰)建议配备落地式显微镜,驱逐舰和护卫舰可以配备头戴式放大镜,同时加强舰艇医务人员的显微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及海上抗晕船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莫达非尼改善睡眠剥夺对飞行员飞行操作能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莫达非尼对抗飞行员睡眠剥夺,提高飞行操作能力的应用效果,为开展飞行员服用精神类药物对抗睡眠剥夺、提高飞行操作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科技报告35篇。资料综合:简要回顾睡眠剥夺对飞行员觉醒度、认知能力和飞行操作能力的不利影响,总结睡眠剥夺飞行员服用莫达非尼后模拟飞行操作能力的改善情况。在战时、跨时区及长航飞行时,飞行员因睡眠剥夺导致其觉醒度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能力降低,从而飞行操作能力受到影响。莫达非尼能有效降低睡眠剥夺条件下飞行员的疲劳程度、保持其中枢觉醒度,同时作为认知增强剂能显著改善睡眠剥夺飞行员的认知能力,降低睡眠剥夺对飞行员模拟飞行操纵能力的影响。结论:飞行员合理服用莫达非尼是保持警觉性、降低疲劳程度、提高认知能力、维持飞行操作能力的重要应急性措施。进一步开展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抗飞行员睡眠剥夺,维持其飞行操作能力的研究对提高我军航空卫生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军战时眼外伤空运医疗后送对我军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美军战时眼外伤空运医疗后送(aeromedical evacuation,AE)的主要特点,为我军眼外伤AE专业队伍建设、救治注意事项及专科培训考核提出建议方案。资料来源与选择 战创伤等相关著作,以及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31篇,包括著作2部、论文29篇。资料综合 战时眼外伤具有严重性、高发性及多样性等特点,战时眼外伤中开放性眼外伤和眶腔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眼外伤伤型,AE时要正确判断伤情,合理掌握各种伤情的治疗指征与时间,作好前期准备工作。鉴于机舱内压力及飞行高度的变化,部分眼外伤的救治需加以注意。美军在重大战争中眼外伤的救治过程,医疗职责清晰,配备联合医疗团队,并设立多个AE专业中心,提高救援的速度和效率。美军在眼科AE救护队伍、细化专科分级救护以及对眼科专科人员实行全面化实践演练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结论:建议完善眼外伤AE体系建设,包括组建队伍,明确种类及时效,规范救护设备和药品,加强培训及考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经历疾病挑战时多产生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对其健康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的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病患者在面对疾病严峻挑战时,除因病产生负性情绪外,还存在疾病带来的正向转变,如疾病获益感。本文从慢性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的理论基础、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医护人员针对慢性病患者制订、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采用拉杆箱结构,由储运箱、内镜、注水注气、吸引、能源、图像管理6个模块组成,不仅能进行常规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并且带有活检通道,具备与普通消化内镜相当的诊疗功能。该系统体积小巧,展收方便,可单人携带,适用于战时战场、平时偏远地区、现场急救等特殊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血性休克致血管内皮糖萼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快速大量失血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灌注不足,是平战时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糖萼(vEG)对维持微循环稳态发挥重要作用。失血性休克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vEG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加重微循环和脏器功能障碍。因此,早期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可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目前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研究繁多,但临床尚无基于防治vEG损伤的失血性休克救治方法。笔者就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平急结合的日间手术术前管理流程优化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医院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患者就医需求,建立平急结合的日间手术术前管理流程。作者梳理了既往医院日间手术前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战时预警管理和平时流程优化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平急结合的日间手术术前管理流程。流程优化后,提高了日间手术患者的24 h出院率,降低了停手术出院率和爽约率,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日间手术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蔡锦芳教授访谈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蔡锦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显微外科专家,一直从事创伤及显微外科临床与研究。他立足临床第一线,结合临床搞科研,在显微外科领域做出多项重要贡献。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小儿断指再植与显微外科修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3次突破了幼儿及婴儿断指再植最小年龄界限;1986年11月,主刀成功完成了世界第2例十指离断再植;1987年在国际上首创了"足跟再造";1989年首创了前足再造;1991年首创用"腹直肌前鞘显微移植重建跟腱",开辟了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腱性组织代跟腱的先河;1991年又获世界第1例"圈状断掌合并多指多段断指"再植成功;1992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指节再造"问题,并创用"前臂复合组织瓣逆行移植再造指节"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针对平战时足部伤不断攀升的趋势,他把显微外科技术和生物力学、现代应用解剖学等结合起来,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2002年,以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编著出版了国内外首部120万字大型专著——《显微足外科学》。经过拓展完善,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严重足部战创伤等伤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分类治疗到康复成为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技术,创立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显微足外科学。中国显微外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拓,一直走在世界显微外科的前列。梳理、回顾老一辈显微外科大师的奋斗历程,能激励我们不断传承、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蔡锦芳教授从事显微外科事业长达半个世纪,他始终秉持排除万难、勇于攀登的断肢再植精神,非常值得年轻一代显微外科医生学习和借鉴。本刊特对蔡锦芳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现将相关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平战结合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开展应急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与蔓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作者总结了此次疫情中我国应急医疗物资在储备、生产、运输、调配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政府,社会、企业、民众广泛参与共建的、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管理路径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多主体参与扩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范围及规模、细化调整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及结构;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清单,保障"战时"产能;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社区及家庭"平时"医疗物资储备意识和能力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