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用于低突变负荷和“冷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晚期NSCLC的治疗手段比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多,除传统放化疗外,可根据组织病理和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选择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联合免疫及抗血管生成靶向一线转化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靶向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免疫治疗的出现使晚期肝癌的治疗进入新时代,2个治疗手段具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使用可使部分晚期肝癌患者获益。以介入为主的局部治疗,能够迅速控制肿瘤进展,促进肿瘤抗原的表达、释放,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靶向的全身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时间甚至获得治愈机会。笔者报道1例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成功转化后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良好,生命质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禁区",但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新希望。共识在《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的基础上,由共识专家组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通过共识更新研讨会共同制定。专家组经充分研讨在3个临床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不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患者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推荐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或不可及时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同时,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组也调整了3条共识意见的推荐级别,对于表皮生长因子TKI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患者使用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调整为强推荐,对于晚期KRAS突变和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CIs治疗分别调整为一致推荐和强推荐。共识结合国内外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专家组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旨在为中国临床医师的免疫治疗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引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经多线治疗后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特别是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认为阻断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迁移。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主要包括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及小分子VEGFR抑制剂。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生长和转移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乳腺癌中也具有临床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对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管理。共识撰写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及国际学术大会报道,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对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数据进行汇总,制定了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视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个体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是治疗DME的一线药物,在改善视功能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然而,仍有30%~50%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且频繁的注射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治疗负担。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抗VEGF药物的疗效和持续时间、靶向炎症、血浆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血管生成素-Tie2系统和神经变性等新治疗途径以及使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和靶向激光治疗。确定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的病例,建立从抗VEGF药物治疗到抗炎等替代治疗的标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仍具有挑战性,仍需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筛查策略,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DME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噬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过程,可通过将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转运至溶酶体并降解,参与调控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在生命过程的各个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细胞修复,且可能在肿瘤对抗血管药物治疗耐药机制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以自噬为靶点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未来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方向,旨在提供多靶点协同治疗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xl在白血病耐药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xl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tk)家族中的一员,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过表达并活化的Axl可参与驱动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对放化疗和靶向药物耐药以及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等过程,从而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文章从Axl的结构和活化、Axl与白血病耐药和预后的关系以及靶向Axl的药物3个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臂、开放、探索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5例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例,女1例;年龄为48(33~67)岁。患者均行mFOLFOX7方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生存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临床疗效。15例患者均行mFOLFOX7方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阿帕替尼治疗。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v1.1评估,15例患者客观缓解占比为10/15,完全缓解占比为1/15,部分缓解占比为9/15,疾病控制占比为15/1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9个月)。根据改良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评估,15例患者客观缓解占比为12/15,完全缓解占比为6/15,部分缓解占比为6/15,疾病控制占比为15/1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9个月)。15例患者中,7例成功转化(手术转化占比为7/15,均实现R 0切除),6例转化失败,2例尚在转化治疗。7例成功转化患者中,5例病理学完全缓解;1例主要病理学缓解,90%肿瘤坏死;1例影像学检查完全缓解,但在继续观察中肝脏出现多处新发病灶,予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肝内多发转移。15例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占比为13/15,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占比为7/15,包括腹泻(3/15)、中性粒细胞减少(2/15)、血小板减少(2/15)和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15)。同1例患者可发生≥1种不良反应。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生存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0(2.0~31.0)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为部分缓解,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生存时间为7.5个月;1例为肝内多发转移,肿瘤>70%肝体积,生存时间为9.5个月;1例为肝脏多发肿瘤合并双肺转移,达到部分缓解,病情进展后死亡,生存时间为13.5个月。7例行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4.0(2.0~25.0)个月。7例患者中,1例术后20.0个月复发,6例至随访截止时间均无复发(3例治疗结束进入随访观察),最长生存时间为31.0个月。 结论:mFOLFOX7方案全身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Vp4型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ACE-HAIC-靶向-免疫四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靶向-免疫四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排标准入组101例中晚期HCC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患者行TACE-HAIC-靶向-免疫四联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TACE治疗。对2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据资料不同采用 t检验、 χ2检验、秩和检验、Kaplan-Meier曲线、对数秩检验、Cox回归分析或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mRECIST 1.1标准评估联合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 P<0.001)和74.5%( P=0.007)。联合组的OS和PFS为15.6(95% CI 11.3~NA)个月和8.8(95% CI 6.9~12.0)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5% CI 5.3~6.6)个月( P<0.001)和3.2(95% CI 3.0~3.6)个月( P<0.001)。联合组胃溃疡发生率(9/50,18%)比对照组(2/51,3.9%)明显增加( P=0.023)。 结论:TACE-HAIC-靶向-免疫四联治疗对比单纯TACE治疗是一种更有效的中晚期HCC治疗方式,需注意对靶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