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基于列线图建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85例)和非低体温组(10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图并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体质指数(BMI)偏高、麻醉时间>2.5 h、手术时间>2 h、输液总量>1 600 ml和入室体温低均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85(0.839,0.931),区分度良好,该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0.638,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77.9%.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可根据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点阵CO2激光联合其他非手术方式治疗痤疮瘢痕有效性的网状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点阵CO2激光联合其他非手术方式治疗痤疮瘢痕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点阵CO2激光和点阵CO2激光联合其他非手术方式治疗痤疮瘢痕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5项RCT,包括5 282例患者。网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评价指标临床效果评分方面,与单用点阵CO2激光相比,点阵CO2激光联合其他非手术治疗方式明显提高了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评分(P<0.05),其中点阵CO2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提高痤疮瘢痕临床效果评分最显著(MD=0.59,95%CI:0.47~0.71,P<0.05);在次要评价指标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方面,与单用点阵CO2激光相比,点阵CO2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MD=-0.30,95%CI:-0.45~-0.14,P<0.05)、点阵CO2激光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D=-0.21,95%CI:-0.39~-0.03,P<0.05)和点阵CO2激光联合微针(MD=-0.22,95%CI:-0.38~-0.05,P<0.05)明显降低了痤疮瘢痕的ECCA评分;在次要评价指标皮肤含水量方面,与单用点阵CO2激光相比,点阵CO2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显著提高了痤疮瘢痕的皮肤含水量(MD=0.24,95%CI:0.07~0.40,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点阵CO2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是改善痤疮瘢痕最有效的联合治疗方式;同时,点阵CO2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增加皮肤含水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半乳糖在实验性白内障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眼科疾病,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目前药物治疗仅针对早期白内障有延缓作用,但对于发展到中晚期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仍需手术治疗.因此建立实验性白内障模型,探索合适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白内障至关重要.D-半乳糖已广泛应用于衰老动物模型研究,常被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模型.文章对D-半乳糖诱导白内障模型的发病机制、造模方法以及造模成功的评定标准进行阐述,以期指导白内障防治相关的实验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和岐黄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血清疼痛物质和炎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SP、NPY、NGF、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更显著改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自发性小脑出血约占所有自发性颅内出血的9%~10%,其表现为小脑实质的出血,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目前,有相关研究将自发性小脑出血分为良性小脑出血和恶性小脑出血,并且规定了新的手术指征,其手术治疗主要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血肿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为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枕下去骨瓣减压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联合脑室内纤溶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老年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而术后常出现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增加患者病死率风险.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PO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POD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7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POD诊断结果分为发生组(39例)和未发生组(98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检验列线图模型对POD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年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高于未发生组,术前白蛋白低于未发生组,术后低氧血症、糖尿病、术前衰弱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术前等待时间长、术后低氧血症、有糖尿病、术前衰弱、术后疼痛评分高是PO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白蛋白高是POD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果 显示 C-index 值为 0.972;绘制 ROC 结果显示 AUC 为 0.986(95%CI:0.970~1.000,P<0.05),特异度、敏感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59、0.949、0.908.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大、术前等待时间长、术后低氧血症、糖尿病、术前衰弱、术后疼痛评分高、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是POD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对预测POD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中风(IS)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颅内血管狭窄或阻塞使脑组织坏死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其高致残率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巨大.头针通过刺激头皮特定区域,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从而疏通脏腑经脉.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本研究检索数据库中关于不同流派头针干预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头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及头穴刺激区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运用头针疗法干预缺血性中风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临证制定最佳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量化标准,使头针疗法在临床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更多循证医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负压抽吸活检针在肝困难病灶活检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抽吸活检针在肝困难病灶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肿物消融并穿刺活检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6例,女15例;年龄30~73岁,中位年龄58岁。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Sonopsy-C1型18 G负压抽吸活检针穿过同轴针以不同角度来回抽吸取材,取材1~4次,获得满意组织,累计组织长度大于20 mm,10%福尔马林液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或射频针通过同轴针消融病灶及烧灼针道,防止针道出血。根据病灶的大小和位置特征,将病灶分为困难组和非困难组。比较两组的基线情况和结局指标。两组标本长度等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81例患者90个病灶,其中困难组59例,64个病灶;非困难组24例,26个病灶。困难组邻近重要部位距离为0(0,2)mm,明显小于非困难组的11(9,15)mm(Z=-7.767,P<0.05)。两组活检成功率和病理诊断率均为100%,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病灶最大径、病灶邻近部位、活检次数、标本最大长度和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内小病灶或紧邻危险部位的困难病灶,超声引导下使用负压抽吸活检针手动取材,既可在不增加取材次数的情况下取得足够行病理诊断的组织,又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针灸对缺血缺氧脑瘫幼鼠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缺氧脑瘫幼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脑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只SPF级7 d龄幼鼠根据体质量兼顾雌雄随机分为15小组(笼),每小组12只,其中第1小组为空白组(12只);2~3小组为假手术组(24只);4~15小组幼鼠均采用一侧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方法建立缺氧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44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灸组、药物+针灸组各36只.空白组不予干预;假手术组仅作分离颈总动脉,不予干预;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药物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药物干预,隔天1次,治疗28 d.针灸组造模术后第3天开始干预,针刺"百会",艾灸"大椎"和"至阳",隔天1次,7 d为1疗程,连续4个疗程;药物+针灸组用神经节苷脂药物干预,同时予针灸干预,隔天1次,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完成后采用Y迷宫和悬吊试验检测各组幼鼠学习与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β和IL-6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结果 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组、针灸组及药物+针灸组的Y迷宫正确次数及悬吊时间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药物+针灸组较药物组及针灸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组、针灸组及药物+针灸组炎症因子IL-1β、IL-6含量及脑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药物+针灸组低于药物组及针灸组(均P<0.05).结论 针灸可明显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瘫幼鼠的记忆与学习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和IL-6水平,改善微循环,调控脑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止血效果及对产妇子宫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针对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UA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UAL术,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2组止血效果、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状况中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分别为(0.94±0.15)、(1.06±0.18),均高于对照组的(0.65±0.12)、(0.8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3.2±0.5)g/L、(37±3)s、(10.6±1.0)s,均低于对照组的(4.2±0.6)g/L、(45±4)s、(13.5±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为(254±14)ml,少于对照组的(296±16)ml,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L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与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