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试剂批次变更验证程序操作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术前筛查、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及抗凝、溶栓药物的监测等。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测结果受试剂批次变更影响,而如何进行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如何识别并判断试剂批次变更导致的检测误差是否在实验室可接受范围,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同领域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指南,以规范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药物制剂体外释放试验技术要求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外用药物制剂具有复杂的药物递送途径,通常局部起效,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特性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外释放试验(IVRT)可用于表征一个产品批次的稳态药物释放速率,表征某些工艺、配方和/或生产的变更对药品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论证产品批量放大或上市后变更的等效性.尽管IVRT不能模拟体内性能情况,但其仍是一项关键质量属性,应订入产品放行和货架期质量标准.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及文献,对皮肤外用制剂的IVRT研究技术要求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处方美沙拉秦(嗪)肠溶片中相关杂质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考察国内 3个生产企业的 115批次美沙拉秦(嗪)肠溶片的杂质情况,并对其主要杂质进行初步定性及来源分析.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法对3个生产企业的115批次样品进行相关杂质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并采用费休氏法对含特定杂质的样品进行水分的测定,考察该杂质与水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4个主要杂质,杂质1、杂质2和杂质4为企业1样品的特有杂质,其中杂质 1、杂质2为处方中辅料与原料发生反应产生的杂质;杂质4 与水分相关,处方中的辅料可能会促进杂质 4 的产生.杂质 3 为欧洲药典中杂质G,3 个企业样品均有检出.结论 不同处方的美沙拉秦(嗪)肠溶片中的相关杂质差异较大,企业 1处方中的原辅料存在不相容的问题,建议企业1对处方进行变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安佰诺工艺变更前后生物学活性可比性统计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安佰诺生产工艺变更前后生物学活性的可比性,并对不同的可比性统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工艺变更前61批生物学活性数据(含40批商业化生产批次)和工艺变更后11批生物学活性数据,用统计容忍区间法和等效性检验法对工艺变更前后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在等效性检验时,考虑到样本量不平衡,采用数据分割法和标准误调整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容忍区间法和等效性检验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安佰诺工艺变更前后的生物学活性等效一致,生产工艺变更对安佰诺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统计容忍区间法和等效性检验法均适用于工艺变更前后的可比性研究,但适用范围不同,需根据质量属性特点、样本量及数据类型等进行具体分析和充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批次重组诱饵型受体创新药物RC28-E体外药效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药理批次重组诱饵型受体创新药物RC28-E的体外药效学,验证工艺变更前后生物治疗药物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将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组和不同质量浓度RC28-E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筛选出RC28-E1最适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VEGF+FGF组、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康柏西普处理组和FGF trap处理组,分别用无血清正常培养液、含VEGF+FGF无血清培养液、含VEGF+FGF+RC28-E1无血清培养液、含VEGF+FGF+RC28-E2的无血清培养液、含VEGF+FGF+康柏西普无血清培养液以及含VEGF+FGF+FGF trap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率;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Matrige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 结果 正常对照组、VEGF+FGF组、0.025 mg/mlRC28-E1组、0.080 mg/ml RC28-E1组和0.240 mg/ml RC28-E1组细胞增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1,P=0.012);其中0.080 mg/ml RC28-E1组细胞增生率明显低于VEGF+F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080 mg/ml为RC28-E最适工作浓度.正常对照组、VEGF+FGF组、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康柏西普处理组、FGF trap处理组细胞增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0,P=0.019);其中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和FGF trap处理组的细胞增生率均明显低于VEGF+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移行细胞数目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40,P=0.000);其中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康柏西普处理组及FGF trap处理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VEGF+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RC28-E2处理组移行细胞数少于RC28-E1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各组细胞管腔形成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3,P=0.000),其中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康柏西普处理组及FGF trap处理组内皮细胞管腔形成数均明显低于VEGF+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9、0.018);RC28-E2处理组细胞管腔形成数与正常对照组、RC28-E1处理组和康柏西普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F trap处理组细胞管腔形成数明显高于RC28-E1处理组、RC28-E2处理组、康柏西普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0、0.008、0.014). 结论 在体外VEGF+FGF刺激下,RC28-E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抑制效果优于康柏西普,对管腔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优于FGF trap.不同批次的重组诱饵型受体创新药物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克隆抗体糖基化修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近五年来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的热点,其市场近来成倍增长[1].单抗类药物的活性除了由氨基酸顺序决定外,翻译后修饰亦对活性有重大影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包括脱酰胺、二硫键形成、末端赖氨酸剪切、糖基化等.其中糖基化主要发生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一种复杂的翻译后修饰[2].根据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其糖基化的位点、糖型种类及丰度都可能影响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因此糖基化被普遍认为是单抗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CQA)之一[3].多数单抗产品的生产宿主细胞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由于生产工艺控制的程度不同,糖基化水平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之间经常存在差异,给这类产品的研发和审评带来了较大挑战.研发单位应当在单抗产品早期研发阶段高度重视和设计规划糖基化修饰,建立相关检测方法 ,并在工艺变更和优化研究时密切关注糖基化及修饰水平;在产品临床阶段检测积累多批次糖基化检测数据,并在上市申报阶段制订合理、适用的控制标准;产品上市后开展对糖基化水平密切监测,以保证单抗产品质量持续稳定.鉴于糖基化修饰在单抗产品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工业界和研究机构对其结构、功能、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产设备对苦参膜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筛选苦参膜主要指标活性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多元分析,探讨生产设备变更对苦参膜主要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生产设备变更前后30批样品指纹图谱,输入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根据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再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苦参膜质量差异的指标性成分.测定30批设备变更前后样品指标性成分含量,运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讨论设备变更对苦参膜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指纹图谱共标记8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样品聚为2类,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生产年份远近以及是否过期有一定关系,与生产设备变更无关.由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苦参膜差异成分,以差异成分为变量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之前结果基本一致,初步确定苦参膜的指标性成分为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与氧化苦参碱.30批苦参膜4个已知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显示,设备变更后批次的苦参膜含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建HPLC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可为苦参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设备变更并未对苦参膜造成质量改变,并提高其有效物质含量与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雷尼替丁产品中N-亚硝基二甲胺质量控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盐酸雷尼替丁类药品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产生的原因,分析雷尼替丁类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雷尼替丁类药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对230批次盐酸雷尼替丁类药品中NDM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雷尼替丁类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及胶囊中NDMA的含量偏高,这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辅料及内包材、贮存环境密切相关.雷尼替丁类产品生产企业存在原料药中NDMA控制不严格、NDMA产生原因不明确、工艺变更困难等情况,因此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原料药的入厂标准,持续进行工艺优化,减少盐酸雷尼替丁类药品中NDMA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