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参数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近视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前节参数特征及近视与PACG的关系。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深圳市眼科医院、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等5个眼科中心明确诊断的近视合并PACG患者210例(263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受检眼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1.00 D)、中度近视组(SE-6.00~-3.00 D)、高度近视组(SE≤-6.00 D)。根据眼轴长度(AL)将受检眼分为AL≤24 mm组和AL>24 mm组。所有患眼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主观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采用IOLMaster 700测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AL,根据公式计算SE、玻璃体腔长度(VL)、相对晶状体位置(RLP)。不同近视程度组间眼前节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AL组间眼前节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低度近视组176眼,中度近视组60眼,高度近视组27眼,3组受检眼A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95, P<0.001),其中高度近视组AL长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3组间L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81, P=0.003),其中高度近视组LT短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 P=0.002、0.001);3组间RLP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69, P<0.001),其中高度近视组RLP比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更靠前( P<0.001)。AL>24 mm组受检眼ACD比AL≤24 mm组深( t=-2.60, P=0.010),但AL>24 mm组受检眼RLP比AL≤24 mm组更靠前( t=6.74, P<0.001)。 结论::高度近视合并PACG的AL较长,LT较短,但RLP更靠前。相对拥挤的前房结构可能是此类近视患者发生房角关闭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至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73例(127只眼)。记录白内障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及等效球镜度(SE)。应用IOL Master、Pentacam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度数(ACA)、前房容积(ACV)、角膜缘白到白(WTW)距离以及晶状体厚度(LT)。手术前后多个时间点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6周BCVA、SE及ACD等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及6周眼压分别为(15.00±2.76)、(17.63±6.38)、(15.25±3.90)及(13.14±2.99)mmHg(1 mmHg=0.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09, P<0.001),术后6周眼压下降幅度(1.70±2.45)mmHg。术后6周BCVA、ACD、ACA、ACV分别为0.10±0.25、(4.66±0.45)mm、(44.10±5.91)°及(153.87±27.04)mm 3,均较术前[0.37±0.46、(2.66±0.61)mm、(30.43±7.51)°、(102.57±29.22)mm 3]提高( t=-7.33、22.22、17.49、17.94,均 P<0.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 B=-0.31,95% CI:-0.460~-0.153, P<0.001)、SE( B=-0.43,95% CI:-0.579~-0.285, P<0.001)、ACD( B=1.08,95% CI:0.237~1.927, P=0.013)、ACA( B=0.13,95% CI:0.074~0.192, P<0.001)、ACV( B=0.02,95% CI=0.004~0.035, P=0.016)、LT( B=-2.19,95% CI=-3.023~-1.354, P<0.001)、ACD变化量( B=-1.68,95% CI:-2.492~-0.874, P<0.001)、ACA变化量( B=-0.13,95% CI:-0.185~0.071, P<0.001)以及ACV变化量( B=-0.04,95% CI:-0.054~0.025, P<0.001)均与眼压变化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 B=-0.23,95% CI=-0.416~-0.039, P=0.019)、SE( B=-0.40,95% CI=-0.675~-0.132, P=0.004)及ACD( B=1.81,95% CI=1.034~2.581, P<0.001)与术后眼压下降显著相关。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眼压变化与术前眼压ACD及SE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方法的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云夹"(杭州镜之镜公司)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屈光状态患者进行习惯阅读距离测定。基于习惯阅读距离计算近附加值(ADD),与传统法ADD进行比较,评价"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以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名义向社会招募的28~60岁矫正视力正常的受检者181例。受检者经框架眼镜矫正后,通过传统方法测试ADD,并利用"云夹"客观监测习惯阅读距离,进一步计算"云夹"法ADD。以年龄40岁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老视前组(<40岁)和老视组(≥40岁);以等效球镜-0.50 D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近视组(屈光度<-0.50 D)和正视组(屈光度为-0.50~+0.50 D),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年龄及屈光度对习惯阅读距离的影响,应用配对 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传统法ADD与"云夹"法ADD的一致性。 结果::在所有受检者中,老视组习惯阅读距离大于老视前组[(0.37±0.06)m vs. (0.38±0.06)m, F=5.51, P=0.02],习惯阅读距离不受屈光状态影响( F=1.48, P=0.23);"云夹"法ADD与传统法A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6, P=0.15),且呈现高度相关性( r=0.74, 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仅为-0.08 D。 