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尿管表面抗菌涂层的构建策略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在增加患者发病率的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导尿管表面构建抗菌涂层是预防和解决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最有效和最实用的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导尿管表面不同类型抗菌涂层的构建策略(主动策略和被动策略),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目前关于导尿管抗菌涂层的研究逐渐成熟,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抗菌效果不足、细菌耐药产生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联合抗菌策略,并对导尿管表面抗菌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一展望,以期能够为导尿管抗菌涂层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型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已趋于成熟,但松动、断裂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以至严重影响了患者整体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生物材料、表面处理和生物力学等相关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对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表面涂层改进和应用抗菌处理技术降低假体感染率、通过优化假体的结构设计改进固定方式,以及降低假体松动率、机械并发症等,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涂层多孔镁合金支架的抗菌和成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镁合金支架,并在体外评价其理化性质、降解及药物释放行为、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等。方法:利用模板复制技术制备多孔镁合金(Mg-2Zn-0.3Ca)支架,通过高温氟化处理后获得MgF 2表层,再将其浸没于含有盐酸万古霉素/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后匀速提拉,获得载万古霉素/PLGA的多孔镁合金载药支架。根据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镁合金、氟化镁合金、PLGA涂层氟化镁合金、载万古霉素/PLGA氟化镁合金支架)分组,分别为Mg组、MgF 2组、PLGA组、万古霉素/PLGA组。将各组支架制备完成后立即测定并评价其材料学表征、降解速率、药物释放速率、抑菌性能、血液相容性及促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等。 结果:成功制备出载万古霉素/PLGA镁合金支架,其孔隙率平均为66.39%,降解速率[(0.540±0.102) mm/年]显著低于镁合金支架[(10.048±0.297) mm/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载万古霉素/PLGA在Hank平衡盐溶液中降解的pH值接近生理酸碱度;万古霉素在前48 h释放速度较快,48 h后逐渐变缓,11 d时累积药物浓度达最大值(43 mg/L),11 d后仍缓慢释放。万古霉素/PLGA组支架的抗菌率(97.89%±0.28%)显著高于Mg组(74.92%±2.20%)、MgF 2组(78.46%±2.59%)、PLGA组支架(61.0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溶血率为0.55%,远低于ISO 10993-4标准要求(5%);其浸提液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3、7 d,促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4.80%±5.13%、112.36%±2.07%、127.79%±4.61%;培养14 d时钙结节明显增多,吸光度OD值为1.189±0.020,显著高于Mg组(0.803±0.020)、MgF 2组(0.878±0.028)、PLGA组支架(0.887±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载万古霉素/PLGA的多孔镁合金支架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材料学性能、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支架表面载铜涂层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输尿管支架表面载铜涂层的抗菌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以确定最适宜的载铜水平。方法:利用聚多巴胺(PDA)及二甲胺基甲硼烷(DMAB),在聚氨酯(PU)支架表面构建具有不同铜含量的载铜PDA涂层。通过平板计数法,研究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情况;采用扫描电镜,研究涂层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在涂层表面的活/死情况;利用细胞增殖试验,将样品与L929细胞共培养,研究载铜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载铜样品分别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24 h后,其抗菌率均超过90%,且随着涂层中铜含量的增加,抗菌性能提升。载铜样品表面黏附的细菌量明显较低,且多数为死细菌。当所用涂层制备液中的铜含量为0.25~1 g/L时,载铜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率高于80%,材料无细胞毒性。结论:涂层制备液中的铜含量为1 g/L时,可以制备出兼具优异的抗菌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载铜PDA涂层,形成一种潜在的输尿管支架涂层制备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方法:首先,在钛合金(Ti6Al4V)片表面通过碱热反应构建钛酸氢钠的纤维网状结构,标记为碱蚀(AT)组;然后,在改良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形成高比表面积的微纳拓扑结构,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AT-CaP)组;最后,负载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构建新型抗菌骨整合涂层,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载碘(AT-CaP-PVPI)组。每组3次平行实验,在涂层表面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貌和数量,检测其体外抗菌性能。取1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 n=5):AT组、AT-CaP组、AT-CaP-PVPI组,在大鼠股骨下端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分别置入经AT、AT-CaP及AT-CaP-PVPI涂层处理的钛棒。比较3组大鼠术后4周股骨置入物表面的成骨状态、新生骨量体积比及骨小梁数目等。 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T组和AT-CaP组涂层表面细菌保持其固有的椭圆球形或圆球形,细菌处于良好的存活状态;而AT-CaP-PVPI组涂层表面细菌出现膜变形凹陷,有些细菌已经完全破裂、溶解,大量细菌死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T组置入物周围几乎无新生骨形成;AT-CaP组置入物周围散在分布新生骨,但是新生骨分布不连续;AT-CaP-PVPI组置入物周围可见大量新生骨,且新生骨分布均匀,无感染迹象。AT-CaP-PVPI组置入物表面新生骨量体积比和骨小梁数目分别为0.453±0.206和6.055±0.536,均显著高于AT组(0.046±0.028、1.667±1.249)和AT-CaP组(0.188±0.052、3.804±0.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和较好的骨整合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银二氧化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载银二氧化钛(Ag-TiO 2)和Ag-TiO 2抗菌涂层气管导管(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BF)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检测Ag-TiO 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制备Ag-TiO 2涂层ETT,按浓度梯度分为Ag-TiO 2 11 mg/L组、8 mg/L组、5 mg/L组、2 mg/L组和空白组,分别浸渍于1.0×10 9 cfu/L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通过检测ETT上细菌菌落数及BF的含量,确定抗菌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 结果:Ag-TiO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MIC为10 mg/L;Ag-TiO 2涂层ETT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BF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5 mg/L、8 mg/L、11 mg/L组吸光度( A)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0.176±0.004、0.147±0.002、0.094±0.002比0.267±0.045,均 P<0.05),Ag-TiO 2涂层浓度为2、5、8、11 mg/L的Ag-TiO 2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逐渐升高,且11 mg/L的ETT抗BF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4%、34.1%、44.9%、64.8%。 结论:Ag-TiO 2和Ag-TiO 2涂层ET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射器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超薄生物活性涂层治疗感染伤口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细菌对现有抗生素和银制剂敷料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促进伤口愈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难题。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功能,但其提取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限制了藻蓝蛋白的应用。基于此,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氩气等离子体喷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涂层。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涂层对多种细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此外,这种涂层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巨噬细胞产生IL?6起到抗炎作用,还能促进KC迁移。总之,该研究提供的这项新技术可将螺旋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活性涂层,为伤口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碘化钾制备的碘涂层钛板的抗菌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碘化钾制备碘涂层钛板的可行性,并验证其抗菌性能。方法:以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将碘负载到钛板表面,制备出碘涂层钛板。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观察碘涂层钛板的表面征象和成分结构。实验分组:对照组是经过预处理但未行载碘的钛板,共10块;实验组是经过预处理后再行载碘的碘涂层钛板,根据电解液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1 000 mg/L、2 000 mg/L、4 000 mg/L组,每组各10块。使用1×10 6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碘涂层钛板外观呈灰色,表面可均匀覆盖一层平整、无塌陷的涂层,电镜下见其表面可形成碘涂层,局部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陷凹。对照组、1 000 mg/L组、2 000 mg/L组、4 000 mg/L组的钛板碘含量分别为0、5.10、10.32、15.05 mass%;其体外抗菌菌落计数分别为56.00±5.09、21.40±2.76、9.10±2.51和2.00±1.88,4组之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出碘含量稳定、涂层分布均匀的碘涂层钛板。体外抗菌实验证明碘涂层钛板的抗菌性能强于未载碘钛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菌性输尿管支架管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输尿管支架管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体内置入物,由于置入人体内时间较长,易形成生物膜并导致难以控制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针对不同抗菌策略改良的输尿管支架管具有不同的抗菌特性,本文就抗菌药物类涂层或缓释的输尿管支架管、酶类改性的输尿管支架管、金属类输尿管支架管、聚合物刷输尿管支架管、生物可降解类输尿管支架管等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银纳米粒子涂层根管镍钛器械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银纳米粒子涂层根管镍钛器械(silver nanoparticals-coated root canal nickel titanium instruments,AgNPs-NiTi)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AgNPs-NiTi.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AgNPs-NiTi的形貌,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涂层的元素组成及含量,万能材料实验机检测AgNPs-NiTi的机械性能.将AgNPs-NiTi与粪肠球菌(E.faecalis)悬液共培养,细菌菌落计数法检测AgNPs-NiTi对E.faecalis的抗菌效果.构建离体牙根管内E.faecalis生物膜模型,将AgNPs-NiTi放入根管内模拟器械分离,用场发射电镜、活死菌染色法观察AgNPs-NiTi对E.faecalis生物膜的抗菌效果.AgNPs-NiTi与Raw264.7 细胞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 脉冲电化学沉积法在NiTi器械上构建银纳米粒子涂层,载银后NiTi器械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变化.AgNPs-NiTi能够明显抑制E.faecalis的增殖,并显著破坏根管内E.faecalis生物膜.AgNPs-NiTi对Raw264.7 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AgNPs-NiTi的机械性能与镍钛器械相仿,可抑制E.faecalis及其生物膜的活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