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关节感染皮疽诺卡菌的耐药表型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致关节感染的两株皮疽诺卡菌( Nocardia farcinic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耐药性。 方法:2020年1月收集两株导致老年患者膝关节感染的皮疽诺卡菌菌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细菌进行鉴定,根据CLSI M24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ABRicate工具比对获得性耐药和毒力基因,Snippy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同源性等基因特征分析。结果:本研究的临床分离株均为皮疽诺卡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MP/SMX)耐药,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含有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携带A类β内酰胺酶基因 far-1、RNA聚合酶结合蛋白基因 RbpA、多耐药外排泵转录激活因子基因 MtrA和调节转录因子基因 vanR-O,分别介导对β内酰胺抗生素、利福平、大环内酯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不含有获得性TMP/SMX耐药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家族基因存在多个错义突变,均携带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的 icl、 mbtH、 phoP、 relA毒力基因,SNP同源分析表明两株皮疽诺卡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株菌仅存在10个SNP位点、6个复合基因和1段基因缺失变异。 结论:全基因测序技术有助于研究诺卡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机制;皮疽诺卡菌对TMP/SMX耐药现象需要重视,参与二氢叶酸代谢途径的酶基因突变有可能是TMP/SMX耐药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拉普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艾拉普林(英文名iclaprim)是Arpida公司开发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新药,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现已获批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艾拉普林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在体内、体外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非劣效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类似,无肾毒性,抗菌谱包括全部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卡氏肺孢子.艾拉普林因体内分布广、蛋白结合率高、肺内浓度、药物不良反应少、良好耐受性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综述了艾拉普林药理学、抗病原微生物活性、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和治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的新兴治疗药物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0-2018年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抗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药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多态性和抗性回复突变趋势.方法 收集2010-2018年中缅边境恶性疟病例滤纸血样品,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pfdhfr)基因和恶性疟原虫二氢蝶酸合酶(pfdhps)基因,采用Geneious Prime软件比对测序结果,Microsoft Excel 2016和GraphPad prism 8.0.2软件分析突变频率和单体型分布差异,卡方检验分析抗性相关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和不同年份单体型分布差异,Haploview软件分析pfdhfr和pfdhps基因连锁不平衡情况.结果 共收集中缅边境地区190份恶性疟样品,PCR扩增出pfdhfr180份、pfdhps 178份.测序结果显示,pfdhfr和pfdhps均出现等位基因的多重感染,其中pfdhfr检出17个多重感染,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51、59、108、164位氨基酸密码子,其表型为511/59R/108N/164L;pfdhps检出4个多重感染,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436、437、540、581位氨基酸密码子,其表型为436A/437A/540E\N/581G("\"表示并列关系).pfdhfr第N51I、C59R、S108N、I164L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 57.8%(108/187)、90.1%(172/191)、93.3%(168/180)、59.6%(109/183);pfdhps第 S436A\C、A437G、K540E\N、A581G 位点抗性突变率分别为 54.7%(99/181)、86.5%(154/178)、84.9%(152/177)、28.7%(51/178).pfdhfr单体型主要集中在三点、四点突变型(51I59R108N/59R108N164L、51I59R108N164L),分别占44.9%(84/187)和36.9%(69/187).pfdhfr和pfdhps野生型在2010年均未检出.2011年的pfdhfr三点、四点突变单体型(同上)分布频率分别为 35.9%(23/64)、37.5%(24/64),均小于 2010 年的 46.2%(30/65)、49.23%(32/65)(P<0.05),与 2014-2018 年的 53.4%(32/58)、22.4%(1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8年的pfdhps三点突变单体型(436A\C437G540E\N,437G540E\N581G)分布频率为62.1%(36/58),小于2010年的82.3%(51/62)和2011年的78.7%(48/61)(均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pfdhfr C59R与S108N基因关联性强(D'=1,r2=0.8),pfdhps S436A 与 A581G 关联性强(D'=1,r2=0.6),且 S108N 与 K540E 存在较强关联性(D'=0.8,r2=0.2).结论 云南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pfdhfr和pfdhps基因的抗性分子突变单体型仍是优势基因,且随着停药时间延长突变频率逐渐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深圳市2022-2023年输入性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突变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了解深圳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帮助评估抗疟药的疗效和指导有效用药.