结论::习惯阅读距离受老视状态影响,"云夹"法ADD与传统法ADD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是一种客观、准确的个性化老视验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裸眼远视力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稳定性,探讨民航招收角膜屈光术后飞行学员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10日参加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合格且曾行角膜屈光术的学生病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随访3年(每年1次),测量UCVA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使用Landolt缺口环形视力表测量UCVA。按照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时间、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和术后残余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随访与招飞时UCVA的变化。结果:角膜屈光术后且招飞合格的飞行学员125例(240只眼),第3年随访时,21只眼(8.75%,16例)UCVA<0.9,其中3只眼(1.25%)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5 D;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术后观察时间<3年组、术前屈光等效球镜-3.0~≤-4.5 D组、剩余角膜厚度460~≤490 μm组第3年随访时的UCVA与招飞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0、2.82、2.28、3.35, P=0.004、0.005、0.023、0.001)。 结论: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有条件地招收角膜屈光术后的飞行学员,其UCVA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改变与切削厚度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量随残余基质厚度(RST)、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的变化规律,并分析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者184例(184只右眼),其中男性83例,女性101例,年龄(24.6±5.8)岁。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眼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综合半径(IR)。对RST、PAT与DA ratio、SPA1、IR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Km)、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术后角膜中央厚度(CCT)和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变化率)分别为1.33(30.0%)、28.05(26.0%)和2.56(34.0%),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52, -28.00, 36.95; P<0.01)。最优拟合曲线显示,随着RST减少或者PTA的增加,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逐渐升高。其中,当RST<280 μm或者PTA>28%时,DA ratio变化量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对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Sβ值)排序,影响权重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术前DA ratio(Sβ=0.489)、术前SPA1(Sβ=0.483)和术前IR(Sβ=0.471);CCT是术后DA ratio和SPA1的第二大影响因素(Sβ=-0.238,0.326)。 结论: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改变随RST的减少或者PTA的增加而增加,当RST<280 μm或PTA>28%时,DA ratio的改变速度明显加快;术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和术后CCT是影响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04-1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视眼屈光参数及视网膜血流特征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在屈光参数、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血流方面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3年8月招募安徽省芜湖市地区高校18~32岁正视眼或近视眼、无全身疾病在校学生,按照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值<0.50、0.50~1.74、1.75~2.49、≥2.50 D分为A、B、C、D共4个组;采用卡洞法确定主视眼。分别记录双眼的屈光参数,包括等效球镜度数、近视球镜度数、散光度数、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值(K2-K1),使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SVC)、深层毛细血管(DVC)、无血管复合体(AC)、视网膜总体、脉络膜毛细血管(CC)、脉络膜中血管及视网膜脉络膜总体的血流密度。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受试者78人,年龄为(24.50±2.36)岁,男性28人,女性50人。右眼为主视眼共50人,左眼为主视眼共28人。在所有受试者中,主视眼近视度数高者42人,非主视眼近视度数高者30人;主视眼等效球镜度数[(-4.588±2.534)D]和近视球镜度数[(-4.253±2.504)D]、眼轴长度[(25.531±1.212)mm]与非主视眼[(-4.058±2.453)和(-3.779±2.425)D、(25.256±1.238)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A和C组主视眼的散光度数,B、C和D组主视眼的等效球镜度数,C和D组主视眼的近视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与非主视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所有受试者中,主视眼DVC(0.291±0.130)、AC(0.347±0.118)、视网膜脉络膜总体(0.385±0.102)的血流密度与非主视眼(0.257±0.148、0.326±0.126、0.349±0.08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C和D组主视眼SVC、DVC、AC、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脉络膜总体,C组主视眼脉络膜中血管以及D组主视眼视网膜总体的血流密度与非主视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正视眼或近视眼年轻人群中,主视眼的近视程度高于非主视眼。