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火罐结合穴位敷贴对肛肠科术后急性尿潴留疗效及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火罐结合穴位敷贴对肛肠科术后急性尿潴留(AUR)疗效及逼尿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120例肛肠科术后AU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穴位贴敷,观察组予以穴位贴敷+火罐。2组均连续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排尿功能症状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CRP,血常规分析仪检测WBC水平;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评估术后AUR患者的膀胱容量(CC)、最大尿流率(Q max)、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PVR),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为80.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0, P=0.027)。观察组治疗后排尿不畅、尿频、尿急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83、8.70、8.70、17.26, P<0.01)。观察组治疗后Q max[(10.85±3.49)ml/s比(8.13±2.74)ml/s, t=4.75]、AFR[(5.40±1.42)ml/s比(3.68±1.51)ml/s, t=19.44]、CC[(352.69±51.75)ml/s比(396.57±58.16)ml/s, t=4.37]高于对照组( P<0.01),PVR[(36.73±6.54)ml/s比(51.04±10.32)ml/s, t=9.07]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水平及WBC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50、5.05, 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5.00%(3/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 P=0.697)。 结论:火罐结合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肛肠科术后AUR患者的逼尿肌功能,缓解排尿异常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心辨治耳鸣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阐述从心辨治耳鸣的理论依据,认为心寄窍于耳,与耳藏神相通、气血相关、经络相连,心神失调,心气、心血亏虚等均为引发耳鸣的重要病机。从心辨治耳鸣的常见证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血瘀阻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上常配合中医辅助疗法,如针刺、运动灸、耳灸、中药封包、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足底按摩、推拿、拔罐等,效如桴鼓。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药物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药物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水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针刺和威伐光照射治疗,治疗组联合药物罐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2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258, P<0.05)。治疗后,两组VAS、HSS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0.05),治疗组VAS评分为(1.47±0.94)分、HSS评分为(74.70±17.6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52±1.31)分、(65.09±15.14)分( t=5.812、3.158,均 P<0.05)。 结论:药物罐联合威伐光可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针刺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拔罐疗法对社区痰湿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理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拔罐疗法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调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8—11月在南宁市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5个社区选取120例社区痰湿质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拔罐疗法干预,评价2组干预前和干预1、2、3个月后中医痰湿体质量表得分、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血压、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变化。结果:干预组51例,对照组57例完成研究。2组中医痰湿体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除腹部肥大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450~94.995, P<0.05);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0.17 ± 0.10,高于对照组的0.12 ±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73, P<0.05);中医痰湿体质转化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为47.1%(24/51),高于对照组的33.3%(19/57)。收缩压在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为(135.10 ± 2.64)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38.88 ± 2.4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6.586, P<0.05);舒张压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为(80.75 ± 3.03) mmHg,低于对照组的(78.14 ± 3.4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6.758, P<0.05)。 结论:在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基础上增加拔罐疗法干预对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得分,促进痰湿体质转化,降低血压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社区中医体质护理,值得社区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红外光谱术测评拔罐治疗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无创、可实时监测和客观评价中医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技术。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来评估13名健康志愿者在进行拔罐疗法治疗冈下肌的过程中氧合血红蛋白([HbO 2])、脱氧血红蛋白([Hb])和血容量([tHb])浓度变化。 结果:在拔罐过程及其前后处理期间,观察到随着拔罐开始拔罐部位周围组织中的[Hb]和[tHb]均明显下降(均 P<0.05),[HbO 2]明显升高( P<0.05),表现出氧摄取的增加。在拔罐撤除后,上述血液动力学变化仍能持续一段时间。 结论:拔罐疗法在促进肌肉功能的血液动力学方面具有潜在的积极治疗效果;功能NIRS术在拔罐等物理康复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灸治疗PHN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Excel2019建立针灸治疗PHN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10.1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37篇文献,提取262条针灸处方数据,涉及11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 432,使用频次前10位腧穴分别为阿是穴(214次)、夹脊穴(198次)、足三里(74次)、太冲(74次)、三阴交(66次)、合谷(65次)、阳陵泉(62次)、血海(60次)、支沟(53次)、曲池(5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阿是穴-夹脊穴.腧穴处方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和社团分析最终得到2个核心腧穴群.疗法分析显示,毫针针刺为针灸治疗PHN最常用的干预措施;证型-腧穴分析显示,PHN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经郁热、瘀血阻络与脾经湿热;补泻-腧穴分析显示,操作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PHN以局部取穴为主,常选用阿是穴、夹脊穴,注重与远端腧穴的配合,多根据不同证型取其表里经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操作,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刺络拔罐等疗法,可为针灸治疗PHN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新型特色水药罐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特色水药罐,以提高水药罐的操作便利性、密封性、保温性及牢固性.方法:新型特色水药罐材质为树脂类,由双层保温罐体、单向排气阀、调节开关、活塞、风琴软管和弹簧组成.其中双层保温罐体的罐壁为内部中空的双层结构;调节开关的中部设有长方形滑动孔;活塞由活塞杆、尾座和活塞头组成;弹簧位于开关底座旁,上端和调节开关连接,下端和双层保温罐体连接.结果:相较于传统特色水药罐,新型特色水药罐用于拔罐所需时间更短,药液洒漏量更少,拔罐前后药液温差更小.结论:新型特色水药罐临床操作简便、密封性强、保温性能良好、不易破碎,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使用的拔罐器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外治单元疗法治疗胡蜂蜇伤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单元疗法对胡蜂蜇伤急诊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胡蜂蜇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单元疗法,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数字疼痛评分(NRS)和毒效应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记录两组蜇伤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2.86%),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AST/ALT、TBIL、SCr、APTT、hs-CR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单元疗法能加速胡蜂蜇伤局部肿胀消退,缓解疼痛,降低毒效应指标,促进炎症吸收,加速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 年1 月至10 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72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莲花针叩刺、刺拔、吸附.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治疗14 d 后、治疗28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中医症候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ADL、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14、28 d 后两组中医症候、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两组中医症候、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14 d 后;治疗14、28 d 后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28 d后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14 d 后(P<0.05).组间比较: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中医症候、NIHSS 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