方法 收集2022-2023年从境外输入深圳市的恶性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阳性的样本85例,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巢式PCR扩增耐药基因:恶性疟原虫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Kelch 13,PfK13)、多药耐药基因 1(multidrug resistance 1,Pfmdr1)、氯喹抗性转运基因(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Pfcrt)、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ihydrofolate reductase,Pfdhfr)和二氢蝶酸合成酶基因(dihydropteroate synthase,Pfdhps),并进行双向测序,使用MEGA11.06软件分析这些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研究发现PfK13错义突变(S549P)1例,同义突变4例.Pfmdr1 62.69%样本存在Y184F突变,未检测到N86Y突变体.Pfcrt基因中,未检测到72和73位点的突变,M74I、N75E和K76T突变分别占17.46%、15.87%和15.87%.Pfcrt基因野生型占主导(82.54%,52例),其次是I74E75T76三重突变体(15.87%,10例).Pfdhfr最常见的突变型为I51R59N108(91.78%,67例),其次是野生型(2.74%,2例).Pfdhps野生型占60.32%(38例),单突变K540E为最常见突变类型,检测到S436A、G437A、K540E、A581G、A613S、I431V、G556K、G579E位点突变.Pfdhfr-Pfdhps组合突变中,I51R59N108-E540是频率最高的组合突变(11.48%),59.02%样本为Pfdhfr单独突变体.结论 在本研究中,PfK13突变率低,且无报导的耐药突变,Y184F成为Pfmdr1突变主导,未发现有N86Y.Pfcrt野生型为主,其次为I74E75T76三重突变体,Pfdhfr I51R59N108三重突变非常普遍,本研究并未发现Pfdhfr-Pfdhps完全抗性和超抗性突变体,但有其他的五重七重突变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加强疟原虫耐药基因的监测,同时进一步结合体内疗效的监测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耶氏肺孢子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机会性感染.大量证据表明,耶氏肺孢子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增加与二氢叶酸合成酶(DHP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突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DHPS和DH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是药物选择性压力所致,也可能是耶氏肺孢子菌基因多态性自然发展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对耶氏肺孢子菌 DHPS 和DHFR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Folate-targeted""Tumor microenviron-ment""Stimuli-responsive""Intracellular releas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3月在ACS、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pH刺激响应型、还原刺激响应型、酶刺激响应型、缺氧刺激响应型等4个方面对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的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8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内的微环境与正常细胞表现出显著差异,如弱酸性、强还原性、酶的过度表达、缺氧等.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独特的微环境的作用下释放药物,从而达到诊断、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借助叶酸的主动靶向,可解决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不足、稳定性差、无法实现药物定位释放和控制释药速度等难题.但是,单一地依靠肿瘤微环境的靶向治疗,容易引发肿瘤的代偿机制,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在应用过程中,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耐药性、水溶性差、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等.未来刺激响应型叶酸靶向前体药物的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多重刺激响应型前体药物的研究,如pH/还原、还原/缺氧、pH/温度/磁场等多重刺激;将诊断和治疗药物连接到同一刺激响应型前体药物中,可实现治疗和诊断的一体化;进行多靶点联合治疗,可提高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基于肿瘤的微环境,设计开发新型敏感基团,可提高药物活性和定位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过敏4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又名草酸铂,属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由Kidani在1978年首先合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与顺铂、卡铂发生交叉耐药性或交叉度低,其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应用是治疗结直癌最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它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除了神经系统累积毒性,过敏反应也限制了奥沙利铂的临床应用,其中1%过敏患者可能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本文拟通过介绍我科发生的4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结合现有相关文献从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被列为全球最致命的3种传染病之一.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发现各类有效的抗疟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奎宁、氯喹,抗叶酸类药物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都在治疗疟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上述抗疟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艾拉普林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HAP)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艾拉普林( Iclaprim)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对引起HAP的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1] .本文对Iclaprim在金黄色葡萄球菌HAP 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了解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7年10月集中采集黑龙江省内11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不同重点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样品198份,其中物体表面176份,医护人员手消毒后采样22份.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K-B法药敏纸片法对检出菌株进行同步耐药性检测.结果 22份医护人员手样品中未检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物体表面检出15株,检出率为8.52%(15/176);以鞘氨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栖稻假单胞菌为主,且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硝基呋喃类、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0%.结论 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耐药明显,应在临床治疗及选择抗生素时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