当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值≥1.75 D时,主视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流密度大于非主视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hotoshop软件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DLK治疗圆锥角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干预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圆锥角膜完成期拟行飞秒激光辅助DLK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应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患者角膜直径,然后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的直径;而对照组植床/植片直径统一设定为7.9/8.2 mm。观察患者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平均散光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72例(72眼)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植床/植片的直径分别为7.9/8.2 mm 6例、8.1/8.4 mm 18例、8.3/8.6 mm 16例;对照组32例,植床/植片直径均为7.9/8.2 mm。术后1周,研究组应用Photoshop软件实际测量的角膜植片直径为(8.4±0.1)mm,与术前个性化设计的植片直径进行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710)。术后12个月,研究组BCVA(LogMAR)为0.44±0.24,较对照组(0.58±0.30)视力更好( t=-2.19, P=0.030);研究组散光为(3.96±2.68)D,相比对照组的(6.30±4.71)D,其散光更小( t=-2.65, P<0.001)。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后弹力层破裂、缝线松动、缝线新生血管化、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结论::应用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直径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显著改善圆锥角膜患者DLK后的屈光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0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根据UACR和eGFR将T2DM患者分为非DKD组(212例)和DKD组(97例)。所有患者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采用全自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视网膜血管参数(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鼻侧上动脉直径),计算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等指标。进一步按照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水平的五分位数分为 Q1组(<136.13 μm,68例), Q2组(136.13~148.42 μm,56例), Q3组(148.43~160.72 μm,62例), Q4组(160.73~177.12 μm,64例)和 Q5组(>177.12 μm,59例)。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视网血管直径与DKD的关系。 结果:DKD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61.87±22.47)和(152.93±21.98)μm]、CRVE[分别为(191.75±20.18)和(187.09±17.52)μm]均显著高于非DKD组,鼻侧上动脉直径[分别为(84.62±15.09)和(88.15±13.94)μm]显著低于非DKD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DK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7,95%CI 1.068~1.320, P=0.001;OR=1.018,95%CI 1.002~1.034, 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 Q1组为参照, Q2、 Q4、 Q5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是DKD发生的影响因素(OR=5.194,95%CI 2.025~13.326;OR=3.477,95%CI 1.360~8.891;OR=4.895,95%CI 1.912~12.530;趋势 P值=0.007)。 结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近视进展与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7—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低中度近视儿童,随访观察其1年的屈光度数及眼轴长度(AL)变化,以评估其近视进展。同期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S-OCTA)技术进行黄斑区3 mm×3 mm扫描。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S-OCT)技术进行黄斑区6 mm×6 mm放射状扫描,并采集随访观察1年前后受检者右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凹上、下、鼻、颞侧的脉络膜厚度以及浅层和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取受检者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 t检验、Pearson相关性及简单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47例(47眼)受检儿童,男21例,女26例,年龄为(11.1±1.3)岁。1年后随访,平均等效球镜度(SE)由(-2.59±0.93)D增至(-3.09±0.96)D( t=11.12, P<0.001);AL由(24.75±0.86)mm增长至(24.91±0.84)mm( t=12.25, P<0.001);脉络膜厚度由(238±54)μm减小至(231±55)μm( t=2.67, P=0.011);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出现明显下降( t=6.66, P<0.001; t=3.38, P=0.002; t=3.18, P=0.003)。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变化量与近视度数增加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r=0.35, P=0.02; r=0.37, P=0.01)。 结论::近视儿童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脉络膜厚度变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降低,推测此类眼底变化可能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