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者13例,位于茎突后间隙者10例。肿瘤体积最小为7.3 ml,最大为80.2 ml。分析所有病例术前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该径路在进行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特点、风险,并探索可行的手术模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8.3 ml,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75.4 min,切口长度2~4 cm、平均3.0 cm,术后疼痛评分2~4分、平均3.2分,术后住院天数4~9 d、平均6.7 d。术后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未出现术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微创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既往手术史、肿瘤数量、肿瘤长径、切除范围、面神经游离、肿瘤部位切除次数、筋膜保留情况等),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接受颌后径路治疗,发生并发症者38例(27.14%),其中暂时性面瘫7例,面部凹陷10例,弗莱氏(Frey)综合征11例,涎瘘2例,耳大神经感觉异常8例。经logistic多因素结果发现,肿瘤数量≥2个( OR=2.856)、切除范围(全切)( OR=2.477)、手术次数≥3次( OR=5.637)、面神经游离( OR=3.526)、筋膜未保留( OR=2.551)均是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临床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有关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ipartition截骨治疗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腔鼻窦Masson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Masson瘤,也被称为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一类血管组织来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鼻腔鼻窦发病罕见.本文报道了一例鼻腔鼻窦Masson瘤.患者单侧鼻塞伴溢泪 6 月,肿物内镜下外观光滑界清,CT呈膨胀性生长,MR下肿物信号混杂,不均匀强化,血液学检查提示D-二聚体增高.经柯陆氏及鼻内镜径路切除肿物,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发现鼻腔鼻窦Masson瘤多发生于上颌窦、筛窦和鼻腔,均为单侧发病但缺乏典型发病特征,一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取出颞下窝与翼腭窝异物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取出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6月共收治9例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机械飞击伤4例,坠落伤2例,交通车祸伤2例,医源性注射器断针1例;异物种类:树枝3例,铁屑3例,碎玻璃2例,注射器断针头1例.术前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明确定位异物与颈内外动脉及其分支结构的关系后,全麻下行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径路取出术,术后1周行张口训练,随访1~6个月.结果 异物独立位于翼腭窝2例、颞下窝3例,同时位于颞下窝、翼腭窝4例.9例异物均完全取出,术后1周拆线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术前借助CT三维重建及CTA精确定位至关重要,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径路取出方法可靠、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外科技术辅助鼻-颅底肿瘤切除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02-2017-06期间收治的15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辅助,经鼻侧切开径路或上颌窦后壁径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达到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术后无出血、脑脊液漏、术腔或颅内、眶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1例失访,7例无瘤生存,7例局部复发或转移,其中带瘤生存6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辅助下切除鼻-颅底肿瘤视野清晰,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起源观察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术后复发率较高与息肉起源部位和手术方法有关,本研究探讨ACP的起源部位观察及鼻内镜下多种联合路径处理的疗效.选择53例ACP患者,根据对患者ACP起源部位等的具体病情特点采用相应手术方式:经上颌窦自然口切除术、经上颌窦自然口加下鼻道开窗术、经上颌窦自然口加上颌窦前壁开窗.上述病例术后随访2年,只有5例复发,其余均未见息肉复发.结果提示,鼻内镜下采用多种联合径路可有效治愈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内镜下完整切除上颌窦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岁,主因左侧鼻腔间断性出血伴鼻塞、打鼾4个月,鼻塞加重伴头痛半个月于2013-10-28入我院.患儿入院前4个月无原因或诱因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量少,可自行止血,每周2次左右,左侧鼻腔通气欠佳,偶尔流清涕;伴有睡眠时打鼾,但无憋醒现象;无耳闷、头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当地医院就诊未做特殊处理,1个月后鼻腔出血次数逐渐减少.入院前半个月鼻塞、打鼾明显加重,伴有憋气、头痛,白天常瞌睡,记忆力下降,京津地区多家医院就诊,发现左侧鼻腔鼻窦肿物,建议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好,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病史无特殊,无家族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全身查体无特殊.专科检查:鼻梁轻度隆起,左侧鼻腔可见暗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前部已达鼻阈,鼻腔内部不能窥见.鼻中隔明显右偏,致右侧鼻腔严重狭窄,除能窥及下鼻甲前端外,其他结构无法窥见.鼻窦CT示:左侧鼻腔及上颌窦可见巨大软组织影,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骨质大部分消失,其内可见多发片状致密影(图1A).鼻窦MRI示:左侧鼻腔及上颌窦肿物,T1、T2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影,信号欠均匀,其内可见条片状短T2信号(图1B).初步诊断:左侧鼻腔鼻窦肿物.于2013-11-01全麻鼻内镜下采用柯陆氏径路行鼻腔、上颌窦肿物切除术,术中出血300 ml,输血300 ml.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左侧鼻腔鼻窦)梭形细胞肿瘤,间质丰富,恶性不能除外.石蜡病理诊断: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图2).免疫组化:EMA(-)、CK(-)、Viment(+++)、Ki67<1%.术后常规消炎治疗,按期拆线,正常出院.目前已随访4.5年,患儿肿瘤无复发,被肿瘤侵蚀和压迫吸收残余的鼻腔外侧壁骨质部分再生和恢复,面部外观无畸形,鼻腔通气功能良好,无鼻腔干燥或空鼻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2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80例,根据最终选取的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鼻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Lund-Kennedy评分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溢泪、视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效果满意,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患者16例,其中颈外径路12例,经口径路2例,联合径路2例,分析并总结将内镜应用于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所有原发性咽旁隙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 ~3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咽旁隙肿瘤而无需截断下颌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