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5.75±0.72)分、(5.46±0.67)分、(8.54±1.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9.22±0.84)分、(9.15±0.92)分、(16.25±1.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73、22.46、23.26,均 P < 0.001);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5.85±5.67)分、(59.67±4.23)分、(78.95±10.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0.06±4.98)分、(49.91±3.85)分、(67.68±9.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49、11.82、5.62,均 P < 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3.72±4.69)分,高于对照组的(75.60±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4, P < 0.001)。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较好地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科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与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从国内外骨科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的构建与应用现状展开综述,从骨科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的概述、理论基础、标准构建内容、应用形式与结果、不足与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说明,以期为我国骨科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促进骨科亚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建议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神障碍患者跌倒事件108例分析及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风险因素,以针对性改进预防对策,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收集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跌倒事件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分析与跌倒事件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108例跌倒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69例;年龄范围12~88岁,年龄(46.0±18.5)岁,< 60岁87例(80.6%),≥ 60岁21例(19.4%);住院时间(32.2±50.4)d;精神分裂症37例,抑郁发作13例,双相障碍15例,其他(癫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43例。在108例跌倒事件中,在入院时被评估为跌倒高危人群40例(37.0%),未被评估为高危人群68例(63.0%);跌倒地点:床旁38例(35.2%),走廊43例(39.8%),卫生间21例(19.4%),其他场所6例(5.6%);发生跌倒时间:发生于床旁的跌倒时间20:00~08:00,发生于走廊的跌倒的时间06:00~20:00;跌倒前24 h内服用药物:抗抑郁/抗精神病药57例(52.8%),镇静/催眠药物41例(38.0%);跌倒发生于入院后时间:15 d以内者63例(58.33%),16~30 d者17例(15.74%),31~60 d者10例(9.26%),> 60 d者18例(16.67%);入院跌倒风险等级评估:低风险55例(50.9%),中风险33例(30.6%),高风险20例(18.5%)。跌倒严重等级评估:2级17例(15.7%),3级90例(83.3%),4级1例(0.9%)。logistic回归分析:较长住院时间是严重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OR=1.01,95% CI:1.00~1.02, P=0.022)。 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事件中新入院患者占多数,并可能与特定的时间、地点相关,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较长的住院时间是严重跌倒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还需要发展并采用多种策略来预防院内跌倒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实践、改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6月,基于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回顾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纳入函询专家16名,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6/16,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专家函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16和0.122(均 P<0.05)。最终构建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16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促进其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改进的鼻空肠管置管方法用于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管方法进行改进,以便于重症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鼻空肠管置管的重症患者127例为对照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寻找超声引导下床旁置管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对置管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需行鼻空肠管置管的重症患者134例(观察组)中。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入住ICU时间,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84.33%,113/134)显著高于对照组(66.14%,8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652, P<0.001);观察组置管时间、入住ICU时间分别为(17.67±5.33)min、(6.62±1.5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35±6.18)min、(9.38±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139、12.146,均 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57.62±3.67)g/L、(26.54±3.56)g/L、(126.53±6.1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7±3.32)g/L、(24.16±3.61)g/L、(120.22±6.1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28、5.362、8.285,均 P<0.001)。 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管方法进行改进,解决了置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时间及患者入住ICU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teSpace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国内外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了解目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为改进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nursing sensitive quality indicator"为中英文检索词,应用CiteSpace Ⅴ软件对CNKI建库至2020年6月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4—2020年收录的综述以及研究性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对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以及突发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有效中文文献262篇、英文文献789篇,整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外研究重点在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结局、专科护理实践的应用以及指标研制的方法,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不良事件、质量控制等方面。结论:国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研究不断加强,未来可以从指标信息化的处理、研制方法、应用推广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定岗定编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定岗定编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126例为观察对象,基于原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上,增加定岗定编。通过向6个护理单元护士长发放各科室定岗定编问卷调查表,了解科室岗位需求,护士长用人需求,初步拟定护理绩效薪酬改革方案,将各单元定岗定编、工作量、工作质量三方面进行综合效绩考核,运用历史数据和调查访谈对改革方案中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测算和调整,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实践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改革。结果:该方法应用前后,护理人员辞职率[1.78%(1/126)]和调岗率[1.58%(2/126)]均显著低于改革前[2.59%(3/120)、3.33%(4/120)](χ 2=3.75、4.21.均 P < 0.05),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99.21%(125/126)]显著高于改革前[95.83%(115/120)](χ 2=4.52,均 P < 0.05)。 结论:该次绩效考核改革,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收益分配上向护理岗位倾斜,进而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创效的积极性,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解决方法。方法:2017年1—2月总结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2017年3月起实施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护士培训和质量控制、与医生密切合作、增强对医嘱的审核能力、双人核对医嘱、文字交接班、建立病房口服药品登记等。比较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每日电脑操作耗时减少,护士发现及纠正问题医嘱的数量增加,给药错误防范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实施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联合微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联合微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流程优化实施前后进行分组,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实施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流程优化后实施院前急救的296例患者为实施后组。以同期内参加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做自身前后对照,比较流程优化实施前后急救护理管理质量和护士专业能力、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及患者或近亲属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后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如3 min内出车达标率(97.30%,293/296)、急救出车时间(1.23±0.52)min、急救反应时间(10.26±2.36)min,以及患者或近亲属的满意度(97.83%)均优于实施前的(93.67%,282/300)、(2.56±0.61)min、(15.35±1.6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0.26、 t=22.56、42.36、 Z=-5.27, P=0.046 、0.035 、0.026、0.026);护理管理质量如急救药品器械管理质量(96.11±0.61)分、消毒隔离质量(96.89±1.27)分、危重患者急救护理质量(96.44±1.01)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93.94±1.11)分和护士专业能力如三基理论(93.94±1.11)分、专科技能(95.94±0.61)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2.89±1.76)分、(93.11±1.16)分、(93.22±0.97)分、(92.33±0.71)分、(85.81±1.61)分、(91.78±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3、-11.85、-16.12、-13.14、-20.62、-14.41, P=0.023 、0.035 、0.028、0.046、0.016、0.038)。 结论: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联合微信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弥补传统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的不足,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升急救效果和患者或近亲属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干预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检索并筛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干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BI、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医脉通、中国知网、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及指南网中关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干预的指南等证据.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合专家会议审核证据并给出级别推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在稳定期COPD自我管理干预目标、干预原则、评估内容、自我管理干预内容、随访教育、应急管理6方面提取并形成23条相关证据.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证据内容丰富,医护人员需根据医院实际,考虑病人意愿,科学制定干预决策,从而改善病人健康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