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辅助支气管哮喘黏液栓的识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气道黏液栓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和疾病预后有关。临床上,胸部CT是评估气道黏液栓的首选工具。目前CT影像的解读依赖于人工阅片,但哮喘患者的气道黏液栓多分布于中小气道,肉眼难以识别,同时人工阅片过度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效率低下。近年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进展,将人工智能(AI)辅助阅片技术引入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黏液栓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当下AI辅助气道黏液栓识别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均有应用,在黏液栓识别方面的高准确性以及与人工阅片的高一致性也得到证实。因此将AI技术应用于哮喘患者黏液栓的识别十分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列线图及机器学习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及列线图,构建和验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更好的辅助临床护理人员筛查CIP的高危人群,提供准确直观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的230例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使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资料。应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和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在独立测试集进行模型的验证,最后依据评价指标AUC、准确率等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稳定性。结果:6种模型均提示,肺部基础疾病、吸烟史、血清白蛋白值≤35 g/L、胸部放疗史是促进CIP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构建的CIP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647、0.696、0.930、0.870、0.934。列线图构建的模型AUC为0.813,预测性能较好,但低于机器学习算法中表现最佳的随机森林模型(AUC=0.934)。结论:与列线图相比,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CIP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列线图构建的模型可更直观评估患者风险,建议在列线图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增加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眼睑反复红斑为首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泪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上睑反复红肿伴肿物生长9个月"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上睑颞侧肿物,呈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地中等,上睑中央皮肤反复发红、水肿、粗糙、变厚,无破溃、出血,偶伴眼干、眼涩,不伴异物感,不伴眼红、眼痛、眼涨,不伴视力下降,不伴眼前黑影飘动,不伴视物遮挡感,患者8个月前自觉肿物增大较前明显,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泪腺炎",建议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0 mg 1次/d,1个月后减量至30 mg 1次/d,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后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1.0;矫正视力:右眼1.0(-1.00 DC×105°),左眼1.0(平光)。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上睑弥漫性红肿、增厚,无明显界限,无鳞屑,其下可触及肿物,质地中等,大小1.0 cm×1.5 cm,不能触及后界,无压痛,可还纳入眶,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肝肾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02.73 U/L(35~100 U/L)、补体C1q:234.03 mg/l(159~233 mg/l)、二氧化碳(CO 2):22.30 mmol/L(23~29 mmol/L)。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抗SS-A抗体(++),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眼部浅表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侧泪腺大小1.1 cm×0.5 cm,左侧泪腺约0.9 cm×0.5 cm,双侧泪腺回声不均,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血流对比明显异常。眼眶CT显示:右侧泪腺稍饱满,右眼眼睑皮肤肿胀(见图1)。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双眼上睑皮下软组织内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图信号不低。病灶边界欠清,以右侧为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图2)。胸部CT及胰腺MRI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报道1例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并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复习。以"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不典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以"chronic 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Title/Abstract]"为检索式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1月。结果:本例患者男,8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半年余"行胸腔镜下胸膜结节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11篇,PubMed检索到7篇相关文献,经筛选剔除重复发表,共3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本病起病隐匿,症状和胸部影像表现不典型,且病原学检出率低,误诊率达44.4%,部分患者通过尸检才明确诊断。文献报道的确诊患者往往患有以下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各种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免疫缺陷包括结缔组织病和器官移植术后。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认识和警惕性,特别是当合并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时,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一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性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性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可导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间质性肺疾病(S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3例S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43例患者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AE-IIP)31例,胸部影像结果显示普通间质性肺炎(UIP)18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16例,40%的患者因合并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43例SILD患者死亡33例,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住院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血T淋巴细胞亚群、合并感染、机械通气及糖皮质激素剂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死亡组患者死亡前和非死亡组患者出院前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PaO 2/FiO 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均存在差异(均 P<0.05),且死亡患者的PaO 2/FiO 2更低,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 结论:SILD患者中以AE-IIP多见,患者胸部影像以符合UIP和NSIP多见,肺部感染为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病情进展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是不良预后标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两种疾病合并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朝阳医院首次诊断的矽肺患者,共329例,分析矽肺合并CO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职业史、胸部影像、肺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矽肺合并COPD患者共128例,总体患病率为38.9%(128/329)。其中,73.4%(94/128)为男性,33.6%(43/128)为重度吸烟者;33.6%(43/128)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GOLD)1级,37.5%(48/128)为GOLD 2级,25.0%(32/128)为GOLD 3级,3.9%(5/128)为GOLD 4级。诊断年龄( OR=1.04,95% CI= 1.02~1.06, P<0.001)、累积吸烟量( OR=1.03,95% CI=1.01~1.05, P=0.008)以及矽肺叁期( OR=7.06,95% CI:4.00~12.46, P<0.001)是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 结论:诊断年龄、累积吸烟量和矽肺叁期是矽肺患者合并不同程度COPD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需加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EOS-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495例。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304例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条件。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0.3×10 9/L作为截断值分为2组,EOS-AECOPD组98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NEOS-AECOPD)组206例。收集2组患者人口学指标、基础疾病情况、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部CT结果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然后纳入差异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采用Nomogram及相关曲线可视化和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EOS-AECOPD组男24例,女74例,年龄(71.23±9.08)岁;NEOS-AECOPD组男48例,女158例,年龄(71.55±9.51)岁。EOS-AECOPD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44.9%(44/98)比34.5%(71/206), χ2=3.07, P=0.080]、血淋巴细胞计数[1.42(1.12,1.97)×10 9/L比1.25(0.96,1.62)×10 9/L, Z=2.87, P=0.004]高于NEOS-AECOPD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5.40±2.21)×10 9/L比(6.13±3.78)×10 9/L, t=1.77, P=0.078]、血中性粒细胞比例[71.48% (63.28%,77.29%)比77.50% (69.10%,85.10%), Z=5.21, P<0.001]、血尿素氮[(6.04±1.75) mmol/L比(6.59±2.43) mmol/L, t=2.00, P=0.047]、谷草转氨酶[(21.41±10.20)U/L比(28.38±11.26)U/L, t=2.00, P=0.047]、直接胆红素[(4.08±1.87)μmol/L比(4.82±2.73)μmol/L, t=2.41, P=0.016]和总胆红素水平[(10.02±4.09)μmol/L比(11.28±5.33)μmol/L, t=2.06, P=0.040]低于NEOS-AECOPD组。以方差膨胀因子>10作为高共线性截断值,进行共线性分析后,剔除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总胆红素,将剩余的6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是EOS-AECOP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效应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16。DCA曲线显示Nomogram的风险阈值在0.09~0.67时该模型的预测净获益>0。 结论:EOS-AECOPD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其血中性粒细胞和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NEOS-AECOPD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部超声是否能取代胸部X线检查?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在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全国12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诊断肺部疾病的新生儿。每例新生儿在接受胸部X线检查后的2 h内接受肺部超声检查。所有的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图像分别在不了解临床病史的情况下由放射科医师和超声医师独立判读。当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结果存在分歧时,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组成的专家组根据临床病史、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图像做出最终诊断。结果:共有1 100例新生儿参与了本研究。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较差(Cohen′s kappa系数=0.347)。肺部超声在诊断湿肺(曲线下面积0.778,95% CI 0.753~0.803)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部X线(曲线下面积0.513,95% CI 0.483~0.543)( P<0.001)。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新生儿肺不张的诊断准确性相似。 结论:肺部超声做为一种低成本、简单、无辐射的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接近或优于胸部X线,可替代胸部X线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都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来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