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刘铁军教授"扶正固本消积"学说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刘铁军教授在精研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脏毒腑秽学说,针对"脏毒"这一危重阶段,针对性提出了"扶正固本消积"学说.刘铁军教授以扶正气、固本源、消积毒为主要思想指导,指出消化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食、痰、瘀、秽、浊等均可概括为积,在消积过程中注重对机体本源及正气的固护,以达到"扶正以助消积,消积以复正气"的目的.刘铁军教授总结出扶正补虚、运脾托毒、化癥消积3种治法,针对疾病的前中后期予以治疗,包括预防与预后的过程中均有不同偏重,以指导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毒致病的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内毒致病理论源于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毒邪致病理论.晋隋唐宋时期细化了内毒的种类,并丰富了理论内涵.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毒致病理论体系.内毒病因病机以阴阳辨析为总括,与内外、气血、脏腑紧密联系.内外可分病邪来源,但皆以"郁"而化生内毒为核心病机.气血、脏腑既是内毒化生之源,亦是内毒病位之所在.内毒所伤气血、脏腑层次不同,其证候表现与病情深浅不同.内毒的治则治法以避邪防毒、祛邪解毒、扶正托毒与调形安神为要.避邪防毒之法,包括"避外感"与"防内生"两方面,其中开郁治疗是防生内生之毒的关键,其治法以调通气血与安和脏腑为要.祛邪解毒可采取"内以清毒,外以排毒"之法,并注重配伍散结药物.扶正托毒之法除补益正气外,亦需注重因势利导,以顺势托毒外出.调形安神是为修复毒邪所败坏的形神,并可配伍引经药物,以直达病所.通过创新突破的新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促进了内毒致病理论的现代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付金荣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持续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相关.付金荣教授认为持续性的HPV感染发病病因与湿瘀交阻有关,亦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HPV病毒属中医湿浊邪毒,湿邪粘滞,与血相博,湿瘀缠绵,影响气机,水湿停滞,凝血不散,互为因果,缠绵不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不足,难以托毒,难以自愈.付金荣教授治以清瘀利湿解毒,兼以健脾扶正为主,健脾以治湿之源,清瘀以治湿之标,血行则气机运化,湿瘀得解,则效果显著.付金荣教授临床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持续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衷中参西,病证结合,治病求本,重视脾胃,用药精简,简而不凡,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中医痈病理论辨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动脉粥样硬化可归于中医“脉痈”范畴,治疗上可采用类似于中医痈病的治则,即清热解毒、疏通气血.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条纹期,中医辨证属实证,治宜消法为主.化痰消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均为消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期,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证,治宜消中兼托.在消痰浊、瘀血、热毒的基础上补益气血,培补肝、脾、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期,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证,治宜消补兼施,酌情加重清热解毒之品,同时辅以活血化瘀之品,以疏通气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修复期,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治宜扶正祛邪,补益气血,促进血管修复新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活血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扶正托毒理论探讨秦氏四妙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5
扶正托毒理论是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理论,也是外科疮疡中、后期的主要治法治则.秦国政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和外科疮疡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将慢性前列腺炎视为内痈发病中后期,并以此为切入点,把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往往以正气不足为本、热毒偏盛为标,基于中医扶正托毒的理论思想,运用验方秦氏四妙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重视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综合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临床防治该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开玄通络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机为玄府受外邪侵袭,郁闭不通,或玄府虚损,开阖失司,外感邪毒、内生痰浊、瘀毒,着于乳络不去,致乳络受损失养.根据玄府-络脉结构与病变特点,肉芽肿性乳腺炎初期,肿块突发,郁火不散,当以透表开玄为主,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辛凉之品;中期肿块成脓,痰饮、瘀血等浊毒积而不祛,应祛浊开玄,给邪气以出路,可使用鸡血藤、丝瓜络、王不留行等通络之品;后期久病及络,乳络虚损,正虚邪恋,须补虚通络,扶正祛邪,可采用温阳法温煦乳络,也可采用补血养虚法濡养乳络,使乳络得荣,玄府得养,可用阳和汤、托里消毒散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分期运用中药以减少急性乳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将中医"扶正以祛邪"理论与微生物动态平衡理论相结合,提出中药可通过调控乳汁菌群和(或)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抗生素应用,从而治疗急性乳腺炎.临证中以"主证为主,分期论治,精准施治"为治疗原则,淤滞期以通为和、以消为贵,达到或止痛、或散结的目的 ;炎症期或疏肝清胃,或解郁疏肝以截断病情、扭转病势;成脓期透邪托毒、扶正祛邪;溃脓期气血同调、扶助护场;炎症僵块期调补通腠,温消僵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脏腑风湿论治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外邪侵袭、伏气潜藏的发病特点,在微观病理变化及名家临证经验等宏微观方面与脏腑风湿理论相符,属"脏腑风湿"下"四体风湿病"范畴,阳气虚郁、风寒湿毒四淫袭虚、伏气潜蓄为其基本病机.肿瘤患者阳气本虚,化疗寒湿毒邪数损内阳并壅塞阳气升发、布达道路,阳气既虚且郁,其中阳虚为本,阳郁为标.阳虚无力行血、寒湿滞碍血行而血脉涩滞,风寒湿瘀毒五邪伏潜搏结而成痹,再感外邪或伏邪痹阻日久流窜、痹气由内传外而致四体风湿病.根据其内在发病机理,临证治疗应在固本清源、少火温阳的基础上,以"通阳消阴、透痹和络"为基本治法,祛除伏阻的痹气阴邪,畅通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祛邪以扶正通阳.临证注重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并依据伏藏的风寒湿瘀毒邪气的偏重不同,灵活选用宣风和痹、温阳托痹、除湿达痹、活血通痹四法,或单用或合用,动态调整扶正祛邪力度,方可收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