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智慧急救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智慧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00例,依据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2019年1月至6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在患者入院后启动救治;2019年7月至12月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互联网+智慧急救"模式,在患者入院前进行院内协同救治并做好急救准备。比较两组患者开颅术前救治时间差异,并随访1年,对患者住院天数、急诊室到手术室开始时间、住院总体费用、预后评分(GOS评分)、满意度、病死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急诊室到手术室开始时间、住院总体费用、病死率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研究组预后评分(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互联网+智慧急救延伸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的应用,加强急救信息交流,缩短患者各环节救治时间,减少开颅术前时延。从而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合理、高效的运转模式,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方的急诊服务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的25名手术室护士,按照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时间顺序分为改进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和改进后(2020年1—12月)。比较管理改进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改进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单项急救操作、手术室专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能力及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678、10.346、9.359、5.451;均 P<0.01)。改进后的护士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护士操作技术熟练及轻巧、护士能够按时及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护士交谈时的语言及行为礼貌、护士主动地指出工作时的不足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304、7.935、6.304、8.395、11.664;均 P<0.01)。 结论:应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合理设置手术室急救护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形成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草案,编制咨询问卷。于2019年7—9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放问卷进行专家函询,采用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5%;专家权威系数为0.94、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8、0.405。最终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可全面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可为科学设置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课程及考核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时间节点为基准的流程重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时间节点为基准的流程重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灌院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对照组(43例),而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流程,研究组予以时间节点为基准重建的急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耗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各环节就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室附壁栓塞脱落、心包炎、胸膜炎的6.98%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急诊留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转入PCI介入手术室、ICU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TEMI患者应用以时间节点为基准的重建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各个急救流程消耗时间,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运用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后患者在急救效率、预后以及生命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多发伤疾病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伤管理,研究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进入手术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差异、运用不同方案后两组产生的效果及负性情绪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进入手术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身体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死亡比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诊多发伤患者于急救方面选择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效率、生命质量,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利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在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进行实习的60名介入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8名及研究组32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研究组进行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评估对比两组结业成绩、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批判思维能力、职业倦怠感、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操作技能、理论、急救综合能力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与带教前相比,带教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去人格化、情感衰竭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开放思想、求知欲、自信心、分析能力、个人成就感评分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介入手术室护士教学中应用整合角色教学联合Miller金字塔教学可改善护士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感,提升自我效能、批判思维能力,结业成绩较为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现状,探讨批判性思维与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1年9月1—5日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室的15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性。此项研究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0%。结果:152名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总分为(109.25±6.39)分,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312.36±12.9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总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呈正相关( P<0.01)。 结论:急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相关关系,对于手术室护士而言,批判性思维能力越高,急救水平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室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认知与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及相关培训的需求,为组织开展灾害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月7—17日采用自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认知及培训需求问卷对国内121所医院的2 60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问卷涉及5个维度39个条目,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手术室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手术室灾害护理培训需求、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物资储配。结果:接受调查的2 60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中,92%以上人员希望建立手术室灾害管理体系;80%以上的护理人员培训需求是灾害护理的个人防护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技能。有31.40%(38/121)的手术室储备了灾害应急人员(共9 540名),且77.12%(7 357/9 540)为男护士;75%以上的医院手术室没有灾害物资储配,仅34.71%(42/121)的手术室灾害物资配置了专人管理。结论:我国医院手术室灾害护理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灾害护理人员的资质培养、应急物资储配及规范化管理,提高手术室灾害护理应急处理能力,优化救治技术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OEC"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G+OEC"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9年1~6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管理组,对管理组患者实施"G+OEC"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G+OEC"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相关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的器械准备完成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6.43%)、(95.00%)、(98.57%)、(99.29%)、(100.00%),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在专业技术、仪表行为、语言沟通、术中配合、护理流程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分):(92.97±5.71)、(89.39±4.15)、(91.85±5.23)、(92.17±4.81)、(93.36±4.16),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G+OEC"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且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得到了相关医务人员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