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现状,明确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运动恐惧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初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9例患者,其中97例患者存在运动恐惧,占44.3%(97/2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跌倒恐惧、家庭关怀度、疼痛灾难化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重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月收入水平较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晚、存在跌倒恐惧的患者,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重视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以减少或避免运动恐惧的发生,使患者从早期下床活动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早期导尿管去除方式用于肝胆胰外科老年男性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早期导尿管去除方式用于肝胆胰外科老年男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3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前列腺增生A组62例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62例采用常规导尿管去除法,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及无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采用改良后的导尿管去除法,对比四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无前列腺增生B组主观舒适度评分为(0.86±0.13)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的(2.08±0.31)分、(2.10±0.32)分、(2.04±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560、29.187、38.940,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409、24.691、27.409,均 P<0.05);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4%、3.2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153、4.349、3.916、4.828,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2%、2.7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390、12.962、6.859、8.713,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的导尿管排出时间为(7.48±2.40)s,明显短于前列腺增生B组的(14.27±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14, P<0.05)。 结论:无前列腺增生的肝胆胰外科手术老年男性患者运用改良导尿管去除法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排尿情况,降低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且导尿管排出时间较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凝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凝血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21例,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的胸腔镜手术患者59例作为简单保温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作为全程复合保温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各时间段内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记录其术后拔管、复苏时间,分析术后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程复合保温组术后拔管时间及复苏时间均显著短于简单保温组[(8.06±4.60)min比(13.98±7.22)min,(47.19±12.97)min比(56.84±17.49)min]( t=5.40、3.47,均 P<0.05)。T2、T3时间段内全程复合保温组患者PT、APPT较简单保温组凝血检测结果明显缩短[(12.55±0.88)s比(13.11±0.97)s,(27.44±2.43)s比(29.03±2.14)s;(11.42±0.73)s比(11.87±0.74)s,(27.44±1.96)s比(28.80±2.22)s]( t=3.32、3.81,均 P<0.05)。全程复合保温组患者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简单保温组患者[7例比27例,5例比22例](χ 2=17.782、14.894、3.33、3.57,均 P<0.05)。 结论:围手术期实施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可缩短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拔管、复苏时间,抑制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低体温引起的躁动、寒战等并发症,效果优于简单保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准确、用药方法正确、情绪平稳、饮食结构合理、对病情进行自我观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χ 2=8.274、9.470、10.981、8.306、7.862,均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评分为(73.85±12.75)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2.85±13.65)分、生理职能评分为(65.75±10.50)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2.55±11.45)分、活力评分为(80.65±14.8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1.20±13.75)分、情感职能评分为(90.20±12.5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6.65±1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95±10.50)分、(66.55±10.35)分、(58.55±8.65)分、(65.50±10.75)分、(71.85±11.45)分、(74.70±11.35)分、(77.40±11.35)分、(66.75±1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39、2.113、3.040、2.579、2.702、2.094、4.346、3.186,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χ 2=4.332, P<0.05)。 结论: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患者鼻腔症状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对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患者鼻腔症状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重要性和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并从评估工具的编制背景、适用人群、测评内容、应用现状等方面对评估工具进行介绍,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经鼻入路颅底手术后患者鼻腔相关症状评估工具的研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醒俯卧位联合标准护理与标准护理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清醒俯卧位(APP)联合标准护理与标准护理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3例;年龄67~96岁[(82.3±6.3)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手术方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42例术后仅接受标准化护理(标准护理组),42例术后接受标准化护理和APP干预(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PPCs(包括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肺水肿)发生率、术后第4天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术后第4天与急诊就诊时PaO 2的差值、术后第4天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APP相关不良事件数目。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86.1±16.5)d]。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术后30 d内PPCs发生率为16.7%(7/42),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为4.8%(2/42);标准护理组分别为35.7%(15/42)、21.4%(9/42)( P均<0.05)。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术后第4天PaO 2为(82.0±8.8)mmHg,SaO 2为0.96±0.01,术后第4天与急诊就诊时PaO 2的差值为3.2(-1.9,8.0)mmHg;标准护理组分别为(74.3±12.1)mmHg、0.94±0.03、-7.6(-17.2,1.1)mmHg( P均<0.01)。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术后第4天CPIS为2.0(1.0,3.0)分,标准护理组为4.0(1.0,7.0)分( P<0.05)。两组术后30 d内肺炎、Ⅱ型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肺水肿发生率及术后第4天PaC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APP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与标准护理比较,APP联合标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PPCs,尤其是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术后氧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症状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肺癌微创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肺癌微创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8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微创手术出院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为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时间1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试验组采用基于症状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根据探索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1的3个因子,因子载荷≥0.5的症状纳入症状群,基于症状群实施出院后护理,包括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发放肺癌症状群手册、健康宣教、患者交流管理。干预前后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症状群评分,比较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5例,对照组40例(47.1%)、试验组45例(52.9%)。对照组男28例(70.0%),女12例(30.0%),年龄(60.2±6.5)岁,病程(8.0±2.0)个月,吸烟史21例(52.5%)。试验组男30例(66.7%),女15例(33.3%),年龄(60.6±6.8)岁,病程(7.9±2.1)个月,吸烟史22例(48.9%)。对照组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各症状因子载荷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对照组各症状因子载荷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各症状群因子载荷数目减少,干预后患者症状群中各症状较干预前减少。干预后的试验组症状群评分、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10.3)比(44.3±11.5)分、(15.2±5.3)比(28.8±8.1)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8.3±18.5)比(64.2±16.5)分](均 P<0.05)。 结论:基于症状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微创手术出院后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在胸部疾病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在胸部疾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1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围术期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应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6 h的咳痰率、术后24 h、48 h的离床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6 h咳痰率、术后24 h、48 h离床率、满意度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以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使患者术后能达到无痛咳嗽、无痛活动、无痛睡眠,能够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2种模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延迟性恶心呕吐相关因素,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5.34%(107/23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是否焦虑、是否有睡眠障碍、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栓塞剂类型、术后24 h疼痛情况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均 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年龄、是否有睡眠障碍、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栓塞剂类型、术后24 h疼痛情况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均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2种模型联合诊断分类正确率分别为72.9%、71.2%、72.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1、0.806,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可联合应用2种模型,为医护人员的评估和干预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浅谈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加速康复的管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被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接受并应用,近年来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肝门部胆管癌是肝胆胰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相对手术风险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为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的应用,本文以相关的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术后多模式镇痛、早期活动、饮食、引流管管理、出院和随访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加速康复的措施和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并促